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家风是立身之本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1402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1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好家风是立身之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良好家风是立身之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好家风是立身之本(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戏院里的一切, 都显得有些老了、 旧了 我从前常随祖父去戏院看戏, 看 台上的人们上了妆, 站在舞台中央, 亭 亭玉立, 精致得很。那时, 我虽然听不 懂他们在唱什么,却看那满戏院的观 众一脸陶醉地靠在椅子上。祖父微微 仰着头, 手轻轻地打着节拍, 嘴也跟着 一起哼唱。一曲终了, 都忘了鼓掌, 停 顿几秒后,这才响起掌声来。掌声绕 着房梁, 久久不散。 现在, 当我再一次来到这里, 门紧 闭着, 墙上贴着的宣传海报早已退色, 被一层层广告纸所掩盖,窗玻璃上布 满了尘埃,只能模糊地看见那空旷的 戏院里空空的戏台。 戏院里昏暗无比,不知是光线太暗,还是积满尘埃的缘 故。 “许久未来, 有改变是自然

2、的。 ” 我 安慰着自己, 心中却依然空空的, 似缺 失了什么一般。 傍晚时候, 戏院里点起了灯, 灯光 依旧是那样耀眼。观众却少,戏院很 静。红布似乎是沉重的, 缓缓地拉开。 灯光打在舞台中央,女子一双柳 叶吊梢眉,俊美的脸庞已无昔日的俏 丽,那是再浓的脂粉也掩不住的岁月 痕迹。一甩袖, 裙角如水波微漾, 水波 一点点向四周扩散, 荡开。指尖轻舞, 拨弄空中云月, 耀起群星, 坠落江河, 心神不禁随之飘散。她开口, 唱起 “大 珠小珠落玉盘” 的腔调, 原本清澈婉转的歌喉中竟带了一丝苍凉悲伤。 我扭头看祖父, 他闭着眼, 似乎已 经陶醉于此。 一曲终了。 祖父仰着头, 嘴轻轻地 开合着, 手

3、指又微微地动起来, 在裤边 打着拍子, 似乎还在回味刚才的曲子。 我抬头望着祖父,不禁叹出声:“戏院 的变化很大呢。” 祖父如梦初醒, 低头 拍了拍我的肩。 “即便如此, 那调子, 可不是时间 能改变的。” 我愣了愣, 看向戏院, 灯光依旧如 往日般耀眼。 时间改变不了的, 不只是 调子, 有一些原始的东西从未走远。 南瑞实验学校七 (1 0 ) 班: 王佳奕 指导老师: 向 莹我们旅游团一行人站在岸边, 看 见许多划完船的游客脸上挂着意犹未 尽的笑容, 就更加期待鸳鸯湖划船了。 上船了。 今天虽然骄阳似火, 但头 上有宽大的树冠挡着, 并不觉得炎热。 阳光透过树缝的空隙,在湖面上投下 一片细

4、细碎碎的日影。偶尔还吹来一 阵凉风, 舒服极了。 “嘿!水上迷宫入口在左边, 右边 是死路!” 我突然反应过来, 着急地叫 道。话音未落, 船更向右边驶去, 原来 是坐在左边的秦叔叔在卖力地划着。 小莲阿姨万分无语地制止了他,生无 可恋地念了句:“小学生都晓得的道 理,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整天就知道晒 你自己的肌肉!”秦叔叔这才反应过 来。 通过我们齐心划桨, 小船终于进入 了正确的轨道。 我们选择了一条相对具有挑战性的狭长水道,只容得下两条船并排而 行。“撞上了, 撞上了! ” 另一条船上, 陈 益杰惊恐地大叫着。“咚! ” 他们的船头 撞到了我们的船尾,发出一声惊天地 泣鬼神的响声。“妈

5、呀! ” 他慌乱地捂住 双眼,侧过身去,左手还牢牢抓着栏 杆。 “咚, 咚! ” 四条倒霉船如同久违重 逢的老朋友似地撞在了一块儿,两边 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以挪动,任凭我们 怎样使劲,它们仍然纠缠在一起。这 时,我看见前面有一条船正横在中央 打转,像热锅上的蚂蚁找不到出去的 方向, 死死地堵住了我们的去路。 爸爸 拿船桨助了他们一臂之力,使得他们 打过弯来。 不久,水道变通畅了。但刚一出 来, 湖水突然变得十分湍急, 犹如把一 个生鸡蛋的蛋壳打出了条缝儿,水向 我们拥来。我们想顺着水流到达目的地, 于是就把划桨的手停下, 不料水流 把我们的船冲到了左边的树丛里, 脱 不开身, 一下子又陷入了困境

