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时代的ondemandyou惑-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208463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时代的ondemandyou惑-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子商务时代的ondemandyou惑-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子商务时代的ondemandyou惑-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时代的ondemandyou惑-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时代的ondemandyou惑-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子商务时代的 on demand 诱惑 - 论文 关键字:时代 电子商务 诱惑 n deand 当 ib 公司在 1996 年喊出“电子商务”的口号时,也许除了他们自己,没人相信这 个概念在其后会带动整个 it 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当我们还沉醉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 巨大惊喜中时,ib 却又以“e-business n deand” 勾勒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三阶段的蓝图。n deand 的召唤 在电子商务的第一阶段,网络只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企业们纷纷 “上网”建立主页,用户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虽然它们中的绝 大多数充其量只能算是印刷品的复制品而已,但这已足以令刚刚

2、触网的人们兴奋不已。而 在电子商务的第二阶段,企业将内部的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整合在一起,就实现了真正的 在线交易,而用户则享受到了互动的快乐。但这样就够了吗? 用户进一步希望自己的需 求能够得到企业的及时响应。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是企业的重 要竞争力之一。而这即是 e-business n deand 的目标,让企业在完成了自身内部的整合后, 进一步实现与主要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的系统和业务流程的端到端的完全整合,这样 企业就能在面对客户的需求、市场的转变以及外来的威胁时,迅速做出反应。 e-business n deand 将会如何改变这个世界?现在做出种种预测似乎总

3、是想像的成分居多,难以令人 信服,但我们看到了电子商务此前所引发的一切。我们从网络上获取了从未如此之多的信 息,还可以上网买书、交费、炒股ib 公司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可能很多 人已经忘却了它曾经的落魄,90 年代早期,华尔街的投资者叫嚣着要将其分拆成无数个“baby blue” 。ib 通过将自己变成一个电子商务的企业以及帮助别的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才 重振辉煌。当“电子商务”将 ib 从濒死的边缘拉回后,当我们看到农民通过网络销售自己 种的辣椒时,我们又怎能去置疑 e-business n deand 蕴含的魔力,以及将对我们生活方式的 再次改变。 解读 n deand 显然现有的

4、异构、分散、孤立、复杂性与日俱增的基础架构 (perating envirnent)无法实现 n deand 的理想,企业需要重新构筑一个 n deand 的基础架 构,而这需要四个要素。无可置疑整合是首当其冲; 其次是整合本身所要求的一个开放的 标准; 除此之外,在技术层面也需要两种支持: 可以使分布在计算机中的资源真正实现随时 随地共享的虚拟运算,以及让企业将精力投注在商业运作而非复杂的系统之上的自主运算 (autni puting,让 it 设备能够像生物体一样具有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 。 看 上去,这个新的基础架构使企业在业务流程和底层的技术架构这两个层面发生了改变,不 仅

5、如此,这两者的接合又会引发企业在购买以及管理计算力方面的另一个变化。当虚拟运 算运用在互联网上时,遍布在各处的计算力资源就可以变得像公共设施一样,企业在需要 时像用自来水那样打开笼头即可,并且只为自己所用的部分付费。这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 但曾经企业使用电力就必须自己建立发电厂,这同我们今天自己购买并管理 it 系统的情形 何其相似。既然今天我们可以对电力、自来水、天然气做到按需取用,那么计算力的随取 即用也不是一句空话。 无疑,e-business n deand 的实现需要非常多的技术创新来支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仅仅将其理解为一个技术层面的远景。当 gerstner 展望网络计算时曾

6、说过“it ill reate inners and lsers” ,他似乎已经看到了 ib 翻牌的机会。虽然每一次技术的创 新都会成为企业盛衰的转折点,但毕竟技术与商业不是一回事,技术只有同企业的业务运 作连接起来才能创造价值。 正因为如此,e-business n deand 最重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所 要搭建的 it 架构,而是其中所包含的那些商业策略以及商业文化,以及这种将 it 技术融入 到商业血脉中的做法,而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运作的模式。通过 e-business n deand,人 们可以真正理解网络所带来的价值,而 it 企业则可以重新思考该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 必然的 n d

7、eand 有人说 ib 善于将普普通通的东西包装成一个玄之又玄的概念,笔者曾经 也这么认为。但当深入其中时就会发现,ib 每次提出有关电子商务的概念都非凭空想像, 都与计算力的改变紧密相联。电子商务缘起于网络计算,电子商务 e 代则是在 erp、r 的兴起之后,而网格计算则直接催生了 e-business n deand。所以这些概念的背后其实都有着强 有力的科技支持,并非海市蜃楼。 计算力的改变对应用方式的影响是一种必然。其实当 建立在开放协议之上的网格计算试图实现互联网上的资源共享时,人们必然会要求从互联 网获取更多的好处与方便,e-business n deand 的出现顺理成章。其实即

