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457955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20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就业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劳动就业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劳动就业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劳动就业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劳动就业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就业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就业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中 文 摘 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 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是宏观调控长期指标的当务之急。 本文试图就健全和完善劳动就业制度, 如何提高劳动就业率方面作一些探讨。论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总言,首先介绍了就业、失业的概念,并分析总结了近年我省劳动就业的现状和形势。 第二章“城镇” ,主要分析了我省城镇就业再就业的形势,剖析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对策。 第三章“农村” ,主要分析了我省农村就业形势,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提出几点看法。 第四章“主要政策措施” ,这是此篇论文问题研究的落脚点,也是本

2、文的核心部分。 针对我国劳动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在制定及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实践积累不够深厚,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也渴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以助我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分析 4引引 言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是宏观调控长期指标的当务之急。 “十一五”期间,我省解决就业问题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

3、科学的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 满足广大劳动者参与劳动和提高收入水平的愿望,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通过发展经济、改善结构,带动大量就业岗位的开发,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带动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开发,使我省丰富的劳动者资源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创造更加良好的劳动者自主择业、自由流动、自主创业的环境,形成稳定的促进就业政策和制度, 健全城乡统一、 内外开放、 平等竞争、 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保持就业渠道通畅;将社会失业率和平均失业周期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够得到平等就业机会或处于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

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工作实践法、社会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从文章内容来看,遵循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过程。 5第一章 总 言 第一章 总 言 近年来,劳动就业工作在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引导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格局基本形成。 全省市场就业体系逐步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结构逐步优化, 就业渠道逐步拓宽, 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农村劳动力转移趋于合理,从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1.1 就业、失业的概念就业、失业的概念 1、就业的概念。1、就业的概念。对就业的概念可以分别从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角度来把

5、握。从理论上讲,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根据这一定义,一个人如果同时满足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 从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这三个基本条件,就可以被认为是就业者实现了就业。 在实际操作中把握就业的概念,还必须对法定劳动年龄的界限、从事社会劳动的时间长度和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标准作出具体规定。 国际劳工统计协会规定: 各国可根据国情确定劳动年龄的上下限、 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工资的最低限度。凡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有

6、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而暂时没有工作;自己当雇工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 1/3 以上,没拿报酬都算是就业。童工;不以获得收入或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情况不属于就业范畴。 在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出现的就地安置、开发就业、流动就业、劳务协作等形式,其概念:就地安置就地安置指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剩余劳动力多的地区6或邻近地区开发适宜的就业岗位, 安置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 开发就业开发就业指把农村就业岗位的开发和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 促进农

7、村就业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 流动就业流动就业指农村劳动力到户口所在地以外就业。按流动就业的范围,可以分为乡外县内、县外省内及省外就业,即跨乡、跨县、跨省流动就业。劳务协作劳务协作指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过程中输出地和输入地的配合与协作关系。 2、就业的形式。2、就业的形式。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结合形式决定了就业的具体形式。另外,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对就业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划分。 (1)按城乡划分的就业形式可分为城镇就业和乡村就业。 (2)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形式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 (3)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的就业形式可分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

8、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普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的就业。 (4)按经济类型划分的就业形式包括在国有经济单位就业,在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就业, 在其他经济单位就业, 在乡镇企业就业, 从事私营经济和个体劳动,在农村就业等形式。其他经济单位包括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 (5)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正规就业一般是指在正式单位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其权利和义务有法律保障的就

9、业形式。而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无社会保障的小7规模经营的就业形式。 (6)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充分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能够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两个方面的含义。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不能充分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不充分就业也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不充分就业不同于失业,是指劳动力利用不饱满,而不是完全失去工作岗位。不充分就业是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表现, 可以看做是隐性失业。 在宏观调控

10、方面, 在不同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不充分就业与失业之间的相互替代策略。 3、失业的概念。3、失业的概念。从理论上讲,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虽然失业对社会和经济生活以及劳动者个人和家庭都会产生影响,但失业主要是评估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经济状况好坏而不是衡量个人经济困难程度的概念。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在劳动有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者。失业主要包括城镇青年失业者和社会闲散劳动力这两部分人。由于劳动年龄规定有上限,而且农村劳动力不包括在失业的统计范围内,因此,我国的失业人数统计的范畴与现代

11、市场经济国家有所不同。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下岗职工人数日益增加。下岗职工不能等同于失业人员。如果离开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仍未实现再就业,将转为失业人员。因此,失业和下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失业的分类。4、失业的分类。20 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对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进行了长时期的、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迄今为止,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普遍接受的失业类型有以下六种: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8性失业;自愿失业。 5、失业的度量。5、失业的度量。对失业的度量要用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它反映在全部经济活动

12、人口中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有多大,从而反映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失业人数 失业率(%)=-100%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对失业率的更为准确的度量要用年失业率指标。年失业率取决于该年中有失业经历的人数,以及他们失业时间的平均长度。 失业的平均周数 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52 周 当失业率特别高时,不论失业是由少数人承担,还是由所有劳动者承担,都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而当失业率不是特别高时,即使失业率相同,但由于内部构成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后果。如同是 5%的失业率,如果 5%的 52 个星期未就业,这是有限的一部分人承受失业的巨大痛苦;而

13、当所有劳动者 5%的时间未就业,则失业的负担是由每个人平均分摊。两者相比较,前者的问题严重得多。 目前我国的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率,它等于城镇失业人数除以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 分母中的城镇从业人数包括城镇的各种所有制单位的全部劳动力; 登记失业人数则包括就业转失业的劳动者和没有就业经历的失业青年。 1.2 “十五”期间劳动就业工作成效 1.2 “十五”期间劳动就业工作成效 “十五”期间,全省认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9成效。就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市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向健康的方向

14、发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稳步推进。 1、总量进一步扩大,就业局势基本稳定。1、总量进一步扩大,就业局势基本稳定。据预测, “十五”期末全社会从业人员将达到 1500 万人,比“九五”增加 107.6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 500.5万人,比“九五”末增加就业 7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 %以内。 2、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九五”期末的三产就业比为 48:25:27, “十五”期末将达到 42:25:33。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继续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继续增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继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的职工人数将继续减少

15、, “九五”期间国有企业减少职工 97.6 万人, “十五”预计减少职工 44.7万人,职工人数由 1995 的 264.3 万人减少到 2005 年的 122 万人,净减 142.3万人,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得到缓解。 3、劳动力市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3、劳动力市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公平就业原则,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平等的就业和用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有序流动。 4、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体制性障碍基本消除4、

16、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体制性障碍基本消除。 全省已经有 300 万个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30%,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5、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稳步推进。5、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稳步推进。1998 年以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签协议进中心的人数达 98 万人,有 75 万余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再就业。到 2005 年底,将有 21 万下岗职工协议到期面临出中心工作,2002 年 9 月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基本确定了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的10基本框架,归纳为“五大支柱,六个领域,十项政策” ,五大支柱即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社会保障。六个领域即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发展多种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灵活就业;劳务输出。十项政策即减免税费;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主辅分离;就业服务;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