6、。 眼看着 同行的船反超了我们, 我越发着急了。 “那儿有人被困进草丛里了!” 救 援人员的到来, 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大 家纷纷站了起来,迫不及待地向他们 招手。 救援人员拿了个钩子拉着, 把我 们拽了出来。“自由啦! ” 我欣喜若狂地 跳了起来。 但好景不长, 船剧烈地摇晃 了一下, 随着水流的冲击, 以飞快的速 度撞到了岸上,“当” 一声巨响, 把周围 的人吓了一跳。 出来时我才发现,大家身上都已 湿透, 我手酸了, 腿也麻了。刚才的惊 险仍历历在目,但其中的快乐也令人 回味。 城西小学六 (4 ) 班: 梁可沁 指导老师: 何赛蓉鸳鸯湖划船记2 0 1 7 年 1 0 月 3 1 日星

7、期二投稿邮箱: j i n r i x c 1 6 3 . c o m广告热线: 8 6 0 4 6 1 8 8 责编: 杨玉墀联系电话: 1 3 9 6 7 5 8 8 1 1 2 校对: 胡秋萍?金色年华我刚会思考, 刚发现自己 化作一缕白雾升上天空。 慢慢地, 慢慢地, 我触到 了似雪白、 似棉软的云彩。我 发现, 已有好几个同伴在里面 了。 越来越多的伙伴涌入其 中, 云开始膨胀。 我的身体再次发生变化, 成了凉丝丝的液体, 也就是人 们常说的 “水” 。 我落了下去。 跟在最后的我目睹了可 怕的一幕: 许多同伴在滴落到 地面后就变成几颗晶莹的水 珠, 然后不见了。 “啪” , 又是一

8、 滴, 他们似乎义无反顾, 前仆 后继。 我害怕了, 害怕触碰到那 坚硬、 可恶的土地, 害怕顷刻 之间化为泡影。我希望就这样 永远飘着, 永不落地。 我的身后陆续来了几位 同伴。他们友好地安慰我:“你 别怕,我也这样落过十几次 了。我们落下去, 是滋润万物, 并不会消失,而是被重新蒸 发, 再这样降落下来。生命也 是如此。”“他说得对。你可能 还不知道, 咱们做雨是多荣幸 呢!连诗圣杜甫都称赞我们: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旁 边一位伙伴煞有介事地说。突 然, 一位伙伴欢快地说:“快看哪,地上的万物在欢迎咱们 呢!” 我不以为然地朝地上一 瞥, 刹那间,

9、我震惊了: 一朵 朵鲜艳的红花迎着我绽开了 笑脸,绿油油的叶子随风摇 摆, 欢迎着我们。嫩绿的青草 热情地齐声道谢:“谢谢你 们, 是你们使我茁壮成长!” 五彩的鸟儿在窝里吟唱着春 之歌,不时啄一滴雨珠梳理 艳丽的羽毛。农田里的人们 放下锄头, 倚在一棵大树上, 欣慰地说:“哎呀, 谢天谢地, 雨总算来了,我的秧苗可以 喝个饱喽!” 我看到, 在我们滴落的棕 色土地上, 泛着淡淡的绿色。 那一刻, 我深深地感到, 我 们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虽 然我只是一滴微不足道的雨, 但众雨能成河啊!还有那么多 小草需要滋润, 还有那么多鲜 花等待绽放, 还有我为自 己刚才的懦弱感到羞愧。 我坚定地看了伙伴们

10、一 眼, 然后飞快地落下地面。 伴随着一声轻微的撞击 声, 我被分成几滴水珠, 然后慢 慢地渗透、 渗透 在我滴落之处, 人们看见, 一颗翠绿的小苗正破土而出, 闪耀着绿色的光芒! 我们还在降落着 南明小学六 (2 ) 班: 杨徐诺雨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注重 国法家规, 但凡成大事者, 都有严谨的 家风约束。 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 从 弟子规 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到曾 国藩、 鲁迅、 傅雷等历史名人的家书家 信,都可见良好家风对孩子一生的深 远影响。 今天,我们似乎正在慢慢淡忘家 风, 说起家训或许一脸懵懂, 家风犹如 一阵 “风” 被吹得难觅踪影。 我想, 或许 是因为现在的少年儿童都

11、在学校上 学, 勤俭节约、 孝顺父母等美德风尚都 交由老师教育,家庭不再作为教育孩 子的重点了;或许是因为如今的家庭 单元变小, 都是三口或四口之家, 不再 像古代族居,父母虽然偶尔会在饭桌 前说一些 “饭要吃干净”“饭碗要端着, 吃要有吃相”之类的话,但更多的是 “书要读好”“今天考了几分” 之类让我 们心烦的唠叨。 家风真的不在了吗? 走在街上, 或 看报、 看电视, 我看到很多地方张挂着“崇文守正、 务实创新” 的新昌精神。 我 想,这或许可以理解成新昌这个县的 “县风” 吧。 于是, 我再细细观察身边的 一切, 发现家风其实 “藏” 在每一个人 的言行中, 父母的言传身教, 让家风在

