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茬免耕精量播种成为现实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4164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0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茬免耕精量播种成为现实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麦茬免耕精量播种成为现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茬免耕精量播种成为现实(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 合主编: 肖洁 编辑: 闫洁 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42012 年 10 月 16 日星期二Tel押 (010) 82614597本报讯 日前, 在河南省夏邑县胡桥乡蒋 楼村的大豆播种新技术观摩会现场, 中国 科学报 记者看到, 一台拖拉机停在村民陈 敬文的大豆田头, 后面挂着一台看似很普通 的播种机。就是这台播种机, 不仅清除了陈 敬文在夏天麦收后处置秸秆的烦恼, 而且实 现了秸秆轻松还田, 甚至一次性解决了施肥 和除草, 为他今年的大豆丰收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帮助陈敬文轻松种豆的这台播种机是由 卢为国所在的团队提供的。 卢为国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大豆研究室主任、国家

2、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郑 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当天观摩的高产稳产国审大豆新品种郑 196, 也是他选育出来的。 观摩会上,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 学家韩天富介绍说, 在大豆生产中, 田间麦秸 量大一直是播种环节的难题, 造成大豆缺苗断 垄, 影响品种的产量发挥。这台机器就是为解 决这个问题而专门研制的。 据悉,我国冬小麦年播种面积达 3 亿多 亩。每年夏天小麦机收后, 都会在田间留下 大量秸秆, 同时由于机收麦茬较高, 给大豆、 玉米和花生等秋作物播种造成了很大困难, 现役播种机播种质量差, 缺苗断垄现象相当 严重。 同时, 不少农民为抢农时、 保秋收, 不得不 在焚烧秸秆后再播种, 不仅污染环

3、境、 影响交通, 甚至还引发火灾。 统计数据显示, 每年麦收 后, 河南省平均一个乡镇为了秸秆禁烧, 需要 支出大约 10 万20 万元。 针对这一现象,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进 行了深入调研, 经过几年的努力, 成功研发出 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及配套栽培技术, 为 解决麦茬处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纪文义是该机器的 主要研制者之一。 他告诉记者, 研制该机器时, 他们在进行了很多实验后发现, 将地表秸秆横 向移出, 同时实现播种、 施肥、 喷洒除草剂, 最 后将秸秆移回均匀覆盖还田, 是最可行的技术 方案。 “我们称之为 歪想走正道 。” 韩天富笑 着说。卢为国告诉

4、记者, 该播种机除了在夏邑县 进行了成功示范, 还在襄城县山头店乡豆王村 进行了 300 亩示范,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目 前, 该播种机已经成功在河南、 山东、 安徽、 江 苏、 河北、 山西等地进行了示范, 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目前,尽管我们研制的播种机能够同时 播种大豆、 花生、 玉米等秋粮作物, 并且取得了 比常规播种机更良好的播种效果。但是, 我们 仍旧在改进该机器,希望尽快推出系列产品。 等这台机器在全国冬小麦区得到大面积推广 时, 我们有理由相信, 农民会非常乐意将秸秆 还田, 再也不会一把火烧掉田间的秸秆!” 卢为 国和纪文义均如此表示。(史俊庭)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成立本报讯

5、 近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斑马鱼资源 中心 (即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 所正式揭牌。首届理事会同时宣布成立, 中科院院士朱 作言、 孟安明分别任名誉理事长、 理事长。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 其全基因组已基本测 序完成。由于斑马鱼基因和人类的相似度达到 87%, 这 使得斑马鱼成为开展生命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模式脊 椎动物之一。目前, 在全球范围内共有国家级或地区级 的斑马鱼资源中心 6 个。 据介绍,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定位为在科技部国家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支持下建立的非营利性科研服务性 机构, 以斑马鱼研究资源的收集、 创制、 整理、 保藏和分 享为主要任务, 将向全

