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心灵荒芜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8785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要让孩子心灵荒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要让孩子心灵荒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要让孩子心灵荒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不要让孩子心灵荒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要让孩子心灵荒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要让孩子心灵荒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要让孩子心灵荒芜不要让孩子心灵荒芜江苏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 郑时江 215611你见过田野的荒芜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败落:到处是长满齐腰的杂草、荆棘丛生、 藤蔓缠绕在灌木上,辨不出哪里是路,盘根错节的树里面蜘蛛网密布,老鼠之类不时在草 丛中乱窜、偶尔还可以听到怪鸟扑腾飞起,或者其他野生动物撕咬的声音,白天路过的人 会加快步伐,夜间经过简直叫人毛骨悚然。你见过荒芜人烟的戈壁大沙漠吗?到处是耀眼 白茫茫一片,没有一片绿色,你肯定马上联想到“死亡”之类的字眼,你有勇气敢再继续 朝前迈一步吗?那么当你面对一个心灵荒芜的孩子,你会想到什么? 庄子.子方里面说过“哀莫大与心死”。“哀莫大于心死” 就是人

2、最大的悲哀莫过 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人最大的悲哀是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当你信心丧失后, 即便是你的躯体还在,也只能是行尸走肉了。从先哲的这句话里可以懂得古人早就理解如 果一个人心灵荒芜的可怕后果,孩子的心灵荒芜那又是怎样一重悲剧? 小小的年纪本应该是天真的,他们的天空是无比灿烂的,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都充 满着好奇,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美好的憧憬。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不是吗?从他们刚出世时起就用一双大眼睛来感知世界的一切、当他们学会走路后就迫不 及待地用自己的手去触摸所能够得到的东西,想尽量去了解它们,甚至用嘴去尝。再等到 会说话就对所见到的新鲜东西不断地询根问底,

3、等到上学拿起书本学习那些过去的、遥远 的,看不见的抽象东西,开始用脑去思考、分析问题,这些都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表现,可 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他们不再是这样,心灵一天天变得荒芜起来,变得我们认不出来,我 们会怎么想? 一、心灵荒芜的表现一、心灵荒芜的表现 通过我的 10 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发现:在他们在家里一般不会尊重父母,更不会 理解他们、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不听他们的劝告,甚至会顶撞他们、整天无精打采、也不 讲究个人卫生、喜欢吃零食、不愿意呆在家里做作业、他们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甚至 离家出走的现象。在学校也不尊重老师、人际关系很差、和其他同学不能和睦相处、缺乏 朋友,喜欢独来独往,这些学生

4、的学习大多数成绩落底、课堂作业马虎、字迹潦草、对学 校开展的活动也不参加、显得很郁闷、课堂上他们总是无精打采、哈欠连连。课间随意讲 话、不时满口脏话、对其他人的劝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头发衣服喜欢标新立异、有的会 冬天穿得很单薄,甚至开电扇,而夏天把衣服领子竖起来,和性格差不多的学生呆在一起 玩,开始学会抽烟、喝酒,刚开始还能到学校上学,发展到后来就是经常旷课逃学,甚至 夜不归宿。在社会上,他们喜欢在公共场合溜达,看看热闹,和社会上的失业青年称兄道 弟,和他们打打台球,溜溜冰,慢慢地学会赌博,学会吃喝玩乐,没有钱就会从家里去拿, 甚至发展到偷盗。看到这些由天真活泼到逐渐麻木的孩子,让做父母的揪心

5、的痛!我们老 师难道没有一点自责和愧疚吗? 二、心灵荒芜的原因二、心灵荒芜的原因心灵荒芜是并不是天生的,主要孩子的生活空间太小,只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又 缺乏正当的爱好与兴趣,单调的学习生活开始变得无聊,然后逐渐形成内心空虚再到失落 自己。无聊是不思进取,无所追求造成的。因为不思进取,无所追求,孩子失去了人生的 奋斗目标,自然就不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品尝不到苦尽甘来的欢愉。因为无所事事或不 愿做事,就会感到生活无聊,心灵空乏虚无,就会感到寂寞难忍。于是,为了摆脱这种心 理上的饥饿,就有可能因寻求刺激而去抽烟、喝酒、赌博、甚至闹事,以此来排遣时间,个别的还会走上偷盗,抢劫等犯罪道路,给多少原本

