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语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579642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语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 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语文,是学好文科最基础的科目,它的重要性正如数学在理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样,但学 好语文又是最难的。因为汉语既然为我们的母语,其命题可深可浅,一旦这个度把握得不准 确,就会造成试题偏易或偏难。高考语文试题,一般分为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 基本上涵盖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各个知识点,如基础知识题,一道题目可以涵盖多个知识点, 一个点掌握得不好,整个题就不好做;又因为它基本上全是客观性选择题,不存在给一部分 的问题,因此,要拿就必须全拿。这部分知识

2、的复习说难也不难,我一直认为学好语文最重 要的不是读或背,而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度,例如病句一项,有些人可能读 一遍就能辨析得出来,有的人钻研了好多遍还是不得要领,这就是一个素养的问题;加强语 文素养,才能使语文成绩有所进步,而且它对阅读、对写作也大有好处。阅读又分古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三项,由于阅读的文章都不是我们曾经见过的,因此做起来的确很 有些难度。因此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多加强训练,有的人把阅读分解为若干小项,如古文 分为实词、虚词、大意、翻译、主旨等等分点复习,我觉得这实在很不必要,其中要把一篇 文章彻底读懂了读透了,什么样的题也是难不倒的,这也可适用于说明文

3、阅读。最令人头疼 的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了,现在题干设计朝主观化靠拢,这是好事,防止了客观题不会做胡猜 的现象。为了使阅卷标准化,现在的题型大抵是从原文中找取若干关键词语,联缀成句。这 样寻章摘句的做法是否能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我看很不一定;很多的时候,我能读懂文 章,但题很可能做错;有的时候我读不懂文章,题目还有可能做对。不过再好的考试制度也 难免有缺陷,相信,不久会有一种更科学的题型出现。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出与题旨与题干 联系密切的句子,提取压缩,精减字句,尽可能符合字数要求而又通顺。其实,高考语文最 重要的是写作,一般人高考语文分数不过 100 分左右,而作文可能占据一半的分数,实在不 能

4、轻视。再者近来作文大多有两种文体写作要求,这样更有利于缩小分数差距,这样对后进 生很有利,在自己较擅长的文体上要多拿分、不擅长的也要尽量缩小差距。一般来说,高考 作文不同于竞赛作文,它要求一个“稳”字,最好不要有过于奇异的写法出现,以防阅卷者 目不能识,误为跑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概保守,在文章要求的限度内要尽可能的新颖,即 使是陈旧的题材,也要努力翻出新意来。一篇题旨新颖而又有度的文章是很受阅卷者赏识从 而判高分的。如今年高考作文题,考生们大多受陈规局限,于社会政治意义上大费笔墨;而 在两幅漫画本身之异同上则惜墨如金,结果舍其本而逐其末,误入命题者之彀中。因此,作 文要想拿高分,光有“稳”字是

5、不够的,还须有一个“新”字。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语文是基础,因为“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语文的综合性强,不象数理化那么有明显的循序渐进;它虽然也有 阶段性,但不可能截然分割。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首要的是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课, 上课时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做到眼看、耳听、口说、心想、手写,尽可能地吸收有用信息。 光这样还不够,还要高度重视课外点滴的积累,勤作读书笔记并持之以恒。我最喜欢语文 报和作文通讯 。每次阅读上面的文章都非常用

6、心,看完后想一想,记一记,使头脑里留 下较深的印象,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或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就摘录要点作为资料保存;对上 面的题认真做并进行筛选,对未掌握好的知识进行再思索,弥补薄弱环节,高考时感觉很有 收获。 此外, 还需要找一本高考考纲的 “考点解析与训练” , 对照每个考点认真复习, 做到有的放矢, 然后要做相当数量的练习,做题时务必要做到透彻理解,不要忽视任何一个考点。对已暴露中学化学教学网 http:/www.huaxue.org 出的薄弱环节,突破时也要讲究方法。我先对拼音和作文这两部分感觉复习效果不佳。针对 拼音的难点,我找来了咬文嚼字 、 难字浅析等书刊,认真看,仔细领会并多记。

7、至于 作文,考虑到高考复习紧张,不可能用日记的方法,我就记素材,经常记一些警句啊、例子 啊等等,作为写作文的“材料仓库” ,这样在写作文时构思快,容易左右逢源,不至于笔头干 涩。总之,由于语文科知识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我们应将听、说、读、写并重,以提高 自己语言文字的能力。 刘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 刘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 语文,这是万科之源,一定要常抓不懈,并且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前提下,不拘泥于书本。阅 读方面,要做到现代文、古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颇,尤其是对古文。有很多 人不喜欢看古文,认为枯燥,缺少激情。实则不然,读古文是

8、一举几得的工作:可以提高你 的分析理解能力,扩大你的知识层面,印证加深你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另外,对你做历 史卷中的材料解析题也会有不少帮助。如此多的妙用,则不可不读。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 本对我颇有帮助的杂志中学生阅读 。那里边不但有许多名家名作,而且有针对性的录 出很多阅读题目,典型而且系统,不妨读读看。提到语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重头戏作 文。对待作文,首先要破除这样的错误认识:文章好那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写不出溢美之文, 没辙。实际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生花妙笔,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要多读书,二要多练笔。 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培养语言的感知力,扩大视野,丰富头脑,这样动起笔来不至于无话可 说

