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选_中的_祖饯_诗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18668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文选_中的_祖饯_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_文选_中的_祖饯_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_文选_中的_祖饯_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_文选_中的_祖饯_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_文选_中的_祖饯_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文选_中的_祖饯_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文选_中的_祖饯_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选?名篇解读103? ?文选?中的? 祖饯?诗跃? 进? ? ?文选?卷二十? 祖饯?类收录诗八首, 即: 曹植?送应氏?二首、 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 潘岳?金谷集作诗?、 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 谢灵运?邻里相送方山?、 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 沈约?别范安成?。何谓祖饯? 李善注引崔实?四民月令?说: ? 祖, 道神也。黄帝之子, 好远游。死道路, 故祀以为道神, 以求道路之福。 ?这种仪式, 似乎由来已久。?左传? 昭公七年?: ? 公将往, 梦襄公祖。 ?杜预注: ? 祖, 祭道神。 ?史记 ? 五宗世家?: ? 荣行, 祖于江陵北门。 ?司马贞索隐: ? 祖

2、者, 行神, 行而祭之, 故曰祖。 ?后来逐渐引申, 成为送别时的一种仪式。?列子 ?汤问?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薛谭曾从著名歌手秦青学艺, 自以为学到了老师的全部本领, 就想辞别老师独立发展。秦青劝阻不果, 只好为他送行, ? 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据说, 这歌声?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见状, 叩头拜师, 终身不敢言归。?聊斋志异?中的? 崂山道士?一篇, 亦有类似的戏剧效果。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更是久为人知。荆轲临去, 燕太子丹送别于易水, 祭道饮酒相送, 场面十分感人。祭道饮酒, 就有点像唐人折柳相送一样, 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依依惜别之情。曹植?送应氏?二首, 约作于建安十六年, 即

3、公元 211 年。这年正月, 曹植被封为平原侯, 他的哥哥曹丕为五官中郎将, 置官属, 为丞相副。这年, 曹操西征马超, 曹丕留守邺城, 而曹植、 丁仪、 王粲等随征,路过东汉首都洛阳, 残败景象令曹植感慨万端, 于是写下这两首著名104? ?文选?名篇解读的诗篇:步登北邙阪, 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 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 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 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 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 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 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 气结不能言。清时难屡得, 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 人命若朝露。愿得展妍婉, 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 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 宾饮不尽

4、觞。爱至望苦深, 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 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 施翮起高翔。应氏, 指应玚、 应璩兄弟。应玚字德琏, 时为平原侯庶子, 随曹植出征。在洛阳, 应玚可能有事远行, 故曹植为他饯行。北邙阪, 即洛阳北邙山。? 洛阳何寂寞, 宫室尽烧焚?一句有这样一段历史背景。董卓入据洛阳后, 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为躲避关东诸军从东到南的夹击态势, 董卓决定迁都长安。首先他把汉少帝刘辩毒死, 立刘协为汉献帝, 并在公元 190 年, 强迫数百万人西迁, 并纵火焚烧洛阳。正如曹操?薤露行?所写: ? 贼臣持国柄, 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 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 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

5、微子为哀伤。 ?洛阳焚毁后二十一年, 曹植眼中的洛阳已经是? 垣墙皆顿擗, 荆棘上参天?, 可谓满目疮痍, 惨不忍睹。? 不见旧耆老, 但睹新少年?是由古诗十九首中? 所遇无故物, 焉得不速老?一句而来。?世说新语 ? 文学?载: ? 王孝伯( 恭)在京行散, 至其弟王睹户前, 问: 古诗中何句为佳? 睹思未答。孝伯咏: 所遇无故物, 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 ?因为这句写出了人生最深切的经验感受, 是人人意中所有, 而他人笔下所无的境界。曹操?军谯令?说当时? 旧土人民死丧略尽, 国中终日行, 不见所识, 使吾怆然伤怀?。可见这不是诗人的夸张。? 侧足无行径, 荒畴不复田?二句对比写城里城外。

6、前一句写城内, 道路全无, 面目皆非, ? 侧足?二字非常形象。后一句写城外, 田园荒芜, 无人耕田。? 游子?二句, 描写出了离乱时代士人飘泊不定的生活困况, 即所谓? 终日驱车走, 不见所问津?。? 中野何萧条, 千里无人烟?是当时诗人笔下最常见的惨状。如曹操?文选?名篇解读105? ?蒿里行?: ?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白骨蔽于野, 千里无人烟。生民百余一, 念之断人肠。 ?王粲?七哀诗?: ? 出门无所见, 白骨蔽平原。 ?说明这也不是诗人的夸张, 而是血淋淋的现实。目睹了如此悲惨的现实景象, 自然引出了结尾两句, 也自然使诗人产生了一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如果说第一首是用赋作手

