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对新世界的实用性_哲学理论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7134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对新世界的实用性_哲学理论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哲学对新世界的实用性_哲学理论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哲学对新世界的实用性_哲学理论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对新世界的实用性_哲学理论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对新世界的实用性_哲学理论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哲学对新世界的实用性_哲学理论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近代以降,哲学不再沉缅于对超自然的神的世界的执着,却走向对永恒、内在、终极的知识 世界的痴迷。杜威指出,近代哲学的目标“则在于获得关于永恒的、内在的、必然的事物之 知识,这种知识是如此首要的和如此终极的,只有它能给予更低形式的认识对于真理所作出的 要求以可靠的支持” 。永恒(Eternity),在中世纪既指存在于时间之外的上帝不受时间限制, 是超时间的,却又是时间的创造者;也指在时间之内的上帝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永恒的。 到了近代,哲学家们把永恒一词留给了时间之外的“存在” 。内在的(Internal),也就是固有的, 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是

2、不假上帝而为永恒的存在所拥有的。终极的(Final),也就是最高的、 最好的、最后的,没有任何条件的。无疑,近代哲学,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在试图为获 得这种永恒、内在、终极的知识而提供最可靠的基础。所谓永恒的、内在的、终极的知识 世界成为哲学家孜孜以求的世界,而变化的、表象的、当下的俗世生活仍然为哲学家们所忽 视。殆至现代,哲学仍然在忙于研究知识的条件而忽略知识的后果,人的当下生活依旧进入不 了哲学所谓的大雅之堂。故此,杜威不无忧虑地写道,“如果哲学不管科学和重要人生事务上 的变化情况,继续忙于研究知识的条件问题而忽略知识的后果这个重要问题,那么,哲学能做 什么呢?”令人忧虑的是,如果哲

3、学继续执着于把“知识的可能性问题”作为研究目标,其 便只会随着实际知识的不断增加,把自己局限成为兜售“知识之基础”的哲学的供应商,只会 造成不同哲学之间的冲突、混乱与无用。如果哲学继续把自己打扮成为知识合理性的“辩 护人”和知识合法性的“法官”,其便越来越由生活的前台而退居幕后,丧失了“追求智慧” 的本性,也就根本担当不起“应用已知的去指导人生事务”之大任了。这样一种哲学,除了成 为堆积各种知识的基础配件的“仓库”和“容器”之外,还能成为什么呢?这样一种哲学,除 了名字叫做哲学之外,其实她一无所有!这样一种哲学,除了其顶着“爱知之学”之外,其实她 一无所知,一无所爱,一无所用!哲学远离人的俗世

4、生活的后果,就是不断地把自己蜷缩在所谓 学究的“象牙塔”之中而失去生气,把自己同鲜活的实践隔离并最终“为一般民众不信任”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忙着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在这一点上,杜威与马克思 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杜威认为,对民众而言,哲学需要关注的不是跟现实丝毫不搭界的玄思 抽象的问题,而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涵盖着俗世生活的所有方面,那 些家庭的、工业的、政治的生活,如此等等,无不涵摄其中。就家庭问题而言,自古希腊以来, 家庭往往是与公共领域相对立的私人领域,因此难以步入哲学的话语之中。工业的问题也往 往被划入科学管辖的范围,哲学是不能问津的。至于政治的问题,

5、自然是政治学的领域,哲学 不适合僭越。于是,哲学仅仅把自己的地盘限定在纯粹的“知识”问题上。而当现实生活中 的这些问题发生时,“哲学多半使这些问题退居于比较所谓知识问题更次要的和从属的地位” 。面对鲜活的、当下的、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哲学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袖手一隅的“旁 观者”,而不是介入现实生活世界的“参与者”,哲学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侃侃而谈的“反思 理论”,而完全忘记自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行色匆匆的“实践者”了。令人高兴的是,面对哲 学的种种困境,哲学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康德发现,要想改造哲学,使哲 学走出困境,仅仅靠理论的理性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所以他隆重的推出了“实践理

