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谐和定律的形成与影响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740322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星谐和定律的形成与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行星谐和定律的形成与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行星谐和定律的形成与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行星谐和定律的形成与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行星谐和定律的形成与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星谐和定律的形成与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星谐和定律的形成与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28 - 行星諧和定律的形成與影響 姚 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物理系 摘摘 要要 克卜勒在尋找行星角速率在比例上之音律關係時,形成了行星軌道半徑與公轉週期間的諧和定律,並計算出各個行星的離心率。他的工作將天文學、物理學與數學,做了緊密的結合,開創了物理學新的研究方法,也奠定了物理學論證的基本形式。 關鍵詞:關鍵詞:天文學、行星諧和定律、克卜勒、科學史、科學哲學。 一、前言一、前言 一般學生在學習克卜勒 (J. Kepler,1571-1630) 第三定律 或稱行星諧和定律時,大都是由教科書所提供的行星軌道半徑、及公轉週期的觀察資料開始著手,然後去檢視軌道半徑立方與週期平方之比值,的確可得

2、出為一個常數,如表 1 所示。藉此而知,上述稱為諧和定律的內涵確實為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1995 )。 表 1:行星軌道的觀察資料 行星 軌道半徑 公轉週期 R3 /T 2 R (106公里) T (天) (1019公里3/天2) 水星 57.9 88 2.509 金星 108.2 224 2.509 地球 149.6 365 2.509 火星 227.9 687 2.508 木星 778.3 4333 2.509 土星 1427.0 10760 2.510 如果 諧 和定 律 被發 現 的 實情 真 是 如此,學生將很難體會克卜勒的貢獻到底在哪? 因為由表 1,一般人均可看出

3、,行星軌道半徑增大時,對應的週期也會隨著變大。若彼此不是成一次方比,也不是成平方比,很自然地便會去測試是否會成 3/2次方比? 這麼淺顯數學關係的提出,怎麼就能使克卜勒成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 另一方面,克卜勒早在 1604 年左右,就已同時發現了非常艱深的行星橢圓定律與面積定律 (Kepler,1609; 姚珩和黃秋瑞,2003; 姚珩,2004 ),為何還需花費十年之久的時間,才於 1619 年提出現在看似簡單的第三定律 (Kepler,1619)? 諧和定律背後代表的到底是什麼意義? 回 溯 當 哥 白 尼 (N. Copernicus ,1473-1543) 於 1543 年提出日心說時

4、,他首先規定了 6 顆行星的相關位置,並獲得各行星環繞太陽的公轉週期,但他從未也無法自觀察資料中,推知這些行星與太陽之間正確的實際距離 (哥白尼,1543)。到了克卜勒時期,即使累積了第谷 (Tycho Brahe,1546-1601) 大量的精確資料,他仍然僅能知相鄰二行星間之距離比。在沒有表 1 各個行星軌道半徑的詳細資料下,行星諧和定律的形成與影響 - 29 - 克卜勒卻能尋找出宇宙裡行星間某些特殊的規律,這種在兩個變數之間建立起數學關係的構想,是那時代的人全然不曾有過的想法 (Bell,1945)。不僅如此,他還能更進一步清晰地算出,每個行星的離心率即行星的橢圓軌道與正圓軌道到底有多大

5、的偏差程度,這則不是任何人僅觀察表 1 就可獲得的結果。在這十二年中,克卜勒所建立的全新概念與所使用的運算方法,都是科學發展史上的創舉。 二、年輕時的宇宙觀二、年輕時的宇宙觀 克卜勒在 25 歲時所完成的第一部著作宇宙奧秘(Kepler,1596) 中,為了要解釋宇宙裡為何恰有 6 顆行星,並想推導出與觀測值符合的行星之間的距離比例,而提出了他獨創的幾何模型:以太陽為圓心,自一小球形開始,外切一正多面體 (每邊每角均同),然後外接第二球體,再外切另一正多面體,逐漸擴充。每個行星按照排列順序,由小而大分別落在對應的球體上,如表 2 所示 (eKoyr ,1992,p147)。 在表 2 中可看出

6、,由幾何模型所算出的球體相對半徑比,與哥白尼的行星軌道比值,相當吻合。克卜勒非常高興地說: “我從這個發現中得到的高度愉快是無法用言詞表達的,我不再懊悔時間浪費,也不厭倦工作,我不避開計算的勞苦,我日日夜夜都消磨於推演計算之中。” (Kepler,1596) 24 年後,在累積了第谷精確的資料,及發現橢圓與面積定律後,克卜勒知道上述幾何模型有所偏差,他回顧著說:“如今,這二十年來天文觀測已非常精準,但正多面體間的距離比與觀測不符,而各行星離心值的非平分特性,其理由為何,亦未顯示。顯然:在宇宙的結構中,我一直尋找的只是石塊,或適合於這些石塊的典雅形式而已。卻不知至大的設計者,是以靈性物體之清晰形

7、象來構造宇宙。故漸漸地,尤其在過去三年中,我來到了諧和關係(I came to Harmonies),並且放棄了正多面體之方案。諧和關係不是由手安置,亦非呈現行星個數及彼此之間隔,它提供了正多面體所不能給予的離心率。好比它給了一幅雕像,鼻、眼及各部細微成分,但正多面體模型,只粗略描述其外觀容量而已。為了要讓身體得到生命必需之器官,或讓雕像獲得生命形象,他們必須能產生出必要的和諧,如此方能更傾近天體運動之美。” (eKoyr ,1992,p342 ) 雖然 克卜 勒的 正多 面體 模型 並未 成功,但他已是當時整個歐洲大陸,對哥白尼學說及天文學內容,了解最熟悉與認識最深刻的年輕學者。且他一心想理