6、幸福的家庭生活蒙上一层阴影,酿成 了多少人间悲剧。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来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不能眼睁睁看到他们 一步步向泥潭迈进。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合力,孩子心灵荒芜的原因和家庭、学校和有不 可分开的原因,我们应该从这三方面着手分析。(1 1)家庭原因。)家庭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上各种关系往往通过家庭影响着孩子,孩 子不仅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许多家庭中也是全家的中心人物,父母教养不当,过于娇惯 溺爱,容易养成孩子蛮横任性、妄自尊大、好逸恶劳、依赖他人的性格。父母对孩子有求 必应,滋长孩子惟我独尊、惟我独优、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只知享受、无需为生活 烦恼和忙碌、

7、不知奉献、任性、娇气、爱发脾气、不合群、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吃苦精神 等等不符合文明的坏习惯。他们没有学习动力,也品尝不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看不到也 不愿看到人生的真实意义,做事缺乏毅力,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 活目的,或是心比天高,对人们通常向往的目标不屑追求,而自己向往的目标又无法达到 而难以追求,结果是无所追求,心灵虚无空荡,精神无从着落。家庭自然结构破裂,离异 家庭的最大受害者是孩子,由于家庭的破裂夫妻双方疏于孩子的教育和监护,孩子缺少父 母完整的爱,使得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阴影之中,样的孩子往往会养成自我封闭、内项、拒 绝他人合作的心理,最后导致郁郁寡欢,形成孩子的孤僻、

8、任性、不合群等不良性格。这 有时父母经常吵架也会给孩子心灵造成伤害,孩子惴惴不安地生活在父母不和谐的关系中 间,成长中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赞许却得不到满足,受冷落者容易嫉妒、自卑等表现,慢 慢会形成逆反的心理,父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或纠正,也会发展为心理障碍。孩子 在家庭中处在什么地位,也会影响他们的性格。有的父母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简单粗暴,缺乏正确引导,等到孩子出现心理出现问题他们采取不是疏导而是放任自由, 自暴自弃的态度,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打上深深的烙印。(2 2)学校原因。)学校原因。 应试教育片面追求成绩,学校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惟一 标准,没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

9、发展。片面地注重学生的分数,必然会拼命地向学生灌输知 识,强调知识数量的积累,学生就得死记硬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 趣,甚至造成厌学情绪。再加上老师只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方法简单、死气沉沉、缺乏活 力,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使他们无暇顾及业余爱好或投身于社会之中,一 旦在学习上遭受挫折或冷落。再加上学生之间竞争的压力,同学之间缺乏互相帮助、互相 关心,成绩好的不是向基础差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而是歧视。缺乏友爱,同学之间关系 的冷漠,让他们心灵再次受到冷落,于是开始消沉,不爱说话,对别人有排斥的心理。孩 子最怕遭到别人的冷落,为了他们也想证明他们的存在,于是就开始在课堂

10、上做小动作、 故意捣乱、干些与教育无关的事,当他们受到批评时,他们不但不改反而会感到快意,继 续和老师对着干,在进行多次无果的较量后,他们的心灵开始扭曲。 (3 3)社会原因。)社会原因。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对孩子的成长都起作用, 社会的诱惑远远大于围墙内的单纯的教诲。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低,孩子的思想品 质、性格、才智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稍不注意就让他们遭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加 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渲染、享乐主义乘虚而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的心理,使他们 早早学会享受,再加上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校课业负担的不堪重负,感到生活 和学习不充实,于是单调沉闷感油

11、然而生。 三、如何矫正孩子不健康的心理三、如何矫正孩子不健康的心理心灵上的荒芜感就像人的饥饿感一样,使人难耐。同时,它也如饥饿感一样可以得到 缓解和消除。那么,孩子们应该如何摆脱空心灵荒芜心灵荒芜的消极作用,并且克服心灵的荒芜心灵的荒芜呢?(1 1)家庭方面。)家庭方面。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是孩 子的启蒙老师。孩子除了和同龄伙伴交往外,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成员的作用,最好能和父 母建立起朋友般的关系,平等、民主的家庭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他们会学会与 人合作,尊重他人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家长的榜样、威信和示范作用,在培养孩子 良好性格的方面有重要作