6、性”, “实践理性一般而言是指向目的的能力”,既然我们更多地作为理性的主动者而不是理性 的认知者,因而实践理性对于理论理性是具有绝对优先性的。胡塞尔也看到,纯粹的现象学对 于人的当下生活而言,是根本于事无补的,故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认为“生活世 界总已经在那儿了,先于我们而存在,而且是所有实践的基础”,因为生活世界在任何意识 行为之先就已经被给予了我们,所有自然科学的客观知识都是以这个生活世界为源头的。逻 辑实证主义者相信,哲学已经陷入模棱两可之中。而科学可以作为一切知识的范例,“没有哲学所专有的特殊的认知方式,事实问题只能由科学的经验方法决定”,根据这种坚定的信念,它 要求哲学也应

7、该具有精确性和客观性这样的科学标准。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哲学并不呈现实 在的图像,它既不能说明,也不能演绎任何东西。哲学与其说是一种理论,倒不如说是一种活 动,其目的是借助于澄清命题而医治我们对于日常语言的误用,大多数传统的哲学问题是由误 用语言而产生的,故此,“全部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 ” 。如果说,康德将“纯粹理性”推 进到了“实践理性”的高度,胡塞尔将“本质世界”推进到了“生活世界”,逻辑实证主义者 将把科学引入到了哲学,维特根斯坦将活动引入到了哲学之中的话,可以说,杜威则更像一个 新时期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对哲学的改造,既关注实践,也关注生活,既推崇科学方法,也重视现 实语境。所不同的是,杜

8、威最关心的,是哲学对价值的重新回归,对科学的合理借用,对所谓工 具主义的拨乱反正。因为在杜威看来,面对已经病入膏肓的哲学,我们只有强调价值问题,才 能让哲学真正有自己的领地;我们只有强调科学方法,才能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有效地 解决与人相关的问题;只有给工具主义正名,我们才能真正走出对虚无飘渺的至善、终极等问 题的痴迷,而回归到那真正属于人的、当下的、切己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之路上去。对哲学进行改造的方法:回归价值、科学以及工具纵观西方哲学史,不难发现,西方古代哲学主要是一种强调本体论的哲学,其追问的重点是那 终极不变的世界的本原因而不太关注纷杂多变的现实的世界,西方近代哲学主要是一种强调 认

9、识论的哲学,其致思的重点是寻求绝对认识的可能性因而不太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当下性, 西方现代哲学主要倾向于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其探索的目标是如何把语言的界限变成世界的 界限,因而不太关注人的生活的界限。正如哈贝马斯所指出的那样,传统哲学完全可以说是一 种“旁观者”的哲学,而杜威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远离人的现实生活的抽象的“旁观者”的哲 学,捩转成为切近人的当下生活的具体的“介入世界”的哲学。而介入世界的法宝,既包括对 哲学忽略已久的价值的张扬,对似乎跟哲学完全对立的科学方法的应用,更包括对历来被人们 排除在终极追求之外的工具价值以及工具主义的正名。其一,价值优先于知识。杜威对哲学 的改造,首先表现在

10、对价值问题的全方位关注上。杜威指出,哲学首先应该“关注人生实际事 务”,而“最重要的人生实际事务是价值和估价作用的事务。 ”这种对哲学核心问题的研 判,是极为迥异于传统哲学对其任务和主题的界定的。在哲学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首先是知 识而不是价值。对知识的追逐,一直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主题,柏拉图不仅认为“知识在本性上 导向真实的存在”,而且提出“美德就是知识”的口号。培根甚至说,“知识就是力量”,因 为“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样的” 。瑏瑡 当代美国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诺齐克(RbertNzik)也断言,“知识是与世界联系的一种特殊 方法,拥有与世界的专门的

11、真正现实的联系:追寻它吧” 。瑏瑢知识,成为西方哲学家解释所 有问题的阿基米德点。知识不仅被用来解释善,知识也被用来解释“真”,所谓“知识就是被 证明为真的信念”,追求知识,也就是追求真理。知识也被用来解释宗教,所谓对上帝的接受, 首先就是对上帝知识的掌握。知识也被用来解释美,所谓美学,也就是关于感性知识的学问。 而在杜威看来,哲学最应关注的,首先是人的实际事务而不是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因为哲学 并不完全像亚里士多德所讲的那样,是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异、起源于对求知本性的满足 的,哲学亦可以说是源于对人的生存问题的深度担忧。 “如果人们看一下知识的发展史,他们 就会明白人们在最初之所以试图去求

