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会考复习大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628292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6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历史会考复习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北京历史会考复习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北京历史会考复习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北京历史会考复习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北京历史会考复习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历史会考复习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历史会考复习大全(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 1 . 1 . 1 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A 1 . 1 . 2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 1 . 分封制 内容: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各诸侯国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随王出征、纳贡和朝聘等各种义务。 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特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诸侯国与周王的臣属关系明确。 层层分封,确立等级秩序。 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2 .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

2、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 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作用: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国”和“家”密切地结合;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 . 1 . 3 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A 1 . 始皇帝的来历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 ,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万世传承,永掌政权。从此, “皇

3、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 . 皇权的至高无上 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名号制度、皇帝的权利、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军国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特点:权利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 . 1 . 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B 1 . 中央官制 ( 1 ) 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职能: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 2 ) 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

4、制,皇帝大权独揽。 2 . 郡县制 (1 )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 3 6 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 )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了一套“郡、县、乡、里”地方官僚机构。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更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与巩固。 1 . 1 . 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B 1 . 建立: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2 . 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3 . 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4 . . 影响 (1 )直接:秦朝通过中央到地

5、方的行政机构,从而巩固了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2 )深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 2 0 0 0多年的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1 . 1 . 6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C 1 . 目的: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2 . 措施:建立中朝、设刺史。 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 ,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 . 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利过于集中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1 . 1 . 7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B 1 . 名称、职能: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

6、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 . 意义: (1 )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2 )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1 . 1 . 8 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B 1 . 明朝的内阁 设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权利越来越大,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评价: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

7、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2 . 清朝的军机处 (1 )设立:清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 )权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特点: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 (3 )意义:军机处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1 . 1 . 9 君主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 1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

8、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2 消极作用:绝对君主专制, 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 难免出现失误; 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 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1 . 2 . 1 从1 8 4 0 到 1 9 0 1年列强侵华的史实 A 1 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南京条约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 )五口通商、割香港岛给英国、协定关税等,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

9、住及租地等特权。 (3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原因: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权益。 火烧圆明园:1 8 6 0年,英法联军所为。 战争的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 3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日本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 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1 ) 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2 )各国纷纷

10、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 )为挽救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动战争的借口: “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 3战争经过:1 9 0 0年6 月,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进而攻陷北京。于 1 9 0 1年9 月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 辛丑条约影响: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1 . 2 . 2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A 1 虎门硝烟的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 义和团运动

11、口号: “扶清灭洋”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主要史实:义和团向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发起猛烈进攻。 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1 . 2 . 3 侵华日军的罪行 A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烧杀淫掠,元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1 . 2 . 4 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B ( 见后国共合作抗日) 1 . 3 . 1 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 A 1 开始的标志:1 8 5 1年金田起义 2 定都天京:1 8 5 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于此。1 8 5 6年

12、,经过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3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重建领导核心。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4 天京陷落:1 8 6 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5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1 )打击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 )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并破天荒的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 - - 资政新篇 。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1 . 3 . 2 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 B 1 、太平天国运

13、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太平天国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重要原因: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 相关因素: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和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 2 、太平天国的历史局限性: 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地上天国” ,最终却归于失败,这表明了它单纯依靠农民阶级来完成争取独立、富强等历史任务的局限性。近代中国社会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争取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先进的阶级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 1 . 3 . 3 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 A 1 、背景: (1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 - -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4、 (2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时间:1 9 0 5 年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 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 (4 )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2 、武昌起义 1 9 1 1 年 1 0 月1 0日; 武昌起义的胜利,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43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

15、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 9 1 2年,清王朝统治结束。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标志:1 9 1 2年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 . 3 . 4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C 辛亥革命是一次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 2 0 0 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

16、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 . 3 . 5 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C 1 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 主要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 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4 历史意义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 5 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3 、 1 . 3 . 6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变革的影响 B 1 、 陈独秀、李大钊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 ) 中共成立的条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2 )李大钊、陈独秀: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