7、法叙事的话, 那么第二首主要是抒情, 特别是抒写了在离乱时代生命的脆弱和友情的珍重。诗中有? 我友之朔方?, 对照应诗的? 往春客北土?之句,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推测说: ? 当是二应自朔方避难至邺, 及朔方稍定, 有故暂归。子建送之作诗, 乃从洛阳起兴, 既非送别之地, 亦非朔方所由之路。盖借洛阳以况朔方也。 ?洛阳朔方, 路途遥远, ? 爱至望苦深, 岂不愧中肠?, 相思至苦, 相见益难, 无奈而引出最后四句:? 山川阻且远, 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 施翮起高翔。 ?这四句诗似乎化用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中?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鸪, 奋翅起高飞?的意境, 展开想象的翅

8、膀, 愿与好友奋翅高飞, 远离尘世, 高飞天外。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评曰: ? 此诗用意婉转, 曲曲入情, 以人命之不常, 惜别离之难道, 临岐凄楚, 行者又非壮游, 相爱虽深, 愧难援手, 留连片晷,但怨不欢, 因强辞自解, 妄意会日之长。夫人命朝露, 其长安在? 前后之旨, 通蔽相妨, 正所谓以强自解释, 写其必不可解之情也。 ?这一概括非常精当。孙楚字子荆, 太原中都( 今山西平遥) 人。史载, 孙楚负才诞傲, 四十多岁才为镇东将军石苞参军。当时司马昭派遣使者前往东吴, 行前, 石苞命孙楚作书与孙皓, 文辞锋利, 使者竟然不敢前往。这就是?文选?中收录的?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晋书

9、?卷五十六传论说它? 谅曩代之佳笔也?。孙楚文才, 于此可见一斑。自负其才, 他对石苞也简慢无礼, 遂构嫌隙。又与乡人郭奕忿争, 因沉废多年。晋武帝咸宁中,扶风王司马骏镇守关中, 因与孙楚有旧谊, 起为征西参军。后转梁令,迁卫将军司马, 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卒, 年七十余。原有集十二卷, 久佚。今存文赋颂赞论等四十余篇, 诗数首, 其中五言诗二首, 最著名的就是?文选?收录的?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钟嵘列之入中品, 称106? ?文选?名篇解读? 子荆?零雨? 之外, 正长?朔风? 之后, 虽有累札, 良亦无闻。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亦称: ? 子荆?零雨? 之章, 正长?朔风? 之句,

10、 皆直举胸情, 非傍诗史。 ?这里所说的? 零雨?篇, 即出自本诗开头两句? 晨风飘歧路, 零雨被秋草?。格力挺拔, 所谓直举胸情, 就好像魏人创作, 慷慨陈情。但是, 此诗名为送别, 也仅仅开头两句。中间数句则掇拾?庄子?及贾谊?鸟赋?之意, 借以自宽。结尾又转入抒情。钟嵘认为, 这首诗堪称精品, 但孙楚的好诗并不多, 故曰? 虽有累札, 良亦无闻?, 即有连篇累牍之诗, 却无显赫的名声。相比较而言, 潘岳的名声却要大得多。潘岳字安仁, 荥阳中牟( 今属河南) 人。他热衷功名, 与石崇、 欧阳建等依附贾谧, 为? 二十四友?集团中重要人物。?晋书?记载, 石崇曾在荆州劫掠远使商客而暴富,在洛

11、阳城南郊金谷涧置业。元康六年( 296) , 石崇出为征虏将军, 监青徐诸军事。当时, 征西大将军王诩当还长安, 石崇召集文士三十余人送于金谷, 昼夜游宴, 各赋新诗, 不能者罚酒三斗。诗成编为?金谷集?, 石崇作序。这年, 潘岳五十岁, 参加宴会并赋?金谷集作诗?:王生和鼎实, 石子镇海沂。亲友各言迈, 中心怅有违。何以叙离思? 携手游郊畿。朝发晋京阳, 夕次金谷湄。回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绿池泛淡淡, 青柳何依依。滥泉龙鳞澜, 激波连珠挥。前庭树沙棠, 后园植乌椑。灵囿繁若榴, 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 迁坐登隆坻。玄醴染朱颜, 但愬杯行迟。扬桴抚灵鼓, 箫管清且悲。春荣谁不慕? 岁寒良独