12、知,是因为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如此” 。瑏琐在此, 我们几乎可以把杜威的思想视为实用主义式的生存主义了。如果说谢林发现了人的生存的 恶的可能性,希望获得自由的生存从而预兆了生存主义的诞生,雅斯贝尔斯把生存视为真正切 身的存在,视为那真正的自我,视为被体验着和生活着的自我从而开创了存在主义,而海德格 尔把存在视为站出于世界并反观自身,视为我们生命过程的不断消耗,视为关于生命的烦、畏、 死的统合统一体,从而将存在主义推向一个颠峰的话,可以说,杜威则从实用主义的角度,从对 人生事务关心和价值问题的关注角度,对生存同时也对存在主义作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杜威认为,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东西就是“生活(liv-

13、ing)”,而哲学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生活的,它的 起源恰恰是人生活的内在需要。在生存问题上,谢林更关心自由,雅斯贝尔斯青睐体验,海德 格尔关心向死而在,而杜威关心的则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杜威认为,在人生的实际事务 中,人们的所有行为都依赖于其关于善恶的理论。 “人们的行动,在无数重要方面,依赖于其关 于世界和人生,关于善和恶的理论” 。瑏瑶对知识的占有量很难左右人的行为,也难以影响 人的善恶观。人的行为往往是理性判断的结果,或者是欲望推动的结果,而很难说是知识的后 果。而善恶观,又是完全的单纯的“好恶之事务”,是完全地私有的和个人的,是如此主观的, 因此,其也不能被“知识所改变” 。培根的“

14、知识就是力量” 、柏拉图的“知识就是美德”在 这里并没有被杜威盲目的全盘地接受,因为杜威更相信价值判断、价值评估、价值指引的力 量。在杜威眼里,价值是优先于知识的。杜威不希望人们把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行为交由 知识来负责,也不希望让习惯、制度和权力来主宰,“如果人们生活的具体状况的控制按照现 在的速度继续增进,而其产生的后果则让个人的好恶去决定,而个人的好恶则让非理性的习惯、 制度,以及强弱悬殊的阶级权力的分配去决定,那么,地球上人类的可能的命运是什么呢?”所 以,杜威大胆地提出了他的判断,“无论如何,价值和估价问题近来已是突出的问题。在未来 的若干时期,这里提出的挑战将使它成为中心的论点。

15、”正如文德尔班反对把哲学当作全部 知识的总和,认为近代哲学已经沦落为只剩下一个乞丐的讨饭袋的李尔王,只有价值问题才能 拯救哲学一样,杜威同样希望价值理论能够在哲学改造的重任中大显身手。其二,引入科学的 方法。杜威对哲学的改造,也表现在其对科学方法的大力提撕方面。杜威指出,“和经济的、 政治的乃至教会组织的变化并起的是广泛的科学的革命,关于自然、物性和人性的信仰几乎 也都起了变化”,瑏瑦科学方法有效地决定大众生活的具体的经济状况,然而,科学方法并 未被利用去自由地和有系统地决定实际状况所服务的道德的、人道的目标,决定目标和价值 的实际状况。人们往往把更重要的事情让给习惯、成见、阶级利益和体现在制

16、度中的传统 去决定。亚里士多德说,习惯是人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正如昆图斯所指出的那样,“习惯 比天性更顽固” 。成见也即偏见,代表着主观意见和个人癖好,它往往被认为是阻碍追求真理 的,因而自近代以来,笛卡尔、胡塞尔都对之提出了批判。传统则是为一个社会所接受并形成 其文化的现存的社会习俗、制度、信仰方式和行为准则。显然,习惯往往是未经反思的、成 见往往是独白和片面的、传统则往往是自我封闭的。 “自我封闭的传统很少提出关于存在和 现实的问题”,瑏瑧要打破习惯、成见和传统对人行为的束缚,哲学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 任。正如前文所言,传统的哲学虽然打着“追求智慧”的旗号,却以掌握和追求永恒的和普遍 的“实在”为己任,一再错失在现实生活中大展身手的机会。故此,杜威指出,“追求智慧”, 就是“追求那些能指导我们集体活动的目标和价值”,是“应用科学方法和最好的科学知识 之结论” 。瑏瑨那么,杜威所指的科学方法是何种方法呢? 1/2 12 下一页尾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