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华普)语文试卷+答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08343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华普)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华普)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华普)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华普)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华普)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华普)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华普)语文试卷+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第第卷卷 (阅读题共(阅读题共6666分)分)一、一、 (9 9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审美到审善从审美到审善江 岳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已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但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在当下社会生活中,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的语境下,文学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的可能性已显现在历史的天平上。古人常将“道德文章”连用,文以载道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如何高扬道德之善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样的道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熟知并非真知,我们恰恰常在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陷入迷津。试以春晚著名小品不差钱

2、为例,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典范,它博得了许多人喝彩。 不差钱艺术地浓缩了中国当下诸多负面文化滋生的生活图景:“小沈阳”拿红包合谋欺蒙顾客,红包文化、面子文化、关系文化、吃喝文化、模仿文化等浸透在维妙维肖的表演中,博得了一阵阵笑声。但这笑声与其说是喜剧的不如说是悲剧的。善的迷失已使人浑然不觉地陷入到 “愚乐”状态。在当前严重的道德滑坡状况下,小品缺乏对负面文化自觉的艺术否定,因而有毒;但它艺术地浓缩了真实的生活,提供了一部当下严重道德滑坡状况的形象教材,引人警醒。当“搞笑”作为诗意贫乏的代用品风行天下,许多以营利为目的的“三俗”快餐产品涌现,推动物欲、肉欲泛滥之时, 不差钱让我们意识到“盲人骑瞎马

3、”的善的迷失,这有警示意义。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毒奶粉”、 “瘦肉精”、 “地沟油” 、 “染色馒头”、 “牛肉膏”等一系列危及民生国计的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防盗防毒,防不胜防,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被一点点吞噬,这一切表明,善的迷失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增强文学中的善,也就是增强文学建构人心的力量,文学是人学,这应是当下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出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意味着文学发展的新一轮的否定之否定。近些年来热闹的文学争论中,由于思维与实践的惯性,往往导致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反复发作和折腾,走不出从一种片面到另一种片面的怪圈。这里所谓简单的否定即倒洗澡水时总是将小孩子连同脏水一齐倒

4、掉,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排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所谓简单的肯定即捡小孩子时又将倒掉的脏水连同小孩子一道捡回,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排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入乎侧重审美自律的“内”与出乎侧重社会历史他律的“外”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如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来看,它在我国古代有着“厚人伦、美教化”,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至魏晋南北朝,重心则逐步向内移,开始从声律、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进行诗歌艺术自身价值的探索,而唐诗正是在汲取这两方面的营养的基础上,兼容统一前两种艺术形态,才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的文学标准,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这也对

5、我们当下建构理想的文学有重要启示。在文学发展中,似乎有一个规律性的周期;一个正确的思想、一种有益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开头矫枉过正,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带来“深刻的片面”,而后又引发否定之否定的“文学轮回”, “适度”总是要以“过度”为代价,才能克服两方面的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从而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得以螺旋式上升。(选自2011年09月27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1下列关于“审美”与“审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文学必将从“以审美为中心”发展为“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B古人强调“文以载道”,

6、人们也熟知高扬道德之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而不是真知,因此当下文学中的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C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侧重审美自律与侧重善的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D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以审善为中心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才能克服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2下列对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第一段作者肯定了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获得的应有地位,但同时严正指出,在当下的社会生活和语境下,善被边缘化了,善的迷失将使审善议题出现在历史的天平上。B第二段有古及今,确立了“高扬道德之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一中心论点,第三段以不差钱为例深入

7、剖析,第四段扩大论证,直指当下善迷失之严重,令人警醒。C第五段站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高度,审视了近几年文学争论的片面化怪圈,指出“适度”总是以“过度”为代价,才能达到辩证的整合,使文学发展得以螺旋式上升。D文章运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论证结构,通过对以不差钱为代表的“三俗”快餐作品的批判,总结出了文学发展的周期性规律。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善作为道德文化最重要的一环,植根于人性深处,关注着人何以成为人这一根本问题,文学是人学,也就不能不受善的制约。B在新的历史阶梯上,善应当重新成为文学价值判断的重要的标准,由此出发,我们就能对那些走红的作品

