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_北京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845909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_北京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_北京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_北京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_北京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_北京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 北京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冯斐菲北京旧城指明清时期北京城护城河及其遗址 以内的区域,保护范围为北京市二环路内和 德胜门、北护城河地区及南护城河。二环路内占地面积约为6 2.5平方公里.德胜门、北护城河地区占地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总计占地约6 3. 8平 方公 里。北京旧城是都市规划的杰作和结晶是北京历史文化 名 城保护的重 点地区.是市民安居 乐业的场所 和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 活动的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办公所在地是政治活动的中心。由此可见.旧城集中体现了北京的城市性质与特色.是面向全国和世界的最佳窗口。“现代化与传统风貌 交相辉映“一直是旧城 规划建设

2、追求的目标,但在现实中矛盾重重.“保 与“拆“的争论也持续不休。从建国初期 对旧城的改造,到2 0世纪80年代至今大面积的危改对旧城传统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旧城 的保 护工作也 在逐步加强.从初始 的文物建筑保护“进展到了今天的“旧城整体保护 。作为第一次全面的旧城 整体保护规划,在矛盾日益 尖锐的今天更显意义重 大。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力求解决保护与 当前建设 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历史遗 留的难题;整合各类相 关规划,加强其操作性;建构旧城保护与发展的新框架。这项工作头绪纷杂.难度颇高面临众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旧城改造 与控制旧城建设规模的努力有较大冲突。作为核心区的吸引力

3、使旧城内的单位不愿迁离,就地改造的愿望强 烈。特别是中央单位占地比例较高(约占5 3. 5%),就地扩建的需求大。第二旧城人口的构成使人口疏解困难重重。旧城尤其是平房区人口密集但经济水平较低,自行疏解的能力差。第三.群众的现代化生活需求与旧城现况水平有矛盾。平房区危旧房多,市政基础设施老化且不足,安全、便利、舒适度较差。第四.现代化功能与传统空间尺度产生矛盾。重点体现在传统街巷空间与肌理受到快速机动车交通空间和大尺度的现代建筑的冲击。第五,追求经济效益与保护产生矛盾。经济就地平衡的危旧房改造方式使保护面临尴尬境地。由于这些困难规划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重点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统一思想。对于保

4、护与发展专家学者及工作组成员之间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需要进行 大量的沟通工作以形成较为一致的思想认识。第二,平衡利益。由于旧城改造依然存在着经济挂帅的局面.所以需要在坚持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平衡区政府、开发商等各方利益。第三制定政策。处理 好保 护与发展之 间的矛盾合理的政策措施是前提。但仅靠规划部门一家难以承担需要从多方开展工作。下面仅将规划内容归纳为十个策略进行简要叙述希望读者可 以从中体会到此次规划试图达到的一个目标:“整体保护古都风貌突出人文特色与城市活力,建立宜居城 市 。策略六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甸定其保护与利用规划为形成一个较为规范 完整的工作基础.本次规划的第一步是对旧城内现有的历史文

5、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类.建立了详实的资料库。经统计.旧城内现有历史文化资源1 1类,文保单位6 02处.挂牌院落6 58处,胡同约130 8条。另外.关于旧城的各种规划无数.这次也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如对文物 建控地带及历史 文化保护区的范围与级别等进行了调整,在总体规 划的基础上深化并明确了协调区目前保护尚好但未被列入保护区的传统平房区)改造的原则,保留区内较好的院落、胡同肌理t维护建筑与胡同或街道尺度关系,改造及新建建筑原则上控制在9米及 以下等。策略二:保持旧城传统空间形态与格局,突出旧城的人文精神与活力如今一提旧城人们 最先想到的就是传统的空间形 态和大规模的改造 建设对它 的冲击。

