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_董良坤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819637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_董良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把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_董良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把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_董良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_董良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_董良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和人才发展的综合优化,成为现实课题。规模初具 : 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呈星火燎原之势2 0 1 0 年 1 1 月 9 日,由人社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正式揭牌,这是国内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第一个国家级行业发展集聚区,它点亮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航标灯,此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燎原之势” 。在国家、省、市的积极布局下,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不仅在深刻改变着行业发展模式,客观上也正形成产业园区发展的竞争格局。早在 2 0 1 0 年,上海就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十二五

2、”服务业发展重点,提出要以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集聚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发展思路。重庆市委、市政府把人力资源服务董良坤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一支劲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但是总体来看,大多数只是“小打小闹” ,不成气候。纵然星罗棋布, 也是散兵游勇。在无序竞争中,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不容置疑,加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已提到国家战略位置,而今,如何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

3、注入强大的体制推力将是时代发展所需。绍兴武汉人才洽谈会现场盛况 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 肖艳 摄中国人才CHINESE TALENTS272013年第7期人才观察 CHINESE TALENTS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该市新一轮十大社会公益项目,2 0 1 1 年 8 月, “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得筹建资格,这是在西部地区布局的唯一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更是被列入 2 0 1 2 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2 0 1 2 年 7 月,人社部批复河南筹建“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方案,这是体现中部崛起的又一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同年,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

4、业园开始建设,预计 2 0 1 4 年投入运营,目标定位为全国最大的人力资源产业化服务集群。2 0 1 3 年 1 月,四川省宣布申报和筹建“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同样提出要成为西部第一、国内一流的国家级产业园建设目标。除国家级园区布局外,省级人力资源服务园也在积极建设中。2 0 1 1 年 8 月,带有“自筹自建”性质的中国山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在太原高新区正式建立 ;2 0 1 2 年 2 月,安徽省人社厅批复马鞍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省级园区,预计引进 2 0 家左右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 ; 2 0 1 2 年 9 月,作为浙江首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宁波人

5、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该市江东区正式开园,预计整个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到 5 0 家左右 ; 2 0 1 3 年 2 月,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获批,强调打造集“多功能的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多渠道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产品创新基地”于一体的产业园建设目标。此外,北京、天津、辽宁、广州和青岛等地都在积极推动筹建国家或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值得关注的是,2 0 1 2 年 4 月,江苏以省委、省政府名义率先出台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提出 2 0 1 5年要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国家级产业园家,省级和市、县级产业园分别为 2 0 家和 5 0 家, 行业营收突破 1

6、 0 0 0 亿元。目前,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省级)正在代表江苏申报和筹建国家级产业园集聚区,包括吴江、常熟、大丰等县级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也都分别正式“亮牌” 。现实挑战 : 尽快构建有利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已提到国家战略,而且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注入强大的“体制推力” 。随着这种全新的行业成长和产业发展壮大,未来它或将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战略性增长极。但要想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领跑现代服务业,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体制创新动力不足。一方面,源于产业园建设的决策协调、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的多元主体还没有

7、完全形成,即使目前已经实现运营的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主要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要素比较指标区域时间点功能定位所处区位建设规模建设状态管理现状上海2 0 1 0 . 1 1 .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闸北区苏河湾C B D 2 . 0 5 平方公里上海人才大厦系核心载体(4 . 6 万平米)挂牌运营“联席会议 +联席办+服务中心”模式重庆2 0 1 1 . 8人力资源市场社保信息中心社保服务平台产业基地空港新城约 1 5 8 亩占地 3 2万 平 米( 南、北分区)筹建资格“领导小组 +建设办“模式中原(河南)2 0 1 2 . 8要素市场产业基地社保服务平台郑州航空港区

8、2 2 . 3 万平米一期 8 . 3 万平米二期 1 5 万平米筹建资格未知成都(四川)无打造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天府新区一场一馆五中心约 6 万平米拟申报未知28还缺乏职责明晰、高效协调的管理主体及对应的组织实体。另一方面,国内现有产业园区建设从功能定位、载体建设到环境配套、政策聚焦等方面还缺乏明确的实体性职能管理机构,导致部分园区现有的政策支持和规划调整难以落地,某种程度上束缚着产业园发展的体制创新空间。 同质化特征与服务产业链的不合理同时存在。目前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大多集中在“集聚产业、专业服务、孵化机构和培育市场”等语义表述,还缺乏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情、产业结构特征和市场化水平

9、等个性化或差异化功能定位。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不合理,大部分人力资源机构的服务模式相似、服务功能同质和服务产品单一的情况普遍存在, 而体现战略咨询、 猎头服务、网络数据和职能外包等中高端服务业务领域还比较薄弱。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多元投入机制不完善。主要反映在地方政府对产业园的财政支持力度有限,特别是对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制定等公益服务缺少专项资金扶持,在鼓励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投资力度上还没有具体措施。同时,政府人社部门作为园区建设的项目法人,在园区规划、建设投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基本上还是“统包统揽” ,由此表现为项目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单一和投融资模式单一等特征,各类民间资本或社会资本

10、对产业园区建设投入支持力度严重不够。针对上述现实挑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壮大的现实路径选择,就是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的战略指导。从国家层面要研究推进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或制定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项发展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战略布局提供引导和指导。同时,既要明确园区认定标准, 严格认定程序, 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又要控制总量,鼓励差异化发展,严防一哄而上,避免同质化竞争,逐步形成以国家级产业园区为示范龙头、 以省(市)级产业园区或基地为骨干、以特色性产业集聚区为支撑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整体发展格局。推动人力资

11、源服务产业园管理体制创新。体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要明确政府职能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园建设管理中的职责,不仅要合理界定决策协调、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等主体界面的权利与义务,而且要重视形成统一灵活、权责一致和分工合理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同时,探索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理事会模式,作为协调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联络指导及联合协调机制。探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一是地方各级财政要探索设立人力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重点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功能创新产品、技术平台、研发费用等进行支持。二是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投融资模式,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三是引导风险投资支持园区服务机构发展,或者参与园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业务重组、行业整合和产业优化,推动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优势互补。预计未来,国家和地方将进一步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尤其在产业园建设、 市场开放、 产业支持、财税及金融资金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黄金时期,既有产业机遇,又有时代条件。(作者单位 : 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上海市人才大厦专门设立窗口为人才入沪服务中国人才CHINESE TALENTS292013年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