12、用。家长应该是德才兼备和具有良好性格修养的人,要以身作则, 成为孩子的表率。在家首先要培养孩子独立的习惯,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不能事事都依 着他们,这样就可以避免养成懒散的习性。懒散与空虚只有一纸之隔,因为懒散,就不想 有所追求,就会无所事事或不愿做事,就会胡思乱想,或者设法寻求消极的刺激,结果就 会慢慢变得空虚起来。因此,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养成孩子勤劳的习惯,在家务劳动中体验 到付出带来的喜悦忘却不必要的烦恼,消除他们那些切实际的幻想,从中获得乐趣,心灵 才会充实。 (2 2)学校方面。)学校方面。 我们不能把孩子的这种不利心理形成的和发展的原因仅仅归之于家庭教 育,学校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和发

13、展也起很重要的作用。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 计划地向孩子施加教育的场所。孩子在学校不仅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明确学习上的 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许多孩子看不到知识的具体作用和价值,就认为学的都是 没用的东西,他们不知高楼大厦不是凭空建起的,只有今天打下良好的基础,明天才能进 一步深造,才能活学活用。在校也接受一定的政治和道德教育,学习良好的为人处世的方 法,形成自己的科学世界观,世界观的形成对良好性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既教书育 人,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训练着孩子习惯于有目的、连续的、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激励他们奋发图强以拼搏精神刻苦学习,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教育他们读书能

14、使空虚者 从狭窄的经验天地奔向无限浩瀚的知识海洋,从中获得智慧、汲取力量,从而情绪高涨、 精神饱满,使空虚的心灵不断得到充实。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他们坚毅、顽强的性格特征。 孩子在班级体中生活,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以及集体活动等,对孩子性格的 形成都给予具体影响。但不是任何班级体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都发挥积极作用。班级必须在 老师指导下,有正确而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出合适的班干部,组织起领导核心;建立民 主气氛,发扬正气,能与不良倾向作斗争;对它的成员有严格要求,使集体成员既有积极 性、主动性,又能遵守纪律,才能促使该集体的成员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教师还应该通 过其他宣传教育方式,为孩子树立

15、英雄形象和先进典型,作为模仿的培养。椐研究,榜样 对孩子形成道德行为有启示作用、控制作用、调节作用、矫正作用。 (3 3)社会方面。)社会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适应并改变着环境,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性格。因此,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接受正确的道德原则的指导,并使它变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有 效途径。孩子的社会实践包括社会政治活动、各种形式的劳动、科技活动及其它实践活动 等等。组织孩子参见适当的社会政治性活动,可以使他们经受锻炼,提高思想觉悟,逐渐 培养起原则性、坚韧性,沉着、勇敢等性格特征;遇到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美化校园 及工农业劳动,不仅能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16、,并能从中 培养孩子从小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坚韧顽强、不怕挫折、实事求是等良好性格特征不可 缺少的措施;严格生活制度可以使孩子逐渐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养成生活与工作井井有 条的性格;在集体活动中,遵守一定行为准则的要求和接受集体舆论的影响,形成良好的 班风与校风,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也有作用。鼓励这些孩子多结交好朋友,多与人交往能 在相互启示、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中受到心灵的感染,使心灵充实。 (4 4)引导孩子自我纠正错误。)引导孩子自我纠正错误。孩子的世界本不是杂草丛生,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自我纠正错误,孩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孩 子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他们自己树立“雄心壮志”,自己确立远大而崇高 的目标,自己在行动中勇于克服困难,建立美好的自我意识。告诉他们不要凡事总会想得 到别人帮助,却恰恰忘了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依赖,于是自己便成了累赘。而是应该 反过来,求自己,这样自己就会真正找会自信。 四、帮助孩子走出心灵误区的必要性四、帮助孩子走出心灵误区的必要性 田地如果疏于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