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和模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218050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和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简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和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简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和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和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和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简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和模式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和模式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和模式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 于农业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况 我国 21 年的 农业保险试验,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相对于农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规模和比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仍然严重滞后。 农业保险发展的滞后状况主要表现为供求存在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 盾,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均严重不足。统计数据显示,自 1993 年开 始,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保险险种和农险机构、从业人员均在不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保险已经成为人们有效规避 风险的必要方式。

2、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外资保险 公司的大兵压境,人们的保险意识普遍提升,保险公司也借机大力 开展各类保险业务,我国保险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然而,这 种繁荣却无法掩盖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现实,与其他 险种热火朝天的状况相比,农业保险发展的不平衡性显得尤为突出。关键词: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我国 21 年的农业保险试验,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 相对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规模和比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仍然 严重滞后。农业保险发展的滞后状况主要表现为供求存在总量矛盾和结构 性矛盾,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均严重不足。统计数据显示,自 1993 年开始

3、,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保险险种和农险机构、从业人员均在 不断萎缩。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一直处在“两难困境”如果完 全按市场化经营的规则收取保险费,农民根本保不起;若按农民能 接受的价钱卖保险,商业性保险公司根本赔不起。这样,农业保险 的供求结构出现严重失衡。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根源探寻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长期严重滞后的深层次根源,在于市场 化经营和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不相适应。自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 我国的农业保险一直由商业性保险公司依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来提供。 这种市场化经营的方式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是不相适应的。具体而 言,两者的不适应性体现为:第一,农业风险的高度关联性与商业保险可保风险的独立性

4、和 随机性的要求相矛盾。保险要能够有效实现风险分散的职能,前提 条件就是要求“承保的风险必须是独立的随机事件”。这样,发生 了保险事故的那部分风险单位的损失,才能在所有风险单位中实现 有效的分摊。而农业风险中,“风险单位在灾害事故及灾害损失中 常常表现为高度的时间与空间的关联性”。2004 年初,在蔓延东南 亚的禽流感疫情中,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国疫点由 3 个增加到 49 个,发生疫情的省份从 3 个扩大到 16 个。在疫情肆虐的 50 天时 间里,中国总共扑杀了 900 万只家禽,中央政府用于禽流感防治的 各项支出超过 2.75 亿元,地方各级财政安排防治资金超过 5.54 亿元。 正是

5、由于农业风险的高度关联性,农业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散 不够充分,且容易形成农业巨灾损失,农业损失风险通常是商业性 保险公司很难独立承担和消化的。第二,农业保险中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选择风险 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单位的风险状况有差异, 而保险商品的纯费率是根据风险单位集合的平均损失率来确定的; 另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生产的特征使得保险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为逆向选择提供了更大可能。这样,必定导致高风险单位倾向于购 买保险,而低风险单位倾向于放弃购买保险,或者是鼓励原来的低 风险单位从事高风险的项目,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上升。此 外,受农业生产经营的自身属性的影响,

6、农业保险经营中的道德风 险也比较严重且难于有效制约。三、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探索对于农业保险制度的选择,目前有多种方案,其中之一是成立 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笔者认为成立这类机构没有太大的必要。从 上至下建立一套机构,成本巨大,而实质作用和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风险分散和组织经济补偿”,通过集合 众多风险单位,建立风险基金,对(少数)符合保险赔偿条件的风 险单位损失进行经济补偿。在本质上保险属于投保人之间的互助行 为。然而,政策性的经营模式由于存在大量的补贴,实际上使农业 保险原有的功能逐渐淡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日益成为农业政策的 组成部分,成为财政对农业单位实现收入转移支付

7、的工具”。政策性保险从风险管理功能向收入转移功能的转化,从全社会 的角度看,非但不能有效提高农业风险管理能力,而且由于逆向选 择理由,更容易“引导”农业风险的发生和损失程度的扩大,而且 过高的赔付率与管理成本,必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如果实行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财政未 必能承受。除去政策性保险公司,有两种保险模式或许会帮助解决中国现 阶段的农业保险困境。第一,合作保险。它是由面对同样风险、具有相同的保险要求 的人结合组成的保险组织,投保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状况和 模式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gl.复旦大学,1999.2、杜家廷.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J.农村经济与技术, 2002(3).3、王祺.我国农业保险面对的困境和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 2003(3).(单位: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