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乌鲁木齐高三二模地理答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05533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乌鲁木齐高三二模地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1年乌鲁木齐高三二模地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乌鲁木齐高三二模地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乌鲁木齐高三二模地理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鲁木齐地区乌鲁木齐地区 20112011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题 号12345678910111213答 案ADBBCACBCABDC题 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 案CADBCDBCAABD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无特殊说明每空 1 分,共 50 分) 26 (1)西北 南美 秘鲁寒流(2)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南 (3)0 米hQ250 米 500 米hQ750 米(4)甲 甲27 (1)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2、(3)生态环境破坏,土壤盐碱化。 (4)A 区域 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不利:春旱、夏涝、寒潮(低温冻害) C 区域 有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气候干旱,降水少28 (1)海外产业转移,最初多集中在珠三角区域;随着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 兴起, (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开始向这些地方转移;(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 面成本的上升与环境的恶化) ,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或答: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沿海经济圈向中西部转移的局面) 。 (2)促进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 业)

3、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有利 影响 2 分,不利影响 1 分) (3)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加强彼此的分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避免恶性竞争和 重复投资,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益,合理配置各城市功能;区域内不同地区间优势互补, 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4 分)29 (1)南风或偏南风 (2)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城市的边缘地区 (3)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4)合理。对外交通运输线布局应以不干扰市区交通为原则,铁路线从城市边缘通过, 布局合理。 (5)丰富的铁矿(煤炭)资源; 交通运输便利(铁路) ; 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对 居民区大气污染少; 丰富的水源; 城市外围,地价便宜,适合建大型工厂(任答三点)30 (1)自然 人文(2)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 (3)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 分) 劣势:旅游景点分散,交通不便,配套设施的不健全,远离客源地,季节性较强 等。 (4 分)31 (1)太平洋 印度洋 消亡 (2)B C D E (3)地震震中距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更近,震源更浅,不少建筑物在上次强震后尚未 来得及修复。32 (1)低 热 岛屿 临海 (2)物种丰富 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 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 生存环境 人类过度捕杀 (3)普遍性 共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