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障碍总结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86021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作障碍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连作障碍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连作障碍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连作障碍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作障碍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作障碍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作的弊端与消除途径连作的弊端与消除途径(一)连作的弊端(一)连作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化学、生物学与物理学三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化学、生物学与物理学三个方面。 1、化学危害:、化学危害: (1)营养物质的偏耗)营养物质的偏耗; (2) 分泌物的积累分泌物的积累,容易发生负对等效应;容易发生负对等效应; 2、生物危害、生物危害 (1)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2)某些专一性病虫害蔓延和加剧)某些专一性病虫害蔓延和加剧 (3)土壤微生物种群单一化)土壤微生物种群单一化 (4)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酶活性降低 3、土壤物理结构的危害:、土壤物理结构的危害:长期连作会导致土壤

2、物理形状显著恶化,不利于同种作物的生长,如长期淹水,导长期连作会导致土壤物理形状显著恶化,不利于同种作物的生长,如长期淹水,导 致土壤容重增加,通气不良土壤物理结构的破坏。致土壤容重增加,通气不良土壤物理结构的破坏。(二)消除连作危害的技术(二)消除连作危害的技术 1、化学技术、化学技术 (1)补施化肥,平衡施肥)补施化肥,平衡施肥 (2)用现代的植保技术解决病虫害的防除问题)用现代的植保技术解决病虫害的防除问题 2、农业技术:、农业技术: (1)更换品种,不同品种的生物系特性不同,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连作受)更换品种,不同品种的生物系特性不同,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连作受 害轻害轻 (2)土壤耕作

3、)土壤耕作 (3)合理灌溉)合理灌溉 3、物理技术、物理技术 即土壤的激光处理技术等即土壤的激光处理技术等连作障碍及其防治连作障碍及其防治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 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这就是连作障碍。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这就是连作障碍。一、一、连作障碍的表现形式和成因连作障碍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原因复杂:作物和土壤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原因复杂:作物和土壤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1、土传病虫害加重:最主要原因和形式、土传病虫害加重:最主要原因和形式(70%) 连作

4、为病原菌生存和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寄主连作为病原菌生存和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寄主 使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根区土壤微生物生态失使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根区土壤微生物生态失 衡。衡。 同种类甘蔗互相传播病虫害同种类甘蔗互相传播病虫害 2、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理化性状恶化(20%) 土壤养分不均衡土壤养分不均衡土壤酸化土壤酸化 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 土壤耕作层变浅土壤耕作层变浅 3、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大水大肥的栽培技术,造成土壤水分盐分(植物养分)的动态运移失衡,土壤盐大水大肥的栽培技术,造成土壤水分盐分(植

5、物养分)的动态运移失衡,土壤盐 分累积分累积盐分离子组成:盐分离子组成:ca2+,NO3-,SO42-,CI-危害原理: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危害原理:离子毒害、渗透胁迫二、二、连作障碍的综合防治连作障碍的综合防治 1.源头控制:轮作;配方施肥源头控制:轮作;配方施肥 2.过程控制:施用有机肥;土壤消毒;清理病株;嫁接过程控制:施用有机肥;土壤消毒;清理病株;嫁接 以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相结合的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以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相结合的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以生物有机肥、专用控释肥与配方施肥相结合的肥料施用及土壤改良和可持续利以生物有机肥、专用控释肥

6、与配方施肥相结合的肥料施用及土壤改良和可持续利 用技术;用技术; 以抗病耐盐砧木嫁接与无土栽培相结合的可持续栽培技术以抗病耐盐砧木嫁接与无土栽培相结合的可持续栽培技术 针对我们糖厂的对策针对我们糖厂的对策1、 针对德宏蔗区,应尽量减少或不再施用尿素,真正做到平衡施肥。 2、 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减 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3、 选用健康优良蔗种,大力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 4、 推广间套作种植技术。 5、 相连蔗田地块之间种植不同的品种,尽量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6、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7、 加强田间管理措施,使之科学化。 1)调整耕作制度,深耕管理 甘蔗连

7、作和浅耕导致土壤中有害元素堆积,地下害虫安营扎寨,使甘蔗生长 严重受阻,糖份低下。经济作物失去了经济效益。 作物竞争,使甘蔗地不能扩展甚至缩小,糖厂要效益的情况下,轮作成为一个 老大难的问题,只有改善现有条件深耕。深耕即把熟土翻在底层,底层生土翻 在表层,使耕作层改变,经雨水淋洗土壤,减轻有毒元素危害,降低虫口密度。据德宏州甘科所深耕试验得出以下几个特点:(1) 、因为是新土,甘蔗出苗较 慢、苗较弱。 (2) 、前期长势较慢、中后期长势较好,这样有利于蹲苗,根深扎。 (3) 、抗倒伏。 (4) 、成茎率较高,蔗株较整齐。 (5)宿根蔗缺行断垄较少。 (6) 、杂草、病虫害较少。2)提倡合理轮作

