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课件(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88262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课件(3)(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 四 首归 园 田 居(其三)使 至 塞 上渡 荆 门 送 别游 山 西 村归园田居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名潜,字元亮自称自称“ “五柳先生五柳先生” ”世称世称“ “靖节先生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五柳先生 传传诗歌诗歌归园田居归园田居饮酒饮酒最为出名。最为出名。归 园 田 居(3)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按节奏读: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

2、为不善劳作, 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 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 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 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请你说说诗句的意思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说?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旨,点明了作者 的志趣?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 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

3、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 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1表现了诗人愉快 恬淡的心情 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 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 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 境醇美。反映的深刻思想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 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 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表现感情特点: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 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 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 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 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 至 塞 上使 至 塞 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

4、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 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 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 胡天的上空。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 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 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 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找出本诗的对偶句,写景句。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1 你从诗中的语句看到了什么画面呢?具体说说。你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写得好 吗?为什么?1 诗中有画。有线条、有构图、有色彩。2 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 人被排挤受命赴

5、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对 塞外大漠风光的描绘,融情于景,表达了自己 的孤寂情绪。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 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 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 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 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 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 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渡 荆 门 送 别

6、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文解释】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 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 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 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 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 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 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 之情。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 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诗文

7、赏析】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 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 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 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 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 时,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 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 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 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 的光彩。 游 山 西 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在一

8、个丰收的年景,我受到邀请去 山西村。在途中,看到美好的景致,山重水 复,路疑无而实有,柳暗花明,景似绝 而复出,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正临近社日,村民们衣着简朴 吹萧打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今后如再有时间乘月色出游,说不 定会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的。1、本诗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 展示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 请从诗中找出这些句子。2、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体味、积累: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 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 写的是山绕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 的景象。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 往往蕴含着希望。诗歌写了诗

9、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 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 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恋恋不舍之情。本诗紧扣“游”字来写,反映的是乡间生 活,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叙述的,诗歌表现 了诗人对农家纯朴风俗陶醉、留恋之情。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 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 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中的三、四两句,尤其写得流利生动, 已经成为生活中广泛流行的成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 诗应作怎样的理解?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 发? 答: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 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 在遇到 挫折,身处逆境时,要充满信心,振作起来,就能 摆脱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这首七言律诗描写身边的田园风光 农村习俗,写得清新自然,情景交融。特别是三、四两句,不仅描写村庄的自 然景物,而且富有生活哲理。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是,字 务观,自号,朝著名诗人,现存诗 首。 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 ,”;写农村一片富 足景象的句子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