6、国斑马鱼研究学者提供服务。 (鲁伟 孙慧)机械化助力新疆甜菜喜获丰收据新华社电 我国最大的甜菜产区新疆今秋得到机 械化 “助力” , 甜菜收获成本显著降低, 农户笑称 “甜” 到 了心里。 据新疆糖业协会介绍, 今年龙头企业与菜农签订甜 菜种植面积约 140 万亩, 预计收购甜菜 485 万吨, 同比 增长 8%; 预计产糖 53 万吨, 同比增长 12%, 约占全国总 量的六成。 今年, 全国最大的甜菜糖生产企业中粮屯河 投入近 1.5 亿元,进口德国自走式甜菜收获机 24 台、 分体式收获机 27 套, 实现了切削、 采收、 装车 “一条 龙” 作业。 昌吉市榆树沟镇农民陈振山给记者算了一

7、笔账: 以 前人工收获一亩甜菜成本约为 350 元左右, 机械收获一 亩只要 180 元, 按这样计算, 他种植的 80 亩甜菜就能多 收益近 1.4 万元。(熊聪茹)我学者获国际杰出作物科学家奖本报讯 近日,在巴西举办的第六届国际作物科学 大会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获 得 “杰出作物科学家奖” , 以肯定他在作物科学领域进行 的长期和原创性贡献。 据悉, 该奖项授予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卓越声誉的 作物科学家, 此次共有 3 名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国 际作物科学大会是世界作物科学学界的盛大学术活 动, 每 4 年举办一次, 是各国作物科学工作者彼此交 流学术内容、 展示学术

8、成果、 研讨作物科学未来发展 方向的盛会。 大会以分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 就世界作物研究与 生产面临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其中, 作物科学的多样 化、 作物科学与水资源缺乏、 作物分子生物学、 作物资源 创新、 作物遗传与育种学、 作物科学与农业转变等内容 成为各国科学家持续研讨的重点内容。(鲁伟 刘涛)鄱阳湖迎来候鸟大规模 “落户”据新华社电 记者 10 月 13 日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管理局获悉,随着近期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 大 批越冬候鸟飞临鄱阳湖湿地过冬。预计 10 月中下旬至 11 月, 鄱阳湖将迎来候鸟大规模 “落户” 。 与往年同期相比, 今年鄱阳湖水位持续偏高, 到 9 月

9、仍有一些适合候鸟栖息的滩涂没有显露出来, 飞临的 候鸟数量不如往年。随着近期江西降雨的减少, 鄱阳湖 水位下降明显, 大面积的滩涂、 湿地、 草根、 草茬露出水 面, 为候鸟栖息和觅食提供了大片场地。 为此,江西省启动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专项行动, 依法从重从快打击非法猎杀、 食用候鸟以及破坏候鸟栖 息地和湿地环境的行为。(涂超华)著名植物细胞生物学家郑国逝世本报讯 10 月 12 日,我国著名植物细胞生物学家、 中科院资深院士、兰州大学生物系原系主任郑国锠, 因 病医治无效在兰州逝世, 享年 99 岁。 郑国锠 1943 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博物系, 1950 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

10、, 1951 年被聘为 兰州大学教授,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 士) 。 他曾任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 中国 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细胞生物学教学委员会主任委 员, 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 植物细胞学专业委员会主 任委员。 郑国锠长期从事植物细胞融合和细胞工程的研 究, 在 1985 年和 1986 年连续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 进步奖二等奖, 2003 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 奖, 2011 年获“中国细胞生物学协会CST 杰出贡献 奖” 。 郑国锠在我国首次提出细胞生物学的概念, 在兰州 大学开创了细胞生物学专业, 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 细 胞生物学 全国

11、高校统编教材。(刘晓倩)简讯本报讯(见习记者封帆 通讯员王 中强) 记者日前从东北师范大学获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大科学 研究计划的资助下,该校刘益春研究 组利用 InGaZnO 材料, 构造了具有自 主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神经突触仿生器 件,在单一无机器件中实现了多种生 物突触功能。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 术期刊 先进功能材料 上, 并被选为 标题页文章进行了重点报道。 据介绍, 神经突触是人类大脑学 习和记忆的基本组成单元, 突触仿生 是实现神经形态计算的重要基础。突 触可以看做是一种两端器件, 其突触 权重可对刺激信号作出动态响应, 这 一 特 点 恰 恰 与 忆 阻 器 的 概 念