9、,写的文章不至于空洞无物。在阅读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做读书笔记,不让任何有 效信息漏掉。比如 1994 年高考中的语文题,填写成语中有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是 课本上找不到的,只能靠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进入高三,时间变得很宝贵,于是有人认为 写作文、练笔很费时间,就把所作之文减之又减。熟能生巧,作文也是如此,总不练笔,再 高的水平也难一下笔就佳句连篇。反之,你写作不太好,坚持练习,会有突飞猛进的成效。 因此,即使在最忙的总复习阶段,也要抽时间写写日记,作一些典型的文章,这是有利无害 的。请大家注意,我上面的一句话绝无轻视书本之意。因为书本是最初知识的来源,是万变 之宗,特别是书中每

10、个单元后的复习题,更要给予重视、记牢、吃透。另外,饭后睡前的闲 暇时,可以翻翻字典,纠正一下读音,认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词语,做到有备无患。 梁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 梁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 我在文科班的语文课是由一位学识渊博的特级教师刘淑明老师教授的。 她教学经验丰富, 水平很高, 给了我不少好的方法。 记得刘先生给我们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 我 , 我就从外貌、 爱好、 优缺 、 理想几个方面写自己, 而且用一种自嘲的语气。 刘先生挺满意, 夸我文笔不错, 却又婉转地批评我作文深度不够,思想性不足, “玩”文章。其实,对于这类作文,我

11、很喜欢 作,因为觉得这才叫真正的“文学” 。记得从初二开始,我就练着虚构故事,因为“虚构的情 节较事实更吸引人” ,当然,虚构还要以真实为基础。有篇那时的“力作” ,至今记忆犹新。 其内容大概如下:幼年的两个小伙伴随父母移居美国,多年后归来,满口我们美国怎么、怎 么,还贬低中国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习俗。这些事实深深刺痛了我。文章的结尾是“在古老东 方,有一个沉重的声音在召唤: 归来吧,远方的游子。 ”其实,那是我当时看了一些关于出 国热和华裔“新一代香蕉”的报道有感而写的。可谓是时代的产物。到了高中,写记叙文的 机会少了,但我常练笔。我觉得记叙文重在“新鲜” 、 “真实” 。这就要求我们会体察生活

12、,做 有心人。我有一种观察人物的方法:在放学回家时慢慢骑车,细心琢磨路边的人:小学生, 接孩子的家长,卖羊肉串的小贩,辛苦的菜农,趾高气昂的小老板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 日久天长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等到写作文时,说不准要安在哪个人物的身上。只有人物来 源于现实的生活,他的形象才会有立体感。 说实话,我不喜欢唇枪舌战、规矩刻板的议论文。但刘老师说:吃不爱吃的东西,不是因为 喜欢,而是为了营养全面。为了提高我们的议论文水平。刘老师要求我们做报刊时文(是中学化学教学网 http:/www.huaxue.org 一种同学自己选、剪、贴的报刊议论文章的集子)。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用报刊时文可 以做两种练习

13、:一是锻炼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二是用只看标题先构想文章内容再与原文 对照的方法,可以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这种方法效果明显。 后来,我能看到题,就能马上写出提纲、再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想是得益于此吧!语文在 高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语文水平的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小到 一个字、一个拼音,大到一篇分析文章,一份作文,处处是功夫。对于字词、文化常识、语 法,我想应对的办法无非是平时虚心,一点一滴的积累,不管有没有用,记住再说。正所谓 “考试一滴水,平时准备一桶水。 ”另外,语文的零散知识很多得益于阅读。不光是量上的问 题,而且是质上的问题。我感触尤

14、其深的是古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阅读的量很是 不少,而许多同学的得分率并不高。毛病我觉得有如下几点:A 对于古文常用的虚词,如 矣、焉、且、乎、之、者、哉等的用法不详。B 对于古文中常出现的语序不能很好辨 认,如“呜呼!无斯人,吾谁与归” 。同学们看到这句话应立刻反应出“吾谁与归”是宾语前 置,其现代汉语顺序是“吾与谁归” 。C 对于缺主语的句子,不能把握主语是谁,等等。对 付这些常见病的好方法是找几篇课文上的好文章逐字逐句阅读,弄懂每一个书下注释,弄通 每一句话的白话文翻译。这样日久天长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说句实话,一年多过去,有 些当时背的句子、词语解释已模糊不清想不起来了。但是如

15、果把例子给我,我还是能正确判 断,甚至立刻串想起与之相关的例子。所以同学们不难看出背古文、多阅读、精阅读的重要 性。其实,有些考试时的文言文题目,并不是当时现场分析出来的,而是以前见过类似的题 或句子联想起来。还是那句话“考试一滴水,平时准备一桶水”或“一缸水” 。 何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何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积沙成塔,聚腋成裘”这句话用在语文知识的积累上应该是最恰当的。语文知识的特点是 零散、随意性大,因此,要靠在短时间内集中复习而收到有效的结果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 处处留心。如高考中的诗词填空题,中国几千年文化史留下的诗词曲赋浩

16、如烟海,要靠全背 下来以对付那五道题,无疑是最傻的办法,而且也不可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 到很多诗句,只要能随时留心,将它们记下,便足以应付这一题了。但如果平时不注意,到 临考时再去集中“抱佛脚” ,往往容易走入“歧途” ,背了许多生僻的句子,而应该掌握的却 没有记住,这样便是事倍功半了。况且,文科中的历史、政治也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看、去 记、去思考的,如果平时功夫下到了,就可以减轻考前的负担,腾出许多时间给那些需要死 记硬背的东西,而不会产生“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除此之外,古文和现代文阅读也需 要在平时下功夫。古文如同汉语中的“外语” ,由于没有“语言环境” ,许多词汇,尤其是虚 词的用法和通假字很难靠突击来掌握,因此一定要多读。读得多了,便有了“语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