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建水利学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21098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建水利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建水利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建水利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建水利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建水利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建水利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建水利学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建 水利学论文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重点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随 后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诣社会,今年 2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 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诣社会专题 研讨班上,专门论述了和诣社会这个概念,指出要构建的社会主义 和诣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诣相处。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诣相处,有两个 重要的衡量指标,即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只要经济发展不超 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就可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做为自 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未来战略 资源

2、,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合理规划势在必行。 关键词:矛 盾 协调关系 结构调整 保障措施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 的国家,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有 15 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低于严重缺水线,有七个省区人均 水资源量低于 60 M3,全国农村有 2000 多万人饮水困难,水资源供 需矛盾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于水资源综合利用应充分协 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运用综合保障措施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实 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诣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诣相处。 一、 我国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1、 水资源贫乏,

3、供需 矛盾加剧制约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 资源 2200M3,人均水资源居世界第 119 位,世界人均水资源 8800 M3,是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个国家之 一,据专家预言, 2010 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2030 年我国 人口达 16 亿,水资源缺口 400500 亿 M3,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 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大,水资源供需之间 的矛盾显现,造成工业生产停滞、城市供水限时、据统计: 80 年代全国缺水城市 236 座,缺水量 1200 万 M3/d,90 年代全国缺 水城市 300 座,缺水量 1600 万 M

4、3/d,2000 年代全国缺水城市 450 座,缺水量 2000 万 M3/d。加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业人 口约占 70%,而在广大农村节约用水观念普遍不强,农业用水利用 率相当低,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资 源型干旱导致广大农村农作物减产绝收、农村饮水困难、农民收入 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无 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是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最 大桎梏。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我国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经济发展组合状况不理想,我国降雨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 降雨量南方比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 1000mm,而北方内陆地区

5、 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 400 mm,这种降雨分布的区域性差异 导致水资源分布南北不均衡,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长江流域及其 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 81%; 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635%,而水量仅 占 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重,这种南北水资源 分布不均衡造成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 我国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 响,全年降雨在年内时间分布极不平衡,降雨呈明显的季节性,其 中 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 6、7、8 月内,汛期降雨强度大、雨量 太过集中,往往地表径流汇聚而引发洪涝灾害,当降雨集中的汛期 过后,工农业用水量依然巨大,

6、因水量大部份都集中在了汛期,水 资源集中期偏离农业用水集中期,水资源供需矛盾显现,季节性缺 水严重,降雨的季节性造成灾害的季节性,大洪之后又遇大旱,汛 期抗洪汛后抗旱,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3、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 源利用分配不合理 我国目前水资源的开发极不合理,局部流域内上 游不顾下游,左岸不顾右岸,拦河修坝截流,在上游对水资源进行 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在上下游,左右岸分配利用不合理, 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流域之间, 水资源丰富的流域,用水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而在水资源贫乏 的流域却是河流断水,水库干涸,无水可用,连最基本的生态环境 用水都无法保障,流域之间

7、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建议国家加强 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保证水资源在流域内、流域之 间的合理配置,综合考虑流域内、流域之间的用水需求,科学配置、 合理调度,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污染严 重形成水质性缺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 年加大,近年来全国污水排放量达 600 亿 T,其中绝大部分未作处 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全国 700 多条河流中,有近 50 河段水域污染 严重,水污染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生活水资源总量因河湖水源污 染而不断减少。 5、 各种用水需求不合理,导致生态 破坏 我国北方的高纬度地区由于长时间的持续干旱,用水相当紧张, 工业用水挤占

8、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用 水濒临枯绝,如果这样无休止的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不合理的配置 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比例,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 造成极大的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绿洲萎缩、草场退化、 土地沙漠化严重,目前我国沙化面积已扩展到 1743 万 KM2, 占全国面积的 182%,而且年扩展速度呈增加的趋势,由 20 世 纪 70 年代的 1560 KM2 增加到 90 年代末的 3436 KM2。 目前我国有些缺水区,为了保证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对地下水开采过度, 全国超采地下水约 74 亿 M3,形成了 160 多个地下水超采区,导致 地下水位降低海

