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二院药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49920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大二院药讯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兰大二院药讯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兰大二院药讯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兰大二院药讯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兰大二院药讯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大二院药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大二院药讯(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 -兰大二院药讯 反映用药动态 介绍用药知识 加强医药合作 协调医患关系 兰大二院药学部主办 2014 年 6 月 第 2 期 兰大二院药学部主办 2014 年 6 月 第 2 期 2013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2014 年 05 月 14 日 发布 为全面反映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高安全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对 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编撰本年度报告。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 2013

2、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按照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的相关规定, 组织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关工作取得新进展。 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覆盖面持续扩大。2013 年,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县级覆盖率达到 93.8%。 全国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达到 983份,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数量,表明我国发现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能力大幅增强。 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全预警机制更加成熟。加强监测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功能实现了实时数据分析和药品风险预警管理, 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信息共享、高效联动的不

3、良反应/事件预警机制,药品安全紧急事件的发现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2013 年共组织调查 61 条预警信息,实现了药品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控制。 分析评价能力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提高。2013 年,重点加强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等品种的安全评价。针对监测系统提示的安全性问题,对细辛脑注射液、养血生发胶囊、曲美他嗪、头孢唑林等近 50 个(类)品种进行了评价,并采取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沟通措施,防控药品安全风险。启动“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的评价工作,督促指导药品生产企业做好产品风险管理工作。风险沟通渠道进一步拓宽,社会参与度更加广泛。定期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药物警戒快讯等,提示

4、临床工作者和公众关注用药安全。加强宣传培训和风险沟通,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药品安全性事件,答疑释惑,推动安全合理用药意识- 2 -和水平提高。强化监督检查,推动落实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安全中的主体责任。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文献监测机制,加大与研究机构、协会组织等的合作,药品安全信息收集渠道不断丰富。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一)报告总体情况 2013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131.7 万份, 较 2012年增长了 9.0%。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29.1 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 22.1。1999 年至

5、2013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近 660 万份。 图 1 1999-2013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增长趋势 图 1 1999-2013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增长趋势 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14 岁以下儿童的报告占 10.6%,与 2012 年基本一致,65 岁以上老年人的报告占 17.8%,较 2012 年升高了 1.4 个百分点。 图 2 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年龄分布 图 2 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年龄分布 - 3 -按报告来源统计,医疗机构的报告占 78.4%、药品经营企业的报告占 19.6%、药品

6、生产企业的报告占 1.4 %、个人及其他来源的报告占 0.6%。与 2012 年相比,药品生产企业报告数量增长率最高,但整体报告数量仍偏低,经营企业报告数量略有回落。 图 3 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来源分布 图 3 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来源分布 按药品类别统计,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怀疑药品,化学药占 81.3%、中药占 17.3%、生物制品占 1.4%。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首位,占化学药的 47.6%,较 2012 年降低 1.2 个百分点, 报告比例已连续 4 年呈下降趋势。 心血管系统用药占化学药的 10%, 较 2013年上升 0.4 个百分

7、点,且连续 4 年呈上升趋势。 图 4 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分布 图 4 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分布 - 4 -按药品剂型统计,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剂型分布中,注射剂占58.7%、口服制剂占 37.3%、其他制剂占 4.0%。注射剂的比例再次出现上升,与 2012 年相比升高了 2 个百分点,口服制剂比例降低 0.8 个百分点。 图 5 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剂型分布 图 5 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剂型分布 2013 年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等多方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全国

8、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图 1)。其中药品生产企业报告比例已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图 6),报告意识不断增强。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有所升高,且已连续几年出现增高态势, 提示应关注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 注射剂的比例在连续几年下降或持平后又出现反弹,提示相关部门应建立注射剂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2013 年在药品监管部门的努力下,报告质量继续提高,严重报告数量较 2012 年增加 22.5%,严重报告所占比例(4.3%)较 2012年增加了 0.5 个百分点。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为衡量报告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图 6 2004-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不同来源比例 图

9、 6 2004-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不同来源比例 - 5 -(二)抗感染药监测情况 2013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51.7 万例,其中严重报告 2 万余例,占 4.0%。随着 2013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数的整体增长,抗感染药物的报告总数、严重报告数较 2012 年有所升高,分别增长 6.6%和 14.3%,增长率均低于总体报告的增长率。 从药品剂型分析,2013 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 74.3%、口服制剂占 23.2%、其他剂型占 2.5%。抗感染药中注射剂比例较总体报告中注射剂比例高出 14.5

10、个百分点。 2013 年抗感染药物严重报告中排名前五位的类别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和 -内酰胺酶抑制药,与 2012 年基本一致。严重报告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种为: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青霉素 G、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利福平和阿洛西林。 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一直居各类药物之首,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出现持续地小幅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对抗感染药的风险控制取得一定的实效。但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因易导致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加之临床用量大、不合理用药因素的影响,不良反应报告

11、数量居高不下。建议临床医生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救治,降低使用风险。 (三)中药注射剂监测情况 2013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 12.1 万例次, 其中严重报告占5.6%。与 2012 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 17.0%,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严重报告数量增长 22.3%,与总体严重报告增长率基本持平。 2013 年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前十位的药品为: 清开灵注射剂、 参麦注射剂、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香丹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和黄芪注射液。 总体上看,2013 年

12、中药注射剂安全状况平稳。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品联合使用现象依然存在,可能增加安全风险,临床应谨慎使用。部分中药注射剂涉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数量比例较大,提示基层使用此类药品可能存在较高风险。 (四)基本药物监测情况 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3.0万例,- 6 -其中严重报告 2.6 万例,占 4.9%。 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报告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均为抗微生物药,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青霉素和头孢唑林。中成药注射剂排名前五位的品种分别是: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

13、丹参注射液;中成药口服制剂排名前五位的品种分别是:鼻炎康片、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复方丹参片(颗粒、胶囊、滴丸)、六味地黄丸(颗粒、胶囊)和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配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的发布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调整了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平台, 开展了对新目录品种的监测工作, 并加大对基本药物的预警监测力度。总体上看,2013 年国家基本药物安全状况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三、用药安全提示 三、用药安全提示 (一)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比例逐年上升,应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 2009 至 2013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年龄分布显示,65 岁以上老年

14、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已连续 4 年呈现小幅升高态势(图 7)。一些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例如治疗痛风药别嘌醇片, 65 岁以上老年患者占严重病例报告总人群的 45.1%。 图 7 2009-2013 年 65 岁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比率 图 7 2009-2013 年 65 岁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比率 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在生理方面,老年人肝肾功能退化,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受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老年人往往身患数病,经常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在心理方面,老年患者安全用药常识相对缺乏,自我风

15、险管理能力较弱;很多老年患者求医心切、用药依从性较差,容易出现不合- 7 -理用药情况。 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需要社会各界关心、关注老年人健康,共同努力减少药物损害、药源性疾病给老年人带来的健康威胁。 小贴士:老年患者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 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肾解毒、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 年人在使用抗菌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 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 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

16、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可能在 肝胆内瘀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应。 (二)中药注射剂合并用药现象突出,应警惕药物的相互作用 合并用药可能引起药物的相互作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11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己对中药注射剂合并用药现象进行过分析, 提醒合并用药可能会加大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风险。但就 2013 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分析来看,合并用药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对 2013 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 20 位的药品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其总体报告涉及合并用药的占 41.0%,严重报告涉及合并用药的占 54.1%。 建议临床医生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要求,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禁忌与其他药品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应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相互作用等问题。 小贴士: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哪些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