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671498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防治手册防治手册防治手册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一年九月前言住宅工程的质量,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和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实施专项治理,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党和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标志。本手册主要是根据国家、省有关规范、标准及规定,结合我市近几年住宅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经验进行编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手册重点对当前社会反映强烈、投诉较为集中的主要质

2、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予以介绍。 分土建和安装两篇共 19 项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本手册作为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有关文件的配套措施,各建设责任主体在从事住宅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一并执行。本手册的发放对象:本市住宅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等。目录第一篇土建篇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1二、填充墙墙面裂缝防治措施9三、 混凝土、 砖砌体墙面抹灰裂缝防治措施12四、 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 渗漏防治措施12五、外窗渗漏防治措施26六、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防治措施28七、屋面渗漏防治措施29八、 栏杆、 扶手施工控制措施31九、安全玻璃施工控制措施32十、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

3、施工控制措施34第二篇第二篇第二篇第二篇安装篇安装篇安装篇安装篇十一、 地漏安装不规范, 水封深度不足防治措施35十二、 散热器安装不规范, 散热器支管渗漏防治措施35十三、地面辐射采暖安装不规范防治措施37十四、 通风、 空调风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防治措施38十五、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不规范防治措施38十六、 金属配管及桥架电气接地 (含跨接) 不可靠防治措施40十七、新型电气金属导管机械联结不良防治措施41十八、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金属线管有毛刺防治措施41十九、 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 存在安全隐患防治措施421第一篇土建篇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一)楼板设计

4、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2、设计单位在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设计时,在确保楼板承载力的前提下,应适当提高楼板的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 12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4、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 4.2m 的板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

5、宜大于 150mm,直径不应小于 8mm。5、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 7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 1/3,且不得小于 1.2m。6、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50mm,直径不应小于 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 0.15%,且不小于6200。27、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C30,当大于 C30 时,应采取抗裂措施。8、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 45m 且无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

6、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 2 个月。(二)楼板裂缝施工预控1、建设单位不得明示和暗示设计单位降低设计标准。3、建设单位应认真组织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对楼板配筋方案不合理、构造配筋设置不到位、楼板刚度过小的,应及时在图纸会审记录中予以调增。4、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后实施。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5、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须包括以下内容:(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2)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

7、工需要的技术参数;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在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中明确。(3)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4)模板周转套数;(5)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控制;3(6)电气线管位置、多层线管交叉控制;(7)板厚控制;(8)混凝土浇捣控制;(9)混凝土初凝前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10)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11)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12)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13)拆模时间控制;(14)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6、监理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监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治监理要点。7、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二)

8、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1、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 25%,最大不应超过 30%。2、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3、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施工技术参数,应满足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4、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 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 , 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4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9、(2)混凝土强度达到 75%以上的预计龄期;(3) 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吊装钢筋、 模板等施工荷载时间建议;(4)混凝土养护方式及时间建议;(5)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他施工注意事项。5、严禁在运输途中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三)楼板裂缝施工过程控制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按规定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参加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参与混凝土试块留置、坍落度测试等,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3)严禁在施工现场随意向预拌

10、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2、模板体系施工(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模板材料的选取与支撑体系的支设,除满足设计计算工况和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施工中吊装荷载撞击效应对模板体系刚度及稳定性产生的影响。(2)模板支撑体系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立杆上、中、下部位应设置必要的横向杆件,确保整个模板体系稳定可靠。5(3)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应设置垫板。(4)模板体系周转套数不宜少于 4 套。(5)模板体系周转使用前应检查修补、调换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残缺部件。3、钢筋绑扎与线管敷设(1)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其间距

11、不宜超过 800mm。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2)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垫块数量每 0.8m2不少于 1 个。(3)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且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线管敷设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水平间距不宜小于 50mm,沿管方向应增加4150 宽 500mm 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

12、双层布筋。线管直径大于 20mm 时宜采用金属导管。4、混凝土浇捣与养护6(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2)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3) 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确保楼板厚度控制准确。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提出以下楼板厚度控制施工工艺。拉控制线法施工要点:楼板施工前,在每跨柱子的插筋上(剪力墙结构在暗柱插筋上) 根据标高标出结构+50 点, 且用红油漆做好标识。+50 点之间对角拉设细绳水平线,且保证水平线拉紧。 浇注混凝土时, 操作工人在每跨之间, 根据水平线做出混凝土板面的控制

13、点,控制点要均匀分布,距离不要超过 2m,控制点与水平线的距离为 500mm。最后根据控制点,采用两米刮尺将每跨的混凝土面找平。预埋插筋法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在楼板钢筋上预先设置插筋,插筋高出板面不小于 500mm,间距不超过 5m,根据标高,在插筋上标识出结构+50 线标识点,具体控制方法同 1。当楼面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 时,将露出板面的插筋截除。制作标准卡法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楼板厚度制作标准的钢筋卡(详见下图) ,操作工人在混凝土找平时,根据钢筋卡来控制楼板厚度。操作中要保持钢筋卡上下垂直,否则会造成控制误差。7标准马凳法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板厚制作标准

14、马凳(详见下图) ,施工时直接将马凳放在模板上,马凳间距不超过 2m。操作工人根据马凳高度,用刮尺找平混凝土板面。完成找平后应及时将马凳取出,清理干净待用。预置 PVC 电线套管法施工要点:楼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将预先截好的与楼板厚度等厚的 PVC 电线套管绑在钢筋上,保证套管垂直、牢固。套管位置作为控制楼板厚度的控制点,每个房间设置数量不宜少于三处,并作为隐蔽验收的内容。为避免套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造成堵塞,可事先将套管的上口封堵,方便以后进行验证性检查。(3)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确定混凝土浇捣时间,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捣找平工作。12钢筋600楼板厚度钢筋标准卡标

15、准马凳楼板厚度12钢筋8(4)混凝土楼板振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确保振捣质量。(5) 混凝土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抹压。 板面抹压工作结束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5、板面上荷与模板拆除(1)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 18h(4 月-11 月)和 24h(12 月-次年 3 月) ;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 36h(4 月-11月)和 48h(12 月-次年 3 月) 。(2)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置应避开楼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3)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楼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后,方可拆除支承模板。(4)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6、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并形成记录。二、填充墙墙面裂缝防治措施(一)砌体原材料质量控制1、蒸压(养)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类的墙体材料至少养护 28d 后方可用上墙砌筑。2、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