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73932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6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6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6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6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2007 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二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二光 教学要求 (一)光的色彩和传播: 1.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3.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二)平面镜、光的反射: 1.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3.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三)透镜、光的折射: 1.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 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内容 (一)光的色彩与传播:

2、 1. 光的产生: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太阳、激光、点燃的蜡烛、舞台灯光、 萤火虫、闪电等。光源可分为:2. 光的颜色: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色的,太阳光经过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所以,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即: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 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即:红色纸反射红光;蓝色纸反射蓝光等。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即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 的光。 (4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即红、黄、蓝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 的颜料。 3. 光具有能量,光能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还能使胶卷感光,所以说光具有 能量,这种能叫做光能。在可见光中,红光的发热本领最大。 4.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传播需要时间。 (3)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1s 内传播 3108m。即光速 v3.0108m/s3.0105km/s。(二)平面镜、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种物质介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 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

4、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将平行的入射光线沿同一方向反射出去,即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 (3)漫反射粗糙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叫做漫 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 平面镜: (1)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三)透镜、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改变,这种现 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

5、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 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透镜: (1)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 以凹透镜有虚焦点。 4. 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 距(u)象 距(v)象 的 特 点应 用u2ffv2f倒立、缩小、

6、实像照相机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 u 减小时,象距 v 将增大,象的大小将变大。 (2)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A. 目的: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B. 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C. 步骤: 利用太阳光或手电筒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用符号 f 表示。 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再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 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移动蜡烛,使它与透镜的距离 u(即物距)2f,再移动光屏,使屏上出现清晰的 烛焰的像,将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以及像的位置填入表格。

7、移动蜡烛,使 fu2f,重复第步。 再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使 uf,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看到烛焰的像,移去光屏, 直接用眼睛观察透镜,看到像的性质,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D. 结论:像 的 特 点蜡烛到透镜的距 离 u正或倒缩小或放大像与透镜的距离 v虚或实u2f倒立缩小fv2f实fu2f倒立放大V2f实uf正立放大 虚(四)透镜成像的应用 1.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照相机工作中,通过调节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眼睛的工作原理:眼睛工作时,像距(视网膜与晶状体距离)不变,是通过调节晶状 体的平、凸程度(即改变焦距)来成倒立、缩小、实像的。 3. 比较照相机和眼睛4. 近视眼和远视眼

8、的矫正 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将光发散,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 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从而使近处的物体在视将光会聚,从而使近处的物体在视 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5. 望远镜和显微镜 镜的作用探究望远镜、显微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的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组成显微镜望远镜6.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如下表)器 材看到的现象望远镜或显微 镜的诞生作 用物镜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凹透镜远处的物体变近了伽利略望远镜物镜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焦距较小的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变近了, 视

9、野变广了开普勒望远镜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看上去物变近了,特别适 宜观察行星和月球眼睛照相机 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瞳孔光圈结构视网膜(有感光细胞)底片(有感光材料)成像缩小、倒立、实像缩小、倒立、实像调节作用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 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状 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 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 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间的 距离,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物镜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目镜焦距较大的凸透镜近处的物体变远了, 但变大了显微镜使物体放大较大的倍数, 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 体【典型例题典型例

10、题】例例 1. 一位演员在舞台上,她的上身服装是白色的,而下身裙装是红色的,当舞台灯光师 打开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你看到舞台上这位演员的服装是何种颜色? 分析:分析:因为白色服装能反射所有的色光,而红色服装只能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的色 光;当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白色的上身服装反射绿色光呈绿色,红色裙装吸收绿色光, 没有其他色光被反射入人眼,所以红色裙装呈黑色。 答案:答案:上身服装呈绿色,下身裙装呈黑色。例例 2. 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孔隙,在地面上出现无数个小圆点,这是太阳的_,是由 于_而形成的。 分析:分析:树叶间的孔隙相当于小孔,从太阳射出的光进入孔隙后,投射到地面上,就形 成了太阳的像

11、,即所谓的小孔成像。 解答:解答:像,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例例 3. 运动会上 100m 跑比赛时,记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记时,比看到冒烟记时早些还是 迟些?早或迟多长时间?哪个更准确? 分析:分析:发令员发令时,枪声和烟同时发生并在空中传播。运动员与发令员相距很近, 可以认为在发令的同时起跑。记时员在终点,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声速,可以认为发令的同时 记时员看到了冒烟,记时员听到声音要稍后些。 解答:解答:看见冒烟和听到声音的时间相差听到枪声要迟 0.29s,看到冒烟记时准确。 例例 4. 在下图中画出物体 ABC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分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镜面相互对称作图。

12、 解答:解答:用轴对称方法先分别作出 A、B、C 三点的像 A、B、C,再根据像是正立的、 等大的虚像用虚线连结三点即可,如图所示。例例 5. 使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 A. 正立、等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分析:景物是在照相机镜头前距离大于 2 倍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焦距的地方,所以 胶片拍到的像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答:此题应选 B。例例 6. 用镜头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照相,想使照片上的人像大一些,照相机应离被照的人 _,这里感光胶片到镜头的距离比原来应_。 分析:分析:用照相机给别人拍过照的人

13、,一般会有这样的体验,要想使照片上的人像大一 些,应使相机离被照的人近些。而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调节得往前伸,这时感光胶片 到镜头的距离比原来大。 解答:解答:此题应填近些,大些。例例 7. 使用幻灯机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分析:幻灯机的情况是 fu2f 时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此时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实像。解答:解答:此题应选(A)。【模拟试题模拟试题】(答题时间:80 分钟)一、填空题: 1. 牛顿在 1666 年做了一个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 缝,射到三棱

14、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 的颜色是按红、橙紫的顺序排列的。 2. 红色玻璃纸只能透过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透过光。在摄影中,为了 改变拍摄像的色调,在镜头前通常安装一个。 3. 在日常生活中,和证明了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4. 在看到闪电后 3 秒再听到雷声,则产生闪电和雷声的云离我们约有千米。 5. 有三根相互距离约 1 米的长木杆竖直插在地面上,在早晨太阳照射下三根木杆的影子 重合在一起,根据规律可知这些木杆是在同一直线上排列的。 6. 平行光线射到电影银幕上发生了_反射,此时每一条光线在反射时均遵守光的 。 7. 已知如图中一束光线与镜面

15、成 60角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反射角是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8. 以下各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属于凹透镜的有_(选填序号)。(1)(2)(3)(4)(5)(6) 9. 用照相机照像时,被拍摄的物体应位于镜头_的位置,而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物应放在放大镜_的位置。 10.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个_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分的综合作用 使得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变_了。 11. 用镜头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给某人拍好全身像后,想再拍一张半身像,照相机与被照 人的距离应_一些,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_一些(填“增大”或“减小”)。 12. 甲、乙、丙、丁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 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下图中,照片_是用相机甲拍摄 的,照片_是用乙拍摄的,照片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是用丁拍摄的。二、选择题: 1. 在没有其他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 观众看到她是( )A. 全身呈绿色B.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2. 下列设备中,属于红外线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