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悲剧人物主体意识_比较屈原与李白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45708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悲剧人物主体意识_比较屈原与李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两个悲剧人物主体意识_比较屈原与李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两个悲剧人物主体意识_比较屈原与李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个悲剧人物主体意识_比较屈原与李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悲剧人物主体意识_比较屈原与李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川 北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385995主体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或人类对于作为客体的自身的社会实践及价值取向的认识和评价。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才是一个独立的人, 屈原与李白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 做出了不同的人生抉择, 有着不同的命运, 却具有相似的主体意识。一屈原与李白都很自信和自负。他们肯定自己,欣赏自己, 赞美自己。屈原在 离骚 的一开篇就点出自己的内美: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高贵的出身、 吉祥的名字让屈原比旁人多出了一份与生俱来的优越性与高贵感, 有了“ 天生

2、德于余”=这段美好的人生经历在他一生中也未褪色乃至一直鼓励他在挫折中前进。虽然有小人的谗言, 虽然有楚王的疏远和流放, 但他仍坚持自己是最美的。李白生活在热血沸腾, 士人有着极其强烈的建功立业意识的盛唐,不免也打上了时代的标记, 但李白的主体意识比同时代的人更强。他不想因循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求仕老路, 而是想像“ 投竿佐皇极” 的吕尚, 像“ 谢公不徒然, 起来为苍生” 的谢安, 做个帝王师。他的自信心在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充分表现了出来: “ 近者逸人李白尔其天为容, 道为貌, 不屈己, 不干人, 巢由以来, 一人而已仆尝弄之以绿绮, 卧之以碧云, 漱之以琼液, 铒之以金砂

3、。既而童颜益春, 真气愈茂, 将欲倚剑天外, 挂弓扶桑, 浮四海, 横八荒, 出宇宙之寥廓, 登云天之渺茫, 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 如此大话,当然有人会笑话, 李白对此是清楚的, 但他坚信自己能像大鹏一样, “ 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 上李邕 )然而, 这种自负与自信, 这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却注定了在他们各自所生活的时代的悲剧命运。先说屈原吧。当时楚国国内是“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 ( 离骚 ) , “ 自令尹以下, 事王者以千数, 至于无妒而进贤, 未见一人”9A?F5995G96B995?B955?

4、方新蓉两个悲剧人物的主体意识么狂妄的人也都不敢直怨,因为他们知道怨君之臣最终将被君王所弃。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他们只能用借古讽今、 比喻象征等手法曲笔抒写自己对君王的怨情。同样也正由于这种直怨使屈原品格不能完全用葵藿品格来概括。他有对君王无限的祈求期待心理, 却不是奴性, 他有对君王的依赖, 但更多的是自己做人的原则。 屈原的自傲使他成为了一个高傲孤独者, 他以这种高傲孤独为自豪, 认为“ 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 离骚 ) , “ 民生禀命, 各有所错, 定心广志, 余何畏惧兮” ( 怀沙 ) 。李白以他“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江上吟 )的诗才用了

5、十六年的时间终于达成所愿, 被诏为翰林院供奉。此时他是多么的踌躇满志,自鸣得意, “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 南陵别儿童入京 ) 。 但现实是残酷的, 李白仅仅是作为一个文学侍从而存在。 理想与现状的差别如此大, 让他感到压抑与痛苦, 最终“ 松柏本孤直, 难为桃李颜”( 古风 十二) 的天性使他拂袖而去, 选择了“ 乍向草中耿介死, 不求黄金笼下生” ( 雉子斑 ) 。在理想破灭的日子里, 他写了许多批评社会黑暗、 蔑视权贵、自伤怀才不遇的诗, 发出了“ 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 行路难 ) 的长叹。安史之乱的爆发, 重新燃烧起李白匡世济民的热情, 他不顾人已年老, 仍

6、然坚持再度出山。 虽然最终未能建功立业, 但是这种对理想的认定, 对自己的充分肯定却赢得了青史留名。屈原与李白在追求理想、 建功立业的斗争中, 尽管呐喊过, 搏击过, 成为与那个时代和社会不一样的人, 可最终依然是个悲剧人物。 但悲剧的力量往往又是巨大的,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我们民族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昭示着主体的张扬和搏击向上的力量。二屈原与李白有着相似的主体意识,然而这相似的背后潜藏的内在因素却是相异的。 首先, 他们确定人生目标的动机不同。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以血缘团体为基础的旧社会向以地区团体为基础单位的新社会过渡时期,血缘纽带有所松弛。但家国同构的模式和宗法制的影响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家

7、庭还保持着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排斥力。 屈原与楚王同姓, 因此楚王在屈原眼中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君主,而是自己家族利益的代表, 楚王的所作所为都不是他个人的事, 而是整个家庭的事。 因此在楚王听信谗言疏远他、 流放他时, 敢于怒, 屈原敢于怨。他认为他目前的职责就是唤醒楚王知道小人的奸诈误国和自己的忠心耿耿, 继而教导楚王任用贤才, 重新振兴楚国。道路虽然漫长, 但他从不后悔, “ 苟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离骚 ) 。 这种执着坚定让汉人叹其不通时务, 扬雄作了 反离骚 ; 让魏晋南北朝人引为名士风流, “ 熟读离骚, 痛饮美酒” ( 世说新语 任诞 ) ; 让唐人赞其高洁;

