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学习兴趣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42984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学习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学习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学习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学习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学习兴趣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学习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学习兴趣(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从表 现形式上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动态表现形式,是社会和教育对学 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在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时,兴趣起 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人格形成的动力系统。因此,必须研究学生兴趣的 特点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个性素质教育成为有渊之 水,有本之木。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古 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有不少论述。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 深有体会地说:“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 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

2、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发展并 且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 基础, 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 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技艺技能。 ” 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广大教师所熟 知。霍尔巴特和杜威是西方教育理论研究的先驱者,他们十分重视兴趣在知 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 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 那么,学生的兴趣在教育中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有研究表明,兴趣在学 生的心理发展中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兴趣的动力功能 兴趣的这种动力功能主要表现在学习

3、或认知过程的始动、选择、调节和 控制上。通过研究发现,在学习兴趣上两个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有学习兴 趣的一定优于无兴趣者,不仅如此,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 可能还会不如一个智力水平稍低但是却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 学习兴趣之所以会对学习有如此之大的促进作用在于学习兴趣往往和学 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热情紧密相联系,它常常会推动学生深入钻研,甚至达 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同时,在浓厚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达到 成功,取得一定的学习成绩,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 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并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这样, 学生将会采取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

4、为。 二、兴趣的组织功能 兴趣是一种基本的积极情绪,它在心理活动中具有组织作用,这种作用 表现在,激活适宜的认知结构,同化输入信息;重新组织和调整原有的心理 结构,增强其活动的协同性,灵活性,使之更为有序。兴趣,按照影响的途 径上划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组织 作用有所不同:直接兴趣作用于认知过程,与知识的的获得、认知结构的建 构、能力的提高有直接联系;而间接兴趣则与认识对象的选择、生活任务的 决策和自我概念的调整有密切的联系,它更多地与人的未来有关。 关于兴趣的组织作用,中外许多教育学家都有过精辟的见解。美国教育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非常恰当,他说:“一般说来,

5、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 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 那就是说,它们多半是遵循着与一个人自己智慧航向相联系的路线安置的材 料。” 三、兴趣的创造功能 兴趣的创造功能与兴趣的组织功能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而创造是 一种高级的组织过程。 前苏联 K . H 沃尔科夫在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一书中写道:“要想以 创造性的态度对待学习,没有认识兴趣是不可思议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 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我国一些学者的实验研究也表明:兴趣对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均有明显 的促进作用。 四、兴趣具有强化功能 有兴趣的学习,不像机

6、械学习和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一样,单纯是为 了储备知识,而是所获得的知识是用来消除心理不确定性、解除疑问的。这 时知识变成学习者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兴趣和热情的诱因, 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这就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自己的潜能和自己的人 格,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力量和热情向上的动力。 总之,正是由于兴趣的这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 趣成为教育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在完善学生人格动力系统中,必须充分重视 这一工作。 人格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的内容。 个性倾向包括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它们构成人格的动力系统。因此,培养学生 形成健全的人格,首先就要发

7、展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以增强学生的人格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初入学儿童对小学生的学习活动 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对学习形式和内容感到新奇有趣,学校生活对他们还很 新鲜,因而,初入学儿童往往很喜欢学习,要求学习。但为什么要学习,学 习结果怎样,儿童还不很了解,也不会重视。学习形式生动有趣所引起的学 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儿童一旦对学习过程不再感到新鲜有趣,或者是学习中 遇到了困难,他们就会转移兴趣,不喜爱学习了。面对这种现实情况,教师 应从儿童入学的时候起,就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和激发间 接兴趣。同时教师要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自我控制 和自我评价能力。

8、 中年级儿童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开始分化,独立性逐 渐增强。这时往往会出现课内与课外兴趣的矛盾,学生的自尊心也增强了。 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不同的兴趣,促使他们把课内、课外兴趣统一起来。 高年级儿童由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有较大的发展,在学习中激发他们 对智力活动的兴趣,可以引起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旦培养起这种兴趣, 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那些成绩差而又厌学的儿童,部分教师在无奈中诉诸强制的方法,认 为这是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有效方法。这种做法与教育原则是相违背的。最好 的办法应该是: 着眼于消除学生产生的厌学情绪和对学习抱否定态度的原因, 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