8、使 ib 不提出来,也 会有其他公司提出来,只不过不会叫 e-business n deand 而已。 e-business n deand 并不是 灵感迸现的科幻故事,其中很多设想及技术方向都是 ib 公司以前在不同的场合屡次提及的, 而且也是 ib 乃至 hp、sun、irsft 等许多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只不过大家的叫法不同而已。 ib 今天所做的其实是总结概括。正因为如此,它才能让人 们感到放心。 e-business n deand 的脚踏实地还表现在 ib 公司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在 e- business n deand 战略中不那么显眼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出人意料地率先以自己的 t

9、hink 战 略来与之呼应。think 战略的核心“为商业优势而创新”这句看上去更像是 e-business n deand 终极目标的口号,是个人电脑事业部想要通过帮助用户管理 p 系统、节省支持 p 系 统的费用、为用户提供应用新技术的专业技能等一系列方式,来改善客户对 p 的总体拥有 体验的宣言。同时,其 thinkvantage 技术中的 rapid restre p(快速恢复 p)技术则屡屡被 palisan 作为自主运算的典型拿出来宣讲。服务器、存储和软件等其他部门也推出了支持 e- business n deand 的产品。软件部门发布了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挖掘特点的新 db2 数

10、据库、 能够预见将来存储要求并随之分配资源的 tivli 产品,并且全面拥抱开放标准的中间件产品。 而 bladeenterib 的刀片服务器作为未来的网格计算的硬件平台,则成为服务器部门的 一个亮点。 旧瓶与新酒 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 e 代到现如今的 e-business n deand,ib 的“电子商务”这杆大旗始终没变。不过再好的东西吃得太多也难免会腻,因此才有了“2002 财富年会”上“ib 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的诘问。电子商务过时了吗?的确,电 子商务已经谈得太久,以至于很多人对这个词麻木了。但是这并不是应该放弃它的理由。 企业已经充分运用互联网提高竞争力了吗?企业都已经实现电

11、子商务了吗?好像还没有吧。 所以电子商务这个旧瓶的价值依然存在。 但旧瓶只有盛上新酒才能始终保持吸引力。电子 商务作为 ib 公司的一个长期战略,大方向是既定的,ib 也在不断地为其注入新的血液。当 然这种变化并不是为了变而变,而是 ib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的变化,自然而然做出的调 整,这点前文已有论述。 对于 ib 这样的国际公司来说,类似于 e-business n deand 这样的 大战略都是全球性发布,但其提出更多地是根据北美和西欧的发展状况。那么对于中国的 意义又何在呢?其实相同的问题在 ib 提出电子商务、电子商务 e 代概念的时候也存在,只 要回头看看这两个概念对于中国所产生

12、的影响,那么也就不难想像出 e-business n deand 将 在中国掀起的波澜。 n deand 一波三折的中文名 在中国,e-business n deand 最早对媒体 亮相是在 2002 年 11 月 15 日的“ib 2002 开发者大会”上。也许是 e-business n deand 负载 了 ib 公司太多的理想、包含了太多技术与非技术的层面,以至于一时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 汉语词汇,据说“按需的电子商务” 、 “随取即用的电子商务”这些完全忠实于英文原意的 译法都未得到周伟火昆的欢心。直到周伟火昆找到了“与时俱进” 。 仔细推敲 e-business n deand 后,

13、会发现其最核心的东西是“变” ,强调所有的一切都应为企业能够及时应对外 界环境的变化而服务。这同“与时俱进”的确是不谋而合,而无论“按需”还是“随取即 用”都没有触及 e-business n deand 的本质。n deand 这个英文名称源于 gerstner 时代推动 其 igs 部门(ib 公司全球服务部)按需购买的 e-suring 策略,所以当后来扩展成 ib 整个公 司的战略时,似乎就不那么合适了。周伟火昆显然不愿勉强,毕竟中国人讲究一个名正言 顺。 有人说大的企业好,有人说小的企业美,有人说快速是 ney,有人则说大的企业稳 健。那到底哪种经营模式才是最好的呢?当发生了那么多事之后,我们看到市场上的赢家 不一定是大的,不一定是小的,不一定是快的,不一定是稳健的,而是能够适应市场变化 的公司,就是我们所说的 n deand 的公司。 摘自 2002 年 11 月 22 日 ib 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火昆先生于 ib 中国有限公司个人电脑事业部“think 战略发布 会”上的讲话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 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