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劳动者报酬改善国民收入分配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698293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劳动者报酬改善国民收入分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高劳动者报酬改善国民收入分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高劳动者报酬改善国民收入分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提高劳动者报酬改善国民收入分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劳动者报酬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劳动者报酬改善国民收入分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中国发展观察 2011年03月China Development Observation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健全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实现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客观要求。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持续下降是当前收入分配领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劳动者报酬水平作为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途径,努力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同步”目标,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我国劳动者报酬分配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逐步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近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收入分配具有以下特征 :1. 劳动者报酬持续增长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直接从生产过程中得到的劳动收入包括单位职工工资收入、 职工保险福利、 农民货币收入、农民自产自用收入、城镇个体劳动收入、其他职业者收入和其他收入。近来年,我国劳动者报酬总量持续增加,从 2000 年的 52242.9 亿元增加 到 2008 年 的 150

3、511.7 亿 元, 年均增长 13.3%。2. 劳动者报酬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居民通过初次分配得到的收入总额,主要由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总额和财产净收入构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居民收入来源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经营收入、投资及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营业盈余总额从 2000 年的 8080.6 亿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23039.6 亿元 ; 财产收入从 2000 年的 3088.2 亿元增加到 2008 年 的 7327.5 亿 元 ;利 息 收入从 2000 年的 2939.1 亿元增加到2008 年的 5696.3 亿元 ;红利收入从2000 年的 126.8 亿元增加到 20

4、08 年的 728.8 亿元 ;其他收入从 2000 年的 22.3 亿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902.4亿元。但劳动者报酬仍然是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主体,劳动者报酬占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仍在 80% 以上 ( 详见表 1)。3. 劳动者平均报酬水平呈上升趋势从总体上看,劳动者报酬收入的增加,是劳动就业人数增加和人均劳动报酬水平提高的综合结果。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就业人数已从 2000 年的 816 万人减少到 2008 年的 540 万人。劳动报酬总额的增加主要是人均劳动报酬水平提高的结果。事实上,近十年人均劳动报酬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已从2000 年 的 7236.9 元, 上

5、 升 到 2008年 的 19487.5 元, 增 加 1.7 倍, 年均增长 11.7%。提高劳动者报酬 改善国民收入分配 尹艳林表 1 劳动者报酬占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年鉴“”话题O8中国发展观察 2011年03月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上升趋势更加明显。统计显示,城镇单位平均货币工资从 2000 年的 9333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32244 元,增加2.5 倍,年均增长率达到 14.8%(见表 2) 。劳动者报酬分配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从宏观角度看,目前我国劳动者报酬分配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1. 劳动者报酬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统计数据显示

6、,近十年劳动者报酬总额增长持续慢于以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 ( 以现行价格计算 , 下同 ) 指标表示的经济增长。除2002 年劳动者报酬增速快于 GDP增 长 外,2000 年 以 来 的 其 余 8 年劳动者报酬增速都慢于 GDP 增长。2000-2008 年,劳动者报酬年均增长 13.3%, 比 GDP 慢 1.6 个 百 分点,劳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也从2000 年 的 52.7% 下 滑 到 2008 年 的47.9%( 详见表 3)。2. 劳动者人均报酬增长落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人均劳动者报酬增长持续慢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除 2002 年人均劳动者报酬

7、增速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外,2000 年以来的其余 8 年人均劳动者报酬增速均慢于劳动生产率增速,从慢 0.4个百分点到慢 4.8 个百分点不等。3. 企业与劳动者分配关系不协调近十年来,初次收入分配中,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发生了此消彼长的显著变化,最突出的是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其他企业一线职工和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整体偏低、增长缓慢,直接影响劳动报酬参与分配的比重。2000 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收入 初 次 分 配 比 例 为 17.4%、17.9%和 64.7% ;到 2008 年,这一分配比例 变 为 17.5%、25.3% 和 57.2%。9年间,政府收入比重上升 0.1 个百分点,企业收入

8、比重上升了 7.4 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比重下降 7.5 个百分点(详见表 4) 。4. 劳动收入负担的增长快于劳动报酬的增长劳动收入负担是指由劳动者报酬收入所缴纳的收入税和社会保险付款。由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偏低,随着人均劳动报酬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劳动者进入征收范围和较高的征税档次, 平均税率明显提高。同时,这些年,各地社会保险费增长偏快,职工和企业负担偏重,一些收入较低的劳动者缴费后工资收入偏低。根据国民核算资料,近十年,劳动报酬的平均税负和社会保险付款平均负担均呈上升趋势,从 2000 年的 1.3%和 0.3%,均上升到 2008 年的 2.5%,导致居民收入税和社会保险付款的增长明显快于

9、劳动报酬增长。总的来看,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除经济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外,主要还是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有关,比如制度不够完善、政策规定不尽合理、政策执行不到位,特别是一些企业职工劳动报酬权益受到侵犯、合法收入不能得到保障等。劳动者报酬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居民增加消费,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失衡,影响经济良性循环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大力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政 策建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必须以增加居民收入,表 3 劳动者报酬与 GDP 现价增长关系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年鉴表 2 城镇单位职

10、工平均货币工资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提要 201009中国发展观察 2011年03月China Development Observation特别是增加城乡中低收入者的劳动者报酬收入为突破口,加快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着力解决农民和农民工以及一些行业、一些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增长较慢的问题。(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1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形成有利于增加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构建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各种传统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要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

11、新的就业领域。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要广开就业门路,特别是扩大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渠道。2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继续实行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 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就业。完善创业投资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进一步健全鼓励劳动者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政策体系,切实解决影响劳动者自主创业的税收减免、小额信贷等政策瓶颈问题。建立健全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大力开发公益型就业岗位,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3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

12、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及就业能力。针对不同就业人员,完善岗前、在岗、下岗等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采取措施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加快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推进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落实免费就业服务,帮助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二)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继续加强对“三农”的政策支持, 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

13、施的投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继续实施主要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2完善政策体制,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健全农村产业体系,完善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工业生产布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

14、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消除体制障碍,清理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优化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拓展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3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民的利益,最根本的就是要保障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标准,解决好他们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

15、地管理机制,探索农村宅基地置换办法,集约使用农村土地,增加农民收益。(三)增加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收入1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坚持妥善处理企业和职工的分配关系,引导企业改进对工资分配的管理和调节,探索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逐步建立企业随着效益提高稳步增加普通职工工资的制度。抓紧制订和完善职工工资、工作时间以及劳动定额、计件单价等劳动标准,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加强政府引导,健全协商程序,进一步提高集体协商合同的实效性。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各类小企业提高员工工资,特别是着重提高私营企业、外商投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年鉴表 4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 (%)“”话题O10中

16、国发展观察 2011年03月资企业一线员工包括农民工的工资收入。 2加强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推动将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规定,进一步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健全工资指导线制度,搞好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企业提供科学的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增强指导线的权威性和有效性。3完善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最低工资动态调整机制,统一规范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内容、发布时间,指导各地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等因素合理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各地区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最低工资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四)切实保护企业普通职工合法劳动收入1加强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支付查询制度、拖欠职工工资报告制度、拖欠职工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