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节与底线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2513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4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节与底线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节与底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节与底线(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 / 羽戈作者为法律学者古人好言 “ 盖棺论定”,大抵是告慰死者的一种说辞。 自古以来,一向都是盖棺易,论定难,愈是大人物,愈发如此。 搁在今天 这样的转型时代, “ 盖棺难论定”渐成常态,甚至主角无须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大人物,譬如那些早已被势利的舆论遗忘到九霄云外的知识人, 一旦盖棺,反成焦点,死亡之于他们,不是 安息,而是喧嚣,不是终结,而是开端。 他们所激荡的争议,不仅关乎对个体的论定,还指向转型时代的种种难题。 拿这两年的逝 者来说,杨绛先生之死,引起了 一场关于沉默与消极自由的争论;余光中先生之死,引起了一 场告密与转型正义的争论。这背后,还是老问题:如何 知人论世,或者说,如

2、何知世论人。 我谈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人 物,尝试开出一些标尺,如雄才与大略、新思想与旧手段。 显然,这些宏大的标尺并不适用于知识人或小人物,那么该用什么来 丈量他们呢? 不比大人物,小人物往往命如蝼蚁, 不比政治人, 知识人往往形同优伶,有时他们 并非活在时代之中,而在时代之 下,论断他们的时候,是不是应 该宽容一些? 除了 “ 持平” “ 忠恕”这些老 生常谈, 我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大节。 所谓大节,即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表现与抉择, 就是 “ 大事不糊涂”。 说白了,小是小 非,如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糊涂 一下,苟且一下,无关紧要;大是 大非,如鸡蛋与高墙之争、正义与邪恶之战,决不能站在后

3、者那一边。 以钱钟书和杨绛为例。 有人 批评他们,喜欢抓取这二人与林非、 肖凤夫妇打架一事。 这是1973 年底的旧事,杨绛撰有 从 “ 掺沙子”到 “ 流亡”,肖凤撰有 林非被打真相, 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 对此,恕我直言,尽管此事关乎真相与当事人的 品行,如善良、诚实等,然而说破了天,终归是个人纠葛、邻里恩 怨, 能上升到什么精神高度呢?先贤早就告诫我们,论人要 “ 取 大节,略小过”。再以胡适为例。 有一篇文章叫 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 叫胡适,其实,只要稍稍了解胡适的情史,可知他一生多次红杏 出墙,甚至为了与情人曹诚英结合,竟向江冬秀提出离婚,这实 在有违君子之义;此外,胡适不仅

4、不是一个好丈夫,还谈不上一 个好父亲,他对幼子胡思杜的教育相当失败。 这些瑕疵,自然都 可批评。 但是,批评胡适风流,不该殃及他的公共形象与价值,有 些人不知无意还是有意,混淆了 这二者,那便陷入了误区。 这里的问题,正适合用小过与大节之 争来解释。 背叛家庭,属于小过,背叛国家与人民,则是大节。 不 管有多少小过,胡适其人,一向临大节而不可夺须知这才是君子的命意: “ 可以托六尺之 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 ( 论语 泰伯 )由此再来说对大节的考量。 我的一贯观点是,这近两百年来 的转型时代,考量一个人尤其普通人的大节,不要看他有没有撑起大义,而要看

5、他有没有守住底 线。 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勇于呐喊、勇于抗争、勇于牺牲,这属于 典型的以大义责人;不过,哪怕“ 有权懦弱”,诸如沉默、退缩、苟 且等,无论怎么羞辱、作践自身, 都不能伤害他者,这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 这一要求,似乎不高, 也许辜负了 “ 大节”这堂皇二字,只是在特定时期,能做一个大写 的人足矣。 能够捍卫人性的底线和尊严,便可谓 “ 临大节而不可 夺也”。如果能够明确这一点,那么 围绕余光中的一些争议,似可烟消云散。 首先,论定余光中其人, 最好把文学与政治分开,他的文学成就是一码事,政治言行则是 另一码事,不必用一者掩饰另一 者, 更不必用一者否定另一者。其次,就政治而言,他写

6、诗歌颂 蒋经国,如 “ 亲爱的朋友,辛苦的领袖,慢慢地走”,虽嫌肉麻 ( 李 敖嘲讽道: “ 悲哀的马屁,臭臭的马屁,为你而拍。 悲哀的新诗,无耻的新诗,为你而写。 亲爱的朋 友,辛苦的领袖,慢慢地走,快了 我跟不上,因为我是你的狗。 ”)不过一来发生在蒋经国死后,二来鉴于蒋经国对台湾的贡献,还 是当得起 “ 悲哀的泪水,感激的 泪水,为你而流”这样的诗句,所以我以为对余光中此举,无须苛责,这至少还在底线之上。 余光中挑战底线的行为,则在 1970 年代。 当时国民党政府 的政治光谱,属于右翼,余光中则以当局最忌讳的 “ 左倾”为标 签, 先后贴在唐文标与陈映真、黄春明等台湾乡土文学作家身上,