9、(包括师生的心理环境)和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防止 学生产生不良现象,激发起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认识兴趣。 总的说来,中学生比小学生兴趣更为广泛,兴趣的稳定性更强,不同学 生之间,兴趣的分化也更加突出。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学科特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些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 科的特殊趣味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 感到有兴趣的东西,诸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奇思巧索等等,以期引起 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 二、合理安排内容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既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 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

10、意愿,在课堂教学中,教学 内容过深,学生会望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学生也会丧 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 三、帮助克服困难 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会遇到一些学习关卡,闯过 这些关卡,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就会渐 渐稳定;如果学生闯不过这些关卡,在知识的掌握上就会是“雨天背稻草, 越背越重”,学习就会会困难,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锐减,不言而喻,这些 关卡和难点就是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帮助学 生找到学习中不容易掌握的,难点既能减缓和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现象,又使学生

11、解决了学习上的疑难,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因 而在同时也稳定了学习兴趣。 四、积极发展课内兴趣,教育学生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 中学还是基础教育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 过早地偏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五、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繁荣,中学生课外阅读 的范围也拓宽了。要关心和指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不伤害学生阅读兴趣 的前提下注意为他们选择、推荐良好的、为他们所理解的读物。要防止他们 盲目地模仿,教育他们以批评的态度去对待材料中的消极因素,提高认识, 增强鉴别能力。 六、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广

12、泛的兴 趣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 学生的兴趣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十分重要,应引起班主任们的重视。有些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用延长教学时间和增加作业量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 这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教育实践证明,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 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 的求知欲望,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和中心的学习兴趣。 兴趣学习成功的积极情感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 带有的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实践证明,学 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

13、分,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 意,并使人带有一种积极的情绪色彩。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 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外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伟大的成就的原 因之一,就在于由浓厚的认识兴趣所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人类作出杰 出贡献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至理名言,就是他 在物理学研究领域里不朽成就的见证。消极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阻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 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因 此,广大中学生们,尤其是在学习上情绪低落的学生们,更应当从科学

14、家和 同龄人成功的事例中汲取营养,找出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从而有针对 性地积极训练、培养自己的情绪,使之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进步。 调整自己的情绪,一般由以下两点做起: 一是学会对不良情绪的解脱。 每一个中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烦恼与忧虑, 应该主动积极地去通过以下方法,使自己的情绪松弛,或自我暗示,或是求 助他人,或是冲动地宣泄或是注意力转移,以此来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二是学会对积极情绪的升华。每个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要自觉地去 稳定情绪、培养情感;继而主动地进入“角色”。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思维 积极,既跟这老师的思路走,又与老师配合,随着获得知识的越快情绪不断 增强,这种积极的情感会成为一

15、种极强的感染力量,成为中学生克服困难的 意志和决心,并能够转化成学习上的自觉性,升华为学习上的自信心。 心理学们经过研究证明,人的学习有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学习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对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则会在这一 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自觉,目标明确,计划性强,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目标靠 近。 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人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主动过程。当中学 生把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时,这种转变的 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增强学习兴趣、走向学习成功的过程。 中学生的心理能够充分发展,智力是否进一步开发都是以兴趣的广泛与 深度为前提的。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它是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

16、心理 条件,它影响着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只有当一个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的情感时,他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进入最高的阶段,达到最 佳的学习状态,学习成功才有可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关心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品质 在教学和班级活动中,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着力培养下列良 好的兴趣品质。 (一)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 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对什么内容发生兴趣, 它是形成其它兴趣品质的前提。 学生的兴趣可以是指向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指向精神方面的。不同的学生, 其兴趣的倾向性是有差异的。如有的学生对绘画有兴趣;有些人只对影响自 己个人利益的东西感兴趣等。应该运用自身和集体的教育力量,发挥榜样的 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 (二)围绕中心兴趣,培养和激发广博兴趣 广博兴趣和中心兴趣是一个良好兴趣品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的兴趣品质是既博又专,专博结合。现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 普遍偏重,这对学生兴趣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班主任应该走出只重视智育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