12、希! 投分寄石友, 白首同所归。王生, 指王诩, 字季胤, 琅琊人。开篇紧扣祖饯之意。石子指石崇, 字季伦, 小名齐奴, 渤海南皮人。中间数句描写四周景致和宴会场面, 抒写友朋相聚之情。最后两句颇为有名。投分, 即相约为好之意。? 白首同所归?, 时人以为诗谶。史载, 贾谧被杀, 赵王司马伦专权, 潘岳与石崇、 欧阳建等谋诛赵王伦, 结果事泄被杀。在这个事件中, 孙秀起到重要作用。?世说新语?记载, 孙秀曾在潘岳手下作小史, 潘岳数度辱之。后来, 孙秀为中书令, 潘岳曾问他: ? 孙令意畴昔周旋不?孙秀回?文选?名篇解读107? ?答说: ? 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 ?潘岳自知不免受祸。事实上

13、, 也正是这个孙秀进谗言收杀潘岳。石崇被收时, 并不知道会连及潘岳。直到临刑时才在刑场上见到潘岳。石崇不无悲慨地说: ? 卿亦复尔耶?潘岳回答说:? 可谓?白首同所归。 ? ?这样, 这首诗篇便赋予? 祖饯?更深一层的含义, 它所表现的就不仅仅是生离之别, 也意味着生死之别。石崇?思归赋?: ? 超逍遥兮绝尘埃, 福亦不至兮祸亦不来。 ?向往一种平静的生活, 但是, 他们对于政治、 对于金钱、 对于荣誉是如此的眷恋, 怎么可能真正逍遥? 尤其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氛围中, 这种热衷, 往往就意味着风险。潘岳的诗, 不仅仅是为生者离别而作, 也恰好应验了古代祖饯之另外一层含义, 即为死者作祭, 亦曰

14、祖。?仪礼 ? 既夕礼?说:? 有司请祖期。 ?郑玄注: ? 将行而饮酒曰祖。 ?陶渊明?祭从弟敬远文?:? 乃以园果时醪, 祖其将行。 ?自祭文?: ? 陶子将喜逆旅之馆, 永归于本宅, 故人凄其相悲, 同祖行于今夕, 羞以嘉蔬, 荐以清酌。 ?从这个意义上说, 将?金谷集作诗?归入? 祖饯?, 可谓贴切。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中的王抚军指王弘, 时为豫州之西阳、 新蔡诸军事、 抚军将军、 江州刺史。庾西阳指庾登之, 时为西阳太守, 入为太子中庶子。王弘在滏口送行, 谢瞻时为豫章太守, 作诗纪行。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称: ? 庾登之为西阳太守, 被召还京。瞻亦将赴豫章, 王弘为抚军将军

15、, 送之滏口, 故作此诗。而题云集别者何? 三人互有交情。若止叙谢、 庾之别, 而不及王, 则是两人有情, 而于王无情; 若叙王送二人, 则是止王与二人有情, 而二人之情不见, 故三人皆莫适主者。分手之际, 一南、 一北、 一留, 若鼎足一时俱折, 而三人别情参错互见矣。 ?整体上说, 这首诗的艺术性似不及他的另外一首名篇,即?文选?收录的?答灵运?诗。我们在?文选?中的? 三谢诗?( ?古典文学知识?2009 年第 5、 6 两期连载) 已有论列, 可以参看。谢灵运?邻里相送方山?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 422) 七月, 正是初秋时节, 故诗曰? 析析就衰林, 皎皎明秋月。含情易为盈, 遇物难

16、可歇?。这年五月, 宋武帝死, 少帝即位, 权在大臣徐羡之等手中。素有政治野心的庐陵王刘义真颇为失望。他曾广泛结交当时名士, 谢灵108? ?文选?名篇解读运、 颜延之等均与之游, 为重臣徐羡之等疑忌。不久, 颜延之贬为始安太守, 谢灵运贬为永嘉太守。临行之际, 谢灵运作?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 ?过始宁墅?等。?邻里相送方山?亦作于此时。方山, 地名, 为送别之地。旧扬州有四津, 方山为东, 石头为西。诗的最后乃告别送行者曰: ? 各勉日新志, 音尘慰寂蔑。 ?整个调子比较低沉,表现出一种无奈之情。史载, 他任一周, 就称疾去职, 可见是多么不情愿赴任。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中的范零陵, 指范云。永明十一年, 范云出为零陵内史, 曾作?之零陵郡次新亭诗?: ? 江干远树浮, 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 烟树还相似。 ?江天辽阔, 当在秋季。谢朓时任新安王中军记室, 被敕还都, 得以相送新渚:洞庭张乐地, 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 水还江汉流。停骖我怅望, 辍棹子夷犹。广平听方籍, 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 江上徒离忧。前四句虚写零陵风貌景致, 最后四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