12、 相 似电阻的阻值可以随流经电量 而发生改变。因此, 利用忆阻器件实 现对神经突触的仿生一直是相关领 域的研究热点。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益春的带 领下,该研究组利用非晶态 InGaZnO 薄膜的电学性质可调节性及其对激励 信号可作出动态反应等特点,设计并 制备了由两层不同含氧量的 InGaZnO 薄层构成的忆阻器件;实现了对神经 突触多种生物功能的模拟,涉及兴奋 性突触后电流、 非线性传输特性、 长时 程 / 短时程可塑性、刺激频率响应特 性、 STDP 机制、经验式学习等多个方 面,尤其是器件表现出的短时记忆行 为与 “学习忘记再学习” 的经验式 学习模式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同时,科研人

13、员通过系统研究短 时可塑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 该器件的运行机制为氧离子的迁移和扩散。 相关专家表示, 该成果对促进更加精确地仿生神经 突触进而实现人工神经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报讯 (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 记者近日从中科 院华南植物园获悉, 该植物园科研人员近期在氮和磷的 化学计量学研究上获得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 国际学术期刊 全球变化生物学 。 据介绍,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升高, 氮沉降增加, 这对氮和磷的化学计量产生了强烈 的影响。 华南植物园鼎湖山定位研究站研究员刘菊秀和博士 生黄文娟等, 利用大型开顶棚实验, 研究了大气二氧化碳 浓度升高和氮沉

14、降增加对肖蒲桃、 红锥、 红鳞蒲桃、 荷木、 海 南红豆团等 5 种植物的叶、 茎和根的氮磷比的影响。 经反复探索, 研究人员发现, 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有利于植物体氮磷比的降低; 氮沉降的增加, 尤其是在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背景下, 有利于降低固氮植物的氮 磷比; 对于非豆科植物, 氮沉降的增加仅在实验的最后 一年中降低了荷木的氮磷比; 氮磷比的降低主要与植物 体磷的增加有关。 上述研究表明, 在南亚热带地区, 二氧化碳浓度升 高和氮沉降增加可以通过加大对磷的影响, 进而缓解植 物体受磷的限制。氮磷化学计量学 研究获进展麦茬免耕精量播种成为现实 轻松实现秸秆还田本报讯 (记者甘晓) 10

15、月 13 日,“SCOPE-ZHONGYU 环境论 坛 (2012) 暨环境观测方法与管理工具创新国际会议” 在山西太原 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 100 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 论坛以环境发 展观测工具、 新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模拟等为主题, 展开了为期三 天的讨论。 开幕式上,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 (SCOPE) 主席、 中科院生 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永龙表示:“ 十二五 将是我国转变发展 方式的重要阶段, 环境管理也应当从 反应 (re-active) 到 全生命 周期预防 (pro-active) 转变。 ” 他指出, 未来的中国环境管理机遇与 挑战并存。论坛还向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

16、教授约翰 吉斯、 澳大利亚联 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植物工业部高级研究员约翰 弗瑞尼颁发 了 “SCOPE-ZHONGYU 终身成就奖”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朱永官获得 “SCOPE-ZHONGYU 青年科学家奖” 。两个奖 项均由 SCOPE 和江苏中昱环保公司于 2009 年共同设立。 “此奖用以进一步推动国际环境保护事业、 促进环境科学和技 术进步、 培养和鼓励环境领域杰出人才, 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 更大贡献。” SCOPE 副主席乔恩 萨姆瑟斯评价说。 据悉, 该奖项已连续举办两年, 在国际环境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 而该论坛于 2011 年首次举办, 主题为 “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中外专家太原研讨环境观测方法与管理姻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周传虎“据初步估计,我国每天有 30 多万条渔船 在海上捕鱼,过度捕捞导致的海洋环境恶化已 经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比如近年来频发 的浒苔。” 近日,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 研究所所长王清印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