8、,同一作物不同品种轮作或不同作物之间的轮作。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对土壤养分消耗量大,若多年连作就 会使土壤肥力降低;同时,连作蔗株根部的分泌物和残留物,在分解过程中产 生的有机化合物,如低级醇类和酚类等有毒物质,对甘蔗生长不利;病、虫、 草害也会逐年严重,特别是地下害虫和适于蔗地生长的杂草。因此,必须进行轮作。根据实践,甘蔗轮作的好处很多: (1) 、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甘蔗植株高大,生长期长,每次都要从土壤中带走 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尤其要消耗较多的氮、钾。不同作物的根系有 深有浅,对土壤的营养元素有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吸收能力。水稻吸收氮、 磷较多;豆科作物吸收钙较多,

9、前期吸收土壤少量氮,中、后期有根瘤菌固氮, 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养分;十字花科作物的根系分泌物,能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磷; 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的含量。甘蔗与这些作物轮作,就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此 外,水稻在种植期间经常淹水,在嫌气条件下,土壤较易积累腐殖质,但土壤 易板结、黏重,耕性不良。若与甘蔗实行水旱轮作,可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 进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2) 、可以减少病、虫、草害 甘蔗连作,与甘蔗有关的病、虫、草就会逐年 繁殖发展,为害逐年严重。甘蔗的黑穗病、蔗龟、蔗螟、棉蚜虫、粉介壳虫等 病虫,由于甘蔗多年连作或宿根年限过长而比较严重;旱地杂草也较难消灭, 尤其是甘蔗的寄生性杂草,如疳草

10、由于多年连作或宿根而为害严重。实行稻、 蔗水旱轮作,水稻有一定的淹水期,可使甘蔗的病、虫和杂草危害大大减轻。 因此,合理轮作方式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的重要措施。 (3) 、可以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 甘蔗根部的分泌物,有些是有益的,如氨基 酸和单糖;有些则是有害的,如对羟基酸等。同时甘蔗的残留物经土壤微生物 分解后,也会产生对甘蔗生长不利的有机化合物,如低级醇类和酚类。当有毒 物质积累到一定浓度时,甘蔗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实行轮作可以消除或减少这 些有毒物质,从而有利于甘蔗生长。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时间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 类型的复种形式。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植式称为连作,又

11、叫重茬。长期连作 导致的低产减产,常使农民得不偿失。比如近年来由于木薯价格上涨,有些农 民连年种植木薯,以致产量越来越低,亩产只有两、三千斤,经济效益很低。连作常引起减产,容易导致“土壤病”现象,原因有四:1、每种作物都有一 些专门危害的病虫杂草。2、不同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比 例各不相同,根系深浅与吸收水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长期种植总是停留在同 一水平上,该作物大量吸收某种特需营养元素后,就会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 使土壤营养元素失衡。3、不同作物根系的分泌物不同,有的分泌物有毒害作用。 4、连作由于耕作、施肥、灌溉等方式固定不变,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 力降低,有毒物质

12、积累,有机质分解量减少。而合理的轮作换茬,一能够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二可以均衡利用土壤中 的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三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 化特性;四能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的活动,抑制病原物的 滋生。 木薯和甘蔗都是生长期长、生物量大的高产作物,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 但它们的需肥特性不同,木薯对氮和钾的需求最高,其次是磷、钙和镁;甘蔗一生需量最大的是钾,其次是氮、再次是磷。长期连作都会导致减产,如宿根 蔗根系分布较浅,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低,病虫草害如黑穗病、梢腐病、蔗龟、 绵蚜虫等危害严重。为保持木薯和甘蔗的高产稳产,应利用作物的生物特性, 因地制宜,

13、实行合理的耕作制度,让甘蔗和木薯轮换种植,以调节和保持地力, 提高经济效益。3)蔗叶还田 广西蔗区的大部分是连作。甘蔗虽然属于耐连作的作物,但甘蔗是生长期长、 生物量大、产量高、需肥量大大作物,若常为宿根连作对地力的消耗尤其是对 土壤中氮钾的消耗比其他作物要大,所以连作年限越长,对地力的消耗就越大, 甚至引起营养元素失调。同时甘蔗连作使得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土壤肥力严 重衰竭,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还有在甘蔗 的种植中,蔗农普遍单施化肥,常年单施化肥很容易使土壤板结,酸化,保墒 能力下降,加之,化肥超量施用,土壤中有机质消耗殆尽,不但增加了种植成 本,甘蔗品质也无保障。因此,我保持和提高甘蔗的生产效率,蔗地改良势在 必行。推行蔗叶还田技术,实施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是合理用地,保 证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综合上述,蔗叶还田是改良,是提高连作蔗作土壤肥力的有效、经济和环保 的途径,是进一步提高广西甘蔗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