8、说“不”。C文学发展的新一轮否定之否定,就好比捡小孩子时不能将倒掉的脏水一道捡回,或者当初就应该看好孩子,只倒脏水。D唐诗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既注重文学自身之美,又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二、二、 (3232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 ”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会赵王伦诛淮南王允,收允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

9、荣平心处当,多所全宥。及伦篡位,伦子虔为大将军,以荣为长史。初,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冏擅权骄恣,荣惧及祸,终日昏酣,不综府事,以情告友人长乐冯熊。熊谓冏长史葛旟曰:“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 ”旟曰:“荣江南望士,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 ”熊曰:“可转为中书侍郎,荣不失清显,而府更收实才。 ”旟然之,白冏,以为中书侍郎。在职不复饮酒。人或问之曰:“何前醉而后醒邪?”荣

10、惧罪,乃复更饮。与州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恆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及旟诛,荣以讨葛旟功,封喜兴伯,转太子中庶子。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凡此诸人,皆南金也。 ”书奏,皆纳之。六年,卒官。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依齐王功臣格。由是赠荣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帝为晋王,追封为公,开国,食邑。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

11、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子毗嗣,官至散骑侍郎。(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及伦败,荣被执,将诛 执:逮捕B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 殷:繁多C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 易:掉换D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 表:表达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例拜为郎中 不足为外人道也B以情告友人长乐冯 属予作文以记之C且居职日浅 且相如素贱人D家人常置琴于灵座 当其欣于所遇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顾荣是吴国人,其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一家三代都

12、曾做吴国官员,后来他又入齐做官。B顾荣在审判淮南王司马允被俘的僚属时,能够公正地判罪,最终使得很多人得到赦免。C顾荣任大司马主簿时司马冏骄横会引来杀身之祸,便托冯熊转告葛旟,最终葛禀告冏。D顾荣认为当时南方的土人没有完全得到任用,于是向皇帝上书举荐人才,皇帝都采纳了。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译文:(2)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89 9题。题。秋雨夜眠【注】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13、。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8结合全诗分析老翁“安闲”的特点。 (4分)9诗末“霜叶满阶红”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 。 (5分)(1)见贤思齐焉, 。 (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依依墟里烟。 (王勃滕王阁序 )(5)青冥浩荡不见底,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4、)(7)有志与力,而又不懈以, ,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小楫轻舟,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三、三、 (2525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犁耙是农耕的一种符号犁耙是农耕的一种符号孙本召(1)住在乡下,和植物走得最近。因而,勤劳的庄户人变戏法似的用木料制作了许多精致的农具,以此来丰饶自己的凡间生活。(2)偏僻的墙角里,独具内涵。这里没有什么风景,但足可以浏览到历史的影像,这是一种尘封起来的某种香醇的记忆,老酒一般。细数每家的院落,悬挂的弯镰,突兀的铁叉,蜗居的油篓,半蹲的木犁,倒竖的齿耙各种农具应有尽有,这里,就是一个小型的农具展览馆。(3)农具的舞台在田野

15、,这无边的剧场,终年活跃着一支知冷知热的乡村文艺兵。高矮不一,胖瘦不一,但责任相同,思想一致。这种演出,也是有时段的,地域的。我的故乡在淮河流域,这里是一碧千里的平原,祖辈的脚呀,根呀,命呀,名呀,都扎根于黑黝黝的土壤中。一季丰收,一年希望,一代成长(4)天还未亮,露水醒了,两三颗星星也醒了,我还睡着,父亲的咳嗽开始了,接着是一阵窸窸窣窣。那是父亲牵着我家的那头母牛“秀秀”去饮水了。父亲的体贴从昨夜就开始了。牛槽里的麦麸还散发着清淡的芳香,夜间,添加的细碎的草茎也无影无踪了。播种的季节,讲究的是墒情,尤其是秋季,种植麦子的档期,水稻田的土壤潮湿沾粘,犁耙起来更要全力以赴。一天的犁耙是一场硬仗,秀秀和父亲不约而同地备战着。(5)骄阳下,父亲古铜色的脸,浸润的衣衫,沙哑的吆喝,弯曲的脊背,低眉的秀秀,木制的套辕,紧绷的缰绳,锃亮的犁铧,组成了一幅远古的岩画。(6)土地是农人的第二个女人。一块好地就是一个好女人。 “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 ”土地是农人的面子。每一季庄稼都是农人的一次新婚。那些在父辈的汗水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