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理解及试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6077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理解及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理解及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理解及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理解及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理解及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理解及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理解及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桃花花源源记记翻翻译译注注解解 太元:东晋孝武帝 司马曜( yo)的年号( 376396)。缘:沿,沿着。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为业:以 为生。行:划船上行。忽逢:忽然遇到。夹岸:两岸。芳:芳香。鲜美:鲜艳美丽。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甚:非常。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 “对感到惊异 ”。欲:想要。穷:尽,走完,这里是 “走到尽头”的意思。形容词动用。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得:发现。仿佛:隐隐约约。若:好像 似的。舍:舍弃。才:副词,仅仅,只能。才通人:仅仅容得下一个人通过。豁然开朗:形容由

2、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豁然,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旷:空阔,宽阔。 俨(yn)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通达。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种作:耕田劳作。着:穿着。悉:全都。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黄发垂髫( ti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表征,借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髫,小孩下垂的头发。怡然自乐:安闲快乐的样子。怡然,快乐的样子。乃:竟然从来:从 地方来。具:同“俱”,详细要(y

3、o):通“邀”,邀请。咸:副词,都,全问讯:打听消息。讯,消息。云:说。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的总称。邑人:同县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复:再。焉:谦词,于之。隔绝:不通音信。 今:现在。乃: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叹惋:感叹惋惜,叹息。惋:惋惜。延:邀请,聘请。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具:通“俱”,完全,详尽。辞去:辞别离开。语云:对(他)说。 “语”后面省略了代渔人的 “之”字或告诉不足为:不值得向。足,值得。为,向、对。既:已经,以后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扶:循,沿着、顺着。向:原先的,旧时的,以前的。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名词作动词,作

4、标记。郡下:指武陵郡城下。诣:到。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的话。即:立即。遣:派遣。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做的标记。 遂:终于。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刘子骥:名驎( ln)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打算。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通往桃花源的)路,文中指探访访求。津:渡口。 古古今今异异义义无论(古义:不要说, (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

5、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而美丽(多指植物);今义:滋味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断绝来往;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 ;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志(古义:做标记;今

6、义:志气)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词词类类活活用用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诧异。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焉:兼词, “于之”,即“从这里”。志:做标记,动词。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一一词词多多义义寻:寻向所志(动词, “寻找”)寻病终(副词 “不久”)舍:便舍船舍(sh),动词, “舍弃”)屋舍俨然 舍(sh),名词, “房屋”)中:中无杂树( “中间”)晋太元中( “年间”)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志:处处志之(动词, “做记号”) 寻向所志(名词, “标记”,“记号”)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

7、译为“的”)闻之,欣然规往(代词, “这件事”)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 wi,动词,作为)不足以为外人道也(读 wi,介词,对,向) 多多词词一一义义文中出现了三对词都是一个意思,这种词类叫做多词一义。有:“便要还家 “,“要”(通假字)和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都是“邀请“的意思; “缘溪行”,“缘”与“便扶向路 ”,“扶”都是“沿着”的意思; “悉如外人 ”,“悉”和“咸来问讯 ”,“咸”,还有“皆出酒食 ”,“皆”都是“都”的意思。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与“此中人语云 ”,“语”都是“说”的意思同义词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

8、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5)具:具答之沿-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通通假假字字便要还家(要,通 “邀”,邀请)具答之 (具通“俱”,完全,详尽。 ) 古古汉汉语语句句式式1)判断句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2)省略句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在省主语和省宾语。省主语: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 “小口仿佛若有光 ”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 小口里面 好像有些光亮。)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的省略。句意: 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

9、,如: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省宾语:例一:问所从来(是 “闻之所从来 ”的省略。 “之”代“渔人”。句意:问 渔人从哪里来。) 赏赏析析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

10、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蒂,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 “山在虚无缥缈间 ”,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 ”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教教学学素素材材【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 (桃花林奇异景

12、象 )的语句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 “欲穷其林 ”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夹岸数百步 ”都是桃树,没有一棵杂树,很是奇特。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 /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13、 /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9.“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0.“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埋下伏笔。)【内容评析 】1.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第二段:描写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第三段:写桃

14、花源中的社会风尚第四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第五段:写桃花源无法找到2.线索: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3.作者的愿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文文章章主主题题桃花源记 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

15、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 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沿沿用用至至今今的的成成语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与世隔绝世世外外桃桃源源成语典故: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成语出处:晋 陶潜桃花源记 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成语例句: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 第一部第三章

16、)豁豁然然开开朗朗成语典故: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成语出处: 晋陶潜桃花源记 :“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成语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 “很是,很是。(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怡怡然然自自乐乐成语典故: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成语出处:晋 陶潜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成语例句:刘厚守听了,怡然自乐,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无无人人问问津津成语典故: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成语出处:晋 陶潜桃花源记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例句: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鸡鸡犬犬相相闻闻成语典故: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