6、从旧城内建 筑高度演变 的状况可 以看 出.旧城的空间形态已从原来的平缓开阔逐渐演变为现今的多高层混杂。对此本次规划确定 最大限度地保护旧城 传统空间形态 与格局,主要从建筑高度和体t、道路尺度等方面入手。其中,建筑高 度控制作为硬性管理 指 标是至关重 要的。在 建筑高度控制规划上.通过分析19 9 9年控规 的规划思路.发现其基本沿袭了19 93年 总体规 划的思想。其一为了保护旧城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规划提出了从故宫中选取一点向东西两侧引1. 0 3度的仰角斜线从而保证故宫和皇城 向东西两侧逐步抬高。这一思路在 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将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落 实到具体 的科 学方法上,

7、并在技 术操作上可行。但随 着时代发展.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上述高度斜线的方法8 9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中轴线区域,保护的对象主要是故宫.以点为主而忽视了中轴线区域的特征 建筑高度无法得以有效的控制。其二199 9年控规提 出在城门原址附近、内环路文叉口附近、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节点附近.可 适当提高建筑高度.延续城市形态。因此控规及此后的控规调 整中.常常将上述地区建筑高度确定 为4 5米。这一思路具有一定的城市设计思想考虑较为全面.但节点范围不明确造成45米区的蔓延渗透.不利于旧城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的保持。针对原有控规的不足,本次规划的原则是:实事求是承 认现状已经形成的状态但坚决控制高层的再建

8、设.保护现有的传统平房四合院区控制其周边的建筑高度将低层和多层作为旧城的主体。结合旧城目前已经形成的态势.规划分5个层次进行建筑高度的控制分 别是以保护区及文物为主的原貌保护区,控制在6米以下:以现有保护尚好的平房区作为风貌协调区的低层区,不超过9米;已基本建成的多层区不超过1 8米:一些重点功能区.如西单、王府井等限高24 一30米;环路沿线不得超过4 5米。基本上确保中轴线两侧为原貌、低层及低于1 8米的区域,从整体空间形态控制上改变了原有以故宫为中心向外逐渐升高的形态.转变为以中轴线为中心向两侧抬升的城市空间形态.限制了多高层区域在旧城内的蔓延,并使城市空间整体化。规划后控高9米以下的用

9、地并包含绿地水域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约为6 0%。与以往规划有所不同的是.在关注实体建筑与硬性控制指标的同时我们特别关注由建筑构成的空间环境及与其品质相关的软性引导指 标,重在发掘旧城固有的人文精神,运用城市设计手法 为其延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达到强化城市特色促进城市活力的目的。首先.在旧城形成较完善的公共活动空间网络针对不 同类型提出设计要求.从规模,布局、建设上满足市民集会、休闲、交通、避难等需求。其次结合历史.现状及各区发展意向进行特色区域的划分。主要分为“传统风貌区”和一现代重要功能区“两大类。分别细化并提出设计要求,以加强其建设的引导与控制突出地区特色.提升品质。第三本着“以人为

10、本“的原则.强调建立安全、便利、舒适、美观的街道环境.以便 易于出行活动强化街道特色。选取了串接旧城内重要文物古迹、重点功能区及特色区的特色街道建立了能突出反映旧城传统风貌与时代特点的街道网络系统。同时将特色街道进行分类提出设计要求并提出近期应优先建设完善的部分。为此以东单东四大街作为范例进行了深入的城市设计研究对功能定位、道路断面、公交线路与站点、沿街建筑形式及成本测算等进行了综合考虑,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 的基础。策略三:控创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日城现状常住人口约13 8万人.从业人口占5 4%,存在“人口密度高、老龄化严重、贫富差距 大、素质较低“等主要 问题。规划注重了教育资源的整合

11、和老人福利设施的增设.提出完善人员的社会、经济结构并提升人口素质.促进旧城人口就业以减轻人口潮汐现象等。为确保旧城有较舒适的居住环境规划提出旧城总人口应控制在90万 人为此需进行大t的人口疏解任务艰巨。规划同时认 为应注意控制危改区人口的回升.也要注重人口外迁 后保持旧城的活力。策略四:明确产亚方向,引导用地功能布局规划明确旧城应以第三产业为发展方向注重结合旧城建设的特点大力发展文 化产业和创意型产业,把其建设成为“全国的政治活动中心和文化传承、培育、发展及传播的重要基地.以及商业金融发展的重要区域、旅游休闲活动的最佳去处、安定和谐充满生机的居住地。 依据产业发展的方向与现状用地功能布局特点,