9、水倒灌,地面下沉,地下水盐碱化严重。二、 科学合理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础 我国水资源贫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 展,用水总量也在不断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曾加剧趋势,对水资 源进行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势在必行,只有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 水平,即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又不能开发过度,即要服从于经济又不 能破坏生态环境,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限度 内促进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而对水资源的开发应

10、立足长远,不仅要为当前经济发展服务,还 应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不能对水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应充 份考虑子孙后代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经济可 持续发展是目的 我们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目的就是 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只有经济高度发展,物 资产品才会不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才会不断增强,因而我们应大力加快国家的经济发展,当然经济发 展并非速度越快越好,应控制好这个度,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超过水 资源的的承载力,水资源开发过度必将导致生态系统造受破坏,经 济发展会出大问题,经济发展会倒退,会出现回过头来搞治理,因 而经济发展速度一定要合理,

11、以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 展。 3、协调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 可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础,经 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我们应积极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 顾此失彼,育目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经济发展一定不 能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内促进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必然 会制约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大力促进经济发展,而不能 制约经济发展,科学协调好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 三、 综 合保障措施 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科学规划、合理应用,采 取综合措施充分缓解

12、各种矛盾,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经济健康、 快速、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有行政措施、法律措施、工程措施、 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1、行政措施 国家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运 用行政手段来合理引导,调整国家工农业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 调整,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健全适合我国水资源 现状的产业结构模式,我国目前单位产值工业耗水少于农业耗水,国家可以适当提高工业比重,在经济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降低水 资源需求总量,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时对于工业、农业结构内 部进行产业转化,鼓励农民向节水型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 渔业、林业、牧业等低耗水型农业,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对工业企 业中高耗水低产出

13、,强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工 业项目进行政审批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环境生态效 益,科学分析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对于超过水资源承载力的项目不 充许上马,国家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水资源供需的总体平衡。2、法律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 染防治法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积极参予水土保持,水污染 防治,依靠法制节水,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但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管 理法律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依法治水必须以法律为基础,这 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应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建设, 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3、工程措施 我国降雨因分的的区 域性,致使地区之间水资

14、源不平衡,相对而言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 贫泛,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农业干旱性 缺水、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超采,水资源环境恶化越来越 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了从根本上缓和我国区域性的干旱 灾害,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兴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必须的 (如:南水北调工程),以缓和北方地区的资源性缺水,实现水资 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南北地区经济同时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降雨在时间上分布 上极不衡,呈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缺水严重,在降雨集中期因降 雨强度大,降雨太过集中往往引发洪涝灾害,降雨集中期过后由于 雨量希少而引起旱灾,为缓解

15、这种季节性旱灾,应在流域内兴建小 型灌溉工程,在降雨集中期蓄水用于降雨集中期过后灌溉之用,除 水害兴水利,同时还可以结合发电、养殖开展多种经营,活跃地方 经济。 4、技术措施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一般只有 3040%, 生产单位粮食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 225 倍,农业用水占全国 用水总量的 70%,水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因此应积极推广节水灌 溉新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如滴灌、喷灌比传统的漫灌水资源利 用率要提高约 1020%,可以大量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我国工业水资 源利用率偏低,用水浪费严重,据统计资料,日本每增加一万美元 GDP 耗水 208 M3,美国为 514 M3,中国则高达 5

16、045 M3,是美国 的十倍、日本的 24 倍,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差在科学技术,我们应依 靠科技进步,大力进行工业部门的技术革新,发展节水型工业,充 分发掘节水潜力,降低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依靠技术措施,发展 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而努力。 5、经济措施 运用经济措施节约水资源,我国水价格偏低也是水资源浪费的一 个原因,过低的水价不能充分约束公民节水,应适当的提高水资源 价格,运用经济措施对水资源进微观调控,水价提升不单单是一个 价格问题,还可以有利于公民养成一利节水观念,当然水价也不能 调得太高而加重农民的负担,水价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即不 能加重农民的负担,又要为超额用水而付出代价,运用经济措施节 水是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