8、甚至让朱熹这位儒家大师也认为“ 夫屈原之忠, 忠而过者也。屈原之过, 过于忠者也” 。!“#与屈原相比, 李白却截然不同。盛唐,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它极大地刺激了文人们兼济天下的欲望。 李白从小就立下宏愿, 并且为此设计好了未来的蓝图。这些蓝图不仅仅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综合, 也有着来自于对于“ 飞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理想是多么美好, 破灭之后难免有些消极,因此在他的诗中出现了宣扬及时行乐的痕迹。以往的研究者认为这是李白人格的最大缺陷, 而我们认为人本来就是矛盾复杂的统一体,人的情绪是有变化的,个性中也存在着两种对立冲突面。对自身价值执着的是李白,

9、 偶尔发泄不满、 消极的是李白, 热爱生活的还是李白。李白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 是如何体现的呢? 在李白看来光有诗才是不够的, 还要能在政治上大干一番。 政治上的杰出才更能显示出诗才的伟大, “ 功名不早著, 竹帛将何宣”( 长歌行 ) 。 但是功成名就后只有像鲁仲连、 范蠡那样功成身退才可以“ 蹑清芬” ( 古风 ) , 永保节操。 在这个意义上, 与其说李白有很强的建功立业之心, 不如说这是李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及历史地位。其次, 屈原与李白的主体意识侧重点不同。屈原的主体意识倾向于独善。 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屈原的赞美自己的德行。在人生的三不朽中, 屈原把立德

10、放在了首位。 屈原的德不是压抑人性的, 反而是促进自我完善必需的。 他认为一个人即使是美好的,但如果不注重自修也会失去原有的美质, “ 昔日之芳草兮, 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 莫好修之害也” ( 离骚 ) 。“ 修” 字在屈原的作品中非常突出。( 清) 蒋骥在 山带阁注楚辞余论卷上 就有关于 离骚 中“ 修” 字的分析: “ 篇中曰好修, 曰修能, 曰前修, 曰修初服, 曰信修, 修字凡十一见, 首尾呼应, 眉目了然。绝非牵强之见。” 李白的主体意识侧重点恰恰与屈原的独善相反,他是典型的兼济。( 下转第%“页)&“!“!年第#期川北教育学院学报第$#期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11、中国农史%&(第一期%#)严如%三省边防备览&$(%#*嘉庆 郫县志 卷$“, 物产; 光绪 武昌县志 卷!, 风俗%参考文献:万国鼎%中国玉米小史+,-%作物学报+.-/)!,!%!罗尔刚%玉蜀黍传入中国+,-%历史研究+.-%/0,#%#山东农业科学院%中国玉米载培学+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3)年%$江苏、 山东农业科学院%中国甘薯栽培学+1-%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3$年%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载培学+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年%)( 日本) 西岛定生%中国经济史研究+1-%冯在哲译本%*郑昌淦%明清农村商品经济+1-%人民大学出版社%/3/年%3谭天星%清前

12、期两湖地区农业经济 的原因及其影响+,-%中国农史+.-%/“,%!“#$%李彩萍&上接!)页(他虽说“ 待吾尽节报明主, 然后相携卧白云” (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 , 但前提要要先立功, 只有立功后才能心满意足地归隐。如果没有立功, 李白是“ 羞作济南生, 九十诵古文” ( 赠何七判官昌浩 ) 的。但如果为了达到立功的目的, 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他不得开心颜又是不足取的。 虽说历史发展到了李白身上,有了一定的积淀, 让李白有英雄崇拜的倾向, 但李白不像屈原那样尊崇古贤人,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任意剪裁古人, 反弹琵琶。 他认为尧舜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 (

13、怀仙歌 ) , 讥笑伯夷、 叔齐不知变通, “ 夷齐是何人, 独守西山饿” ( 少年子 ) , 嘲讽孔子“ 儒生不及游侠人, 白首下帷复何益” ( 行行游且猎篇 ) 。尽管最终屈原与李白都未能达成所愿,但他们都用生命为自己所追求的做了最好诠释,从而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话题。&%+-+!-姜亮夫%论屈子个性+4-%楚辞学论文集+.-%上海: 古籍出版社,/3$%!/%+#-+$-( 汉)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北京: 中华书局,/*!%+0-战国策楚策%+)-( 宋) 朱熹%楚辞后语反离骚%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北京: 中华书局,/*!%参考文献5( 清)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1-%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3$%!姜亮夫%简论屈子文学+4-%楚辞学论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3$%#全唐诗+1-%北京: 中华书局,/)“%$姜亮夫%屈原赋校注+1-%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0*%!“($%羊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