12、规划提出适当增加商业金融、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用地 控制行政办公、医疗.科研、教育用地,同时为保证适宜的居住条件不宜大幅减少居住用地。保护区内可适当调整为商业金融和文化娱乐.但不应超过2 0%。策略五:控翻建设甄度,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环境品质旧城 现状建筑规模约为49 9 0万平方米.为保障良好的生活环瑰,利于风貌的保护规划原则上要求不再增加旧城建设t。因此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对于与旧城功能不符的改造、扩展需求应严格控制.引导外迁加紧拆除保护区内私搭乱建及与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鼓励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旧城空间t的支持。初步测算目前旧城可合理开发利用的规模为500万平方米。策略六:调整交

13、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限翻机动车,鼓励自行车和步行北京传统的街巷有着舒适的尺度与温馨的氛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交通 需求。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旧城逐渐形成了现在六横三竖9条主干道的道路格局.极大地改善了旧城 文通及市政条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过于宽阔的街道也对旧城传统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大尺度的街道.广场及建筑打破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这一点上尤显突出。过去的交通规划,在道路走向道路间距、道路宽度、道路断面及路口形式、建筑退道路红线等方面,旧城内外采取了一样的规划标准。同时由干且规划手段比较单一在满足交通孺求上

14、更多的依赖道路的修建.缺乏针对旧城特点的交通 政策如 限制机动车、发展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鼓励自行车等,造成了旧城内一 些地区街道与建筑的空间尺度不当,风貌受到破坏。本次旧城交通规划坚持两个原则:整体保护“与“以人为本“。在道路走向、9 O红线宽度及交通设施的规模、布点上都结合旧城特点,采取相应的规划标准减少对传统空间形态的冲击.同时为公交、自行车、行人提供 良好环境。依据旧城整体保护的原则,规划提出旧城内不再建设宽马路,以1 5一2 5米道路为主:保护区内不再进行道路的拓宽,以梳理胡同为主.将5米、7米、9米的胡同纳入交通组织;保护区外增加道 路网密度;旧城内道路横断面尺度原则上要压缩布设,

15、减少车道数和缩窄车道宽度。涉及的道 路主要集中于尚未按原规划实施的主、次干道,如西四、东四大街由于穿越保护区规划保持了现状宽度;皇城内道路缩减至现状路幅宽;正义路南延在穿过草厂保护区段缩减宽度等。规划后道路占地率由现状的1 9%增至2 3%.与世界大都市2 5%的水平基本接近。作为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轨道交通将在旧城发 挥巨大作用。20 08年奥运期间完成的地铁4号线与5号线.如按5 00米直接吸引范围计算将使旧城车站覆盖率达到94%极大地 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20 2 0年公交应承担不小于5 0%的客运出行量“指标.旧城规划确定20 2 0年公交应承担旧城居民出行t的

16、6 5%。旧城内设施场站的规划数量、规模均小于外城.只设置首末站等级 以下公交站,在保护区范围内.原则上不设置公交场站。同时加强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衔接的便 利性。停车场规模采取低水平平衡,即在 交通繁忙地区不提供充足的停车设施,并采取必要的高额停车收费等策略.减少机动车的进入。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引导管理如路边 分时停车、加密停车引导标志、及时提供区域停车信息等,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旧城道路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良好的政策与措施是交通顺畅的最重要保障。规划在交通需求管理、道路设施建设、交通运营管理、交通安全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各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策略七:尊重传统空间尺度,改善市政 基础设施旧城胡同平房区由于自身条件差.难以满足国家规范的要求.长期以来市政条件难 以改善.也成为旧城保护的瓶颈。规划明确提出针对不同地区应采用不同的原则保护区内如不能满足 国家规范则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小型化设施及非标准图设计进行 处理.达到行业管理要求和安全要求。为保护风貌.市政站点尽量不安排在保护区内,直接为保护区服务的应尽量布置在周边。根据保护区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