8、解行星間距離的比例,並尋找出某種諧和關係的理想,最後被證明出是一種極為正確的遠見。 科學教育月刊 第 290 期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七月 - 30 - 表 2:克卜勒在宇宙奧秘一書中的幾何模型 模型半徑比 哥白尼觀測到二行星間距離比 球 水星 707 正八面體 (Octahedron) : 7.23 球 金星 1000 795 正二十面體 (Icosahedron) : 7.94 球 地球 1000 795 正十二面體 (Dodecahedron) : 7.57 球 火星 1000 333 正三角錐體 (Tetrahedron) : 3.33 球 木星 1000 577 正立方體 (Cube)

9、: 6.35 球 土星 1000 三三 、角速率與諧和定律、角速率與諧和定律 一如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585 - 497 B. C.) 認為,要描述自然的真實性,欲掌握物體的本質,便是要能透視它們背後,所呈現的精髓數 (卡西勒,1994)。好比七弦琴上奏出低音與高音 Do,在他們的弦上必會有 2:1 之弦長關係,克卜勒認為在天際之中,必定也會存在著某種特定的和諧關係。在觀察土星於遠日點與近日點處,一天內,分別移動了641 及512 ,故在世界的和諧(Kepler,1619) 第 3章命題 11,敘述著:“土星的遠日點與近日點之運動比值為 4:5,是大調三度音程。” 克卜勒在此所

10、言之運動 (motion),亦即現代所説的角速率,代表行星每日運轉前進的角度。他是首位對此角度給予一術語,並將此術語形成概念,來進行討論的科學家。命題 15,則言 (如表 3):“火星地球、地球金星與金星水星之近日遠日點處之運動比值分別為諧和率 2:3 (五度音程) 、5:8(小調六度音程)及 3:5(大調六度音程) 。” 公理 4 亦言:“行星有不同的離心率,與不同的運動值,因此它們與太陽必會有不同的距離。” (Stephenson,1994,p188) 克卜勒開始尋找行星之間,所有可能的特性。在世界之和諧第 3 章第 8 節裡提到了其歷程與結果:“在使用了第谷的觀測及長時間的努力,而決定出

11、各行星軌道區間的距離後,終於,我得到了各行星週期之間的真實關係。假如你問我是什麼時候發現它的,我會說是在 1618 年的3 月 8 日,但當時並沒有計算成功,我認為錯誤而放棄了它。然而,在 5 月 15 日時,這個全新的想法又回到我的腦海中,有如排山倒海似地,克服掃除了我心靈中的陰霾,並且與 17 年來花費在第谷觀測上的計算及我目前的研究,如此和諧地相互呼應著。起初我以為是在作夢,或只是預設它為一個可接受的原理(principle),但最終它卻是不容置疑地真實且正確的:任意兩個行星的週期,與他們的平均軌道半徑有3/2 的比率關係(the periodic times of any 行星諧和定律

12、的形成與影響 - 31 - two planet are in the sesquialteral ratio to their mean distances of the orbits.)” (Kepler,1937,VI,p302; eKoyr,1992,p338) 克卜勒並沒有把他的推導過程紀錄下來。eKoyr認為克卜勒不可能是以試誤法 (trial and error) 得知此關係,應較可能是分別從,對同一行星而言:由距離規則所述(Kepler,1609; 姚珩和黃秋瑞,2003 ),劃過固定弧長所需時間,與至太陽距離成正比,即 T R; 與對不同行星而言:假定為等速率圓周運動,則 v

13、 2R/T,又由距離規則 v 1/R,故 2R/T 1/R 或 T R2,得到一些線索。既然,此兩種比率關係皆是錯誤的 (與觀測數據比較 ),或許可以嘗試中間值 3/2 這個比率,即 T R3/2 或 T 2 R3,對所有行星來說,應會等於唯一相同值 (eKoyr,1992 )。 但對克卜勒而言,行星軌道為橢圓而非正圓,那麼他所謂橢圓軌道的平均半徑是什麼意思? 另外,如何自相鄰二行星間之軌道距離之相對比值,獲得所有行星軌道合理精確的絕對比值? 都是克卜勒所要面對的問題。若是眼前的觀察數據,都還未被整理出正確的數值時,要能判斷出半徑與週期之間嚴格的數學規律,是極不可能的。 表 3:各行星的日(diurnal) 運動 (或角速率) 之間的諧和比率 日運動 兩行星間之諧和音律 同一行星間之諧和音律 土星 遠日點:641 a. a:b4:5 (大調三度音程) 近日點:512 b. a:d1:3,b:c1:2 木星 遠日點:034 c. c:d5:6 (小調三度音程) 近日點:035 d. c:f1:8,d:e5:24 火星 遠日點:4162 e. e:f2:3 (五度音程) 近日點:183 f. e:f5:12,f:g2:3 地球 遠日點:375 g. g:h15:16 (半音程) 近日點:8116 h g:k3:5,h:i5:8 金星 遠日點:0549 i. i:k24:25 (雙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