(历史)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988055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惠州市 2009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75 分)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75 分),6 页,答卷 4 页,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7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75 分。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l、到清末为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哪二种主要形式A、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B、宪法制和中央集权制C、宪法制和王位世袭制 D、分封制和王位世袭制 2、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农业广泛使用铁制

2、工具 B、出现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C、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3、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 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 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 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 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嘛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儒墨法道 B、道儒墨法 C、儒法墨道 D、道墨法儒 4、宋太祖“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 ”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唐

3、宋以来的 哪一社会问题A、王国问题 B、藩镇割据 C、朋党之争 D、贫富分化 5、明万历华间,我国东南地区“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这一现象所产生的积极 作用是A、佃农完全获得了生产自主权B、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完全消失C、佃农获得实际利益,积极性提高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 6、2008 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主要借鉴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和 主体印的字体是 书法 篆刻 小篆 隶书 A、 B、 c、 D、 7、1895 年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是下列哪组矛盾的结果A、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 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4、 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增长 D、引进了先进的近代科学技术 9、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2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10、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1l、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中有这样两句话 “笃古不变

5、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其中作者的“求变”含义主要 针对当时的A,经济组织 B、军事技术 C、思想观念 D、教育制度 12、 “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 ”这首诗所 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洋务运动 B、戊成变法 c、义和团运动 1)、辛亥革命 13、20 世纪 40 年代,毛泽东曾作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此诗记载 的重大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A、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4、俄国十月革命走从城市到农

6、村的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导致两国革命道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性质的根本不同 B、两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不同C、革命依靠的革命力量不同 D、革命和反革命力量分布的地区不同 15、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A、乎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B、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6、 “一轿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局面最早出现在下到哪一城市A、南京 B、武汉 C、九江 D、上海 17、1983 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出中学题词“三个面向” 。 “三个面向”的实 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

7、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 18、2005 年 4 月一 7 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民党主席郁慕民先后访问 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 ,这表明 祖国和平统一符台中华民族的心愿“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缺乏政治基础国民党、亲民党、新民党官员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 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A、 B、 c、 D、319、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核心力量是A、贵族 B、成年男性 C、公民 D、军入 20、二战后,对两极格局构成冲击的因素包括欧洲的联盟 日本的崛起

8、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的振兴A、 B、 c、 D、 21、1851 年在伦敦博览会上,不可能展出的是A、火车机车 B、汽车 C、蒸汽机 D、汽船 22、与英国议会相比,美国国会不能A、产生代议制致府 B、体现民主性 C、与国家元首分权抗衡 D、掌握立法权 23、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关乎贫民生活从而达到缓和矛盾的具体措施是整顿金融业 工业复兴法 调节农照生产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A、 B、 c、 D、 24、对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恩想的准砖理解是A、反对神权和神学世界观 B、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C、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发展 D、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制 25、3 3 4 5 5

9、4 3 21 l 2 332 2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她将声乐 与器乐结合,开剖交响乐新形式的是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德彪西第二部分 选择题(共 75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6 小题,第 26 题 13 分,第 27 题 15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0 分,第 30 题 16 分,第 3l32 题 9 分,共计 75 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26、(13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 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

10、也。 ”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体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 非率夭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家 为最费。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炙下之本也,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 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于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1 分)他的观点说明了什么?(2 分)(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 分)(3)请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历史发展趋势,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 分)(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

11、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 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2 分)27、(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 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 “中 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互尊地位。 ”这一“自强” 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劫底的过程, 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因此, 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

12、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回答下列问题: 4(1)材料中“第二次失败” ,指什么?(1 分)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 分)(2)“自强运动”指什么?(1 分)这次运动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活动有哪些?(2 分)(3)材料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请结合史实加以说 明。(4 分)(4)在近现代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也是起伏不定,可以简单概括为二次被利用、二次 受到冲击。试简要分析之。(4 分)(5)你是否同意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的观点,需要说明理由。(2 分)28、(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

13、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 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 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1958 年杜勒斯在加利利福尼亚商会的演讲材料三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从长远角度看,如果没有这个 7 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 不可能的。尼克松 1970 年对外致策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1 分)在 50 年代,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1 分) 在这一时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3 分)(2)材料二与材料

14、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1 分)其原因是什么?(1 分)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2 分)(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 “中国威胁论”在某盟国家甚嚣尘上。试结合中国 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的重要活动,评论这一观点。(3 分) 29、(10 分)l719 世纪英美法德四国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4 分) (2)上述四国分别建立起哪一资本主义致体?建立的标志是什么?(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政体的认识。2 分)30、(16 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

15、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 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以使一个国家 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 答下列问题:(1)结合所学英美和苏联的历史知识,说明“自由放任”和“计划经济”这二种经济模 式的基本特征及其消极影响。(4 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出放任”模式的?(1 分) 这种突破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 分)(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 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 分、)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为了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的 弊病,在思想方面有哪两次突破?(2 分)第一次突破后确立的努力目标是什么?(2 分)(4)从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主看,二国有何相同之处?(2 分) 从中可得出什么启示?(2 分) 选做题(9 分)(下面二题考生任选一道) 31、阅读下列材料:5材料一 梭伦曾写道:“因为正是我,为她们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们备受奴役,而 今重获自由。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