7、尤其在台湾乡土文学论战当 中,他撰文 狼来了 ( 见 1977 年8 月 20 日 联合报 ),不仅视台 湾乡土文学为狼,还将其与大陆这厢的 “ 工农兵文艺”挂钩,这则 是非常严重的指控,以致徐复观怒不可遏,痛斥余光中为 “ 血滴 子”: “ 这位给年轻人所戴的恐怕不是普通的帽子,而可能是武侠 片中的血滴子。 血滴子一抛到头上,便会人头落地。 ”要言之,不 管余光中的出发点是什么,从结果来看,那篇 狼来了连余 光中自己都承认是一篇烂文 章正构成了权力者所期待的刀子。 还有告密一事。 陈映真、陈芳明等纷纷指控,余光中曾将陈映真文章所引述马克思之处一 一标出, 并用红笔加以眉批,寄 给蒋经国的嫡系

8、、主管特务工作的王升,这在当时,几乎是弥天大罪,幸好王升不大明白余光中 所控诉的 “ 新马克思主义”为何 物,求教于郑学稼,为其所止,那一场文字狱, 幸而胎死腹中,磨刀霍霍的杀气,与陈映真擦肩而 过。 有人基于左右之争,为余光中的告密辩护, 还有人认为,余 光中的告密并未引起严重后果,故而不该过分非议。 我则以为, 告密之毒,不论结果,而在手段, 这一手段,彻底摧毁了伦理与人性的底线,恶劣到无以复加。 要 言之,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基于什么名义, 告密都不被允许,不 可原谅。以余光中为镜鉴,我们足可 看见,什么是底线。 人之底线,不是反抗不义,而是拒绝与不义站 在一起,换言之,即不作恶,再退一步

9、,至少不能主动作恶。 那么, 被迫作恶呢? 这里还有一条底线,那就是可以伤害自己,不能 伤害他人。 譬如余光中写诗,虽然说有辱斯文,这个斯文,主要 是他自己,辱便辱了,冷暖自知; 然而,他写 狼来了、举报陈映真等,满纸杀机,皆指向他人,则万难令人接受。专栏2018.1.8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E4编辑 / 袁媛制作 / 关键校对 / 刘军大节与底线上接E3经济学家同事的一番话把猕猴桃专家说蒙了。 这么复杂, 怎么推行?经济学家同事耐心解释。 种猕猴桃是一个特殊情况, 因为当地的自然条件正好合适。 但一来不是所有的地方都 适合种猕猴桃, 其他地方来取 经是没意义的

10、;二来即便适合种猕猴桃的地方,光有猕猴桃也是不足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 更重要的是种植猕猴桃的过程中, 当地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机 制来形成以猕猴桃为核心的可持续商业生态。 假如猕猴桃种 着种着就过度开发了呢?失败的 案例到处都有, 一旦过度种植,对当地的经济可能是严重的负面冲击。 所以,重要的不是种猕 猴桃,而是机制设计。 有好的机制,种别的也一样。 猕猴桃专家听完顿悟,的确如此, 当时在那个村子推广 猕猴桃时, 为了提高村民的积 极性, 猕猴桃专家和村委会想了不少点子, 这些点子其实就是机制设计, 目的就是让村民 实现激励兼容, 村民有动力主动去种植和管理猕猴桃, 并接 受专家的统一指导。 这

11、种模式既保证了村民的自主性和流动 性, 也保证了猕猴桃种植的规 模经济。 实际上也有别的村子种植猕猴桃,但不成功,原因在于各自为战, 缺乏有效的机制 来形成规模经济。 相比之下,猕猴桃专家所指导的村子先设计 好了相关的机制, 从而确保了猕猴桃种植的高效率和规模经 济,这才是关键所在。 通过和经济学家同事深入讨论, 猕猴桃专家决定携同这个同事一起返回挂职的县城, 力图推动实地研究模式。 实地研究模式既可以达成参观学习 的目标, 又可以避免过去简单粗暴的参观学习所产生的成 本, 从而让地方治理创新耳目 一新。自由谈我的一贯观点是,这近 两百年来的转型时代, 考量一个人尤其普通 人的大节,不要看他有 没有撑起大义,而要看 他有没有守住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