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复习资料27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86969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复习资料27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4高考复习资料27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4高考复习资料27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4高考复习资料27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4高考复习资料27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复习资料27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复习资料27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第十二单元 第27讲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 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 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朝实行 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第十二单元 第27讲2.程朱理学 (1)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 道德直接联系起

2、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 下之定理”。“二程”还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 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 “理”。第十二单元 第27讲(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 据的教科书四书章句集注。(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 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第十二单元 第27讲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 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

3、称为“心学”。(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 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王阳明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 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第十二单元 第27讲【易错扫描】 (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 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 “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 元代开始的。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不是“理”“气”

4、 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 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是理学的功劳。第十二单元 第27讲【温馨提示】 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 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 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 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辨析提高】 对于理学和心学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借助图 示进行形象记忆,如下图:第十二单元 第27讲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1)明朝后期,道学家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

5、的神圣, 李贽则自称异端,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2)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其思想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2)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第十二单元 第27讲“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 人民的基本权利,这些主张抨击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 成了 经世致用思想。(2)顾炎武通过实地考察,写成 天下郡国利病书。该书 记述了山川形势、

6、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第十二单元 第27讲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王夫之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 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2)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 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主观 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 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十二单元 第27讲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并不是完全否定儒学思想。对于儒 学思想中需要或可以继承的并没有否定,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2)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就是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 芽的出

7、现,因此具有一定的反封建和民主色彩。【归纳总结】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 想的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 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无法从根本上突 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3)【易错扫描】 (1)李贽虽然被认为是“异端”,但他只是反第十二单元 第27讲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的民主思想。 【思维延伸】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 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

8、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 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他们所 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第十二单元 第27讲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 ”“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 发点是 (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 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精神统治工具,其根本出发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答案 A第十二

9、单元 第27讲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 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 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解析 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明末清初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在当时清朝的专制皇权 不断加强的同时,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 D第十二单元 第27讲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 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 在 (

10、 )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君主专制 受到批判 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 B. C. D.第十二单元 第27讲解析 李贽的思想强调尊重人的自然欲求,主张男女平等, 体现了民本思想和复古思想,正确;则体现了一种开新的 思想;在强调古代思想精华的同时,还强调了新的思想, 也属于“复古开新”。所以均符合题意。答案 D第十二单元 第27讲核心突围 技能聚合核心突围 技能聚合第十二单元 第27讲一、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有何主要特点?我们应该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原因:(1)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 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11、的政治需要。(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 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文化的进步。(3)思想上, 是北宋初期“重文”思想解放的产物。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2.主要特点(1)宋明理学是思辨化的儒学。“二程”和朱子的“天理” 、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 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另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把儒家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由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宋明理学与 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 上;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

12、哲学的表达。第十二单元 第27讲(3)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 个新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如借鉴佛、道的传教谱 系而建儒学的“道统”;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 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3.评价:(1)理学是宋明儒学的主流,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理学重视意志力量,注重气 节、品德等,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理学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 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第十二单元 第27讲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 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

13、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礼材料二 朱煮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第十二单元 第27讲材料三 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 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 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王文成公全书材料一表明了朱熹的“天理是万物本原”的 思想,材料二表明了朱熹的“格物致知”和王阳明的认识论, 材料三表明了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以上材料共同印证 了与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是更加思辨化、

14、哲学化和佛学 化的新儒学体系。第十二单元 第27讲【辨析提高】 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比较学说 角度 “二程”理学朱熹理学王阳明心学“理”的不同理解“天理”是万物的本 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理和气浑然一 体,不可分离;主张理先气后“心即理也”,人心 是万物的本原;提 出“致良知”学说“理”的共同认识“理”和“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根本目的都是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 依据内在联系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第十二单元 第27讲二、与传统儒学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有何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 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

15、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 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进步主张。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提出君主 是“天下之大害”的主张;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 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第十二单元 第27讲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政 策,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 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 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第十二单元 第27讲黄宗羲原君材料三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 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大治,还提出“保天 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他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提 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知。中国思想通史材料一表明了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标 准的思想,材料二表明了黄宗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