12、无形中生根。 我母亲只要有空, 就带领 全家赶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去看望外公 外婆, 回家帮外公外婆做做家务, 跟他 们聊聊家常。 爷爷奶奶住得近, 我们每 周回去一次,父亲总是顺着爷爷奶奶 的意,只要老人高兴,自己累点也乐 意。 前年暑假, 我们全家去千岛湖自驾 游, 回来时父亲连续开车四个小时, 到 新昌天已大黑, 大家都疲惫不堪。 母亲 叫爷爷奶奶住在城里吧,但他们执意 要回乡下老家, 父亲带着一脸疲惫说: “我送你们回去。 ” 后来父亲告诉我, 只 要爷爷奶奶高兴, 自己宁可累点。 “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 , 我从父母的言行中 学会了敬重老人,在街上遇见乞讨或 衣衫褴褛的老人, 恻隐之心油

13、然而生, 好几次都把兜里的零钱塞在老人手里。 家风传承美德, 但我发现, 也有一 些大人言行不一,教育孩子要勤奋刻 苦、 勤俭节约, 自己却搓麻将、 抽烟喝 酒; 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 自己却 总是乱穿马路、 乱闯红灯, 这样的家庭 很难有良好的家风。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 家风与 国家息息相关。扬州个园有副楹联: “传家无别法, 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 唯勤与俭。” 我去过甄完故里, 墙上张 贴着许多甄氏家训,充满着勤俭、 廉 洁、孝顺、忠诚等传统文化的优秀品 质, 值得我们去学习体会。 家风是立身之本。铭记家训, 传 承家风, 传递社会正能量。只有拥有 良好的家风,才能形成

14、良好的社会 风气。让我们多学传统文化, 传承中 华民族的优良作风,推动社会更好 发展。 实验中学八 (1 1 ) 班: 舒 简 指导老师: 吕晓江良好家风是立身之本坐落于羽林街道拔茅村马鞍山的 拔茅烈士陵园, 设置了纪念广场、 烈士 墓区、 烈士纪念馆等区域。 烈士纪念碑 矗立在纪念广场中央,高为 1 7 . 9 米, 碑上刻着遒劲有力的六字:烈士永垂 不朽。 据了解, 这六个字是南京军区原 司令员向守志上将题写的。 绕过广场纪念碑, 烈士墓区映入眼 帘。 这个墓区呈弧形台地状, 共建有3 6 0 穴墓, 全县2 9 7 名英烈集中安眠于此。 抬头仰望纪念碑,听树叶飒飒作 响, 历史的画卷仿佛

15、在眼前铺开, 恍然 间回到了那艰苦的革命年代。五千载 泱泱中华, 三千里滚滚黄沙, 十三亿炎 黄儿女, 经历了多少沉痛的苦难, 又发 出多少不屈的呐喊,勾勒出了深厚的 文化积绽。走进墓区, 虔诚地低头, 第一座墓 碑便是梁柏台先生。 此时, 我心中生起 了一股莫名的情感。我的外婆是新林 乡查林村人, 与梁柏台是同乡。 儿时久 居外婆家的我,对于梁柏台早已耳熟 能详。梁柏台大桥是查林村通向外界 的唯一通道,梁柏台小学是村中唯一 的学堂。庄严的梁柏台烈士纪念碑亭 雪松相拥、 龙柏铺地, 年幼的我见到此 情此景, 也被这肃穆的气氛所感染, 褪 去了平日的嬉皮笑脸。 随着年纪增长, 我从村里人与书籍中

16、获知了更多的梁 柏台事迹。 许多墓碑上面刻着的,是我不太 熟悉的名字,但我都以同样严肃的神 情凝望。 因为我清楚地知道, 这不单单 只是一个名字, 还是一缕忠魂, 更是不朽的精神力量。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望着 一座座墓碑, 我的耳边回想起了一千多 年前李清照的长叹, 还有七百多年前文 天祥的炳焕千古, 一百年前秋瑾的豪气 如云。如今, 我们告别了炮火, 远离了战 争, 但我们无法忘记祖辈用生命换来和 平、 用艰苦换来安康, 无法忘记无数英 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战斗。 虽然 他们已长眠于此, 但那种百折不挠、 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仍历久弥新。 风吹开了浓密的树木,一条崭新 的道路出现在眼前。我告别英魂凝聚 不朽的丰碑, 带着民族智慧的结晶, 踏 上了新的征程。 新昌中学高一 (2 ) 班: 梁靖宜 指导老师: 梁珂菡烈士陵园寻访之旅簌簌叶黄鲜花落, 月上柳梢黄昏后。 鸳鸯双栖秋华下, 几曾风霜现真情。诗三首秋 恋南瑞实验学校九 (1 ) 班: 邵涵阳东风何处空人间, 悠悠断肠多少年。 少年何事相憔悴, 往事无情流水澜。秋日落叶一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