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现状的困惑与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13270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现状的困惑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作文现状的困惑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现状的困惑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现状的困惑与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现状的困惑与反思程庄镇初级中学 金香义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作文教学显示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把作文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没有独立的教学时间,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大量进行的“应试作文训练” ,导致目前中学生作文陈旧化、程式化,假话、空话、套话更是泛滥成灾,学生作文能力弱化。概而言之,中学生作文不理想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无物之文。是指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以刻板的印象代替新鲜的生活,以现成的理论代替生动的实践,不能在文章中留下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很少能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2)无我之文。就是没

2、有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的文章。这类文章中,往往为文造情,以共性取代个性,以教条取代思考,没有坦诚的真我,只有虚空的假我,动辄以“我们”自居,却缺乏了自我的眼光与思考。这种文章仅仅是他人声音的一种传声筒而已。反思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以为原因有二。第一,缺乏生活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激流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 “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 ” (刘国政语)例如,初中第一册讲完“童年童趣”单元后,作文训练是命题作文,写“一件有趣的事” ,有个学生作文中有这么几句“天太热了!我赶紧从

3、冰柜里拿了根雪糕。咦?竟有个毛毛虫在里面来回晃动。 ”试问,冰柜的温度还不足以替毛毛虫收尸吗?又如,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写作文。有的同学为了写自己能战胜挫折,竟然不惜离奇地让亲人惨遭飞来横祸,或者让师生同学昧着良心,自己竟出淤泥而不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生活的漠视,对生活体验的缺乏,自然使文章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第二,压抑自我的情感。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程序,没完没了的作业练习,环环相扣的考试测验,几乎让莘莘学子麻木不仁。当今中学生不读报刊、不看电影、更无暇品读长篇的四大文学名著。作家莫言曾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难写出漂亮的文章。

4、”生活的热点,社会的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情感,真善美的指向没有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认同,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日趋压抑,心灵日渐冷漠。作文时,连学生自己都波澜不惊,又怎能谈得上去打动别人呢?我们在教学中,常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学生的少年天性,讲思维,重辐射求同,轻发散求异;发议论,重合拍稳妥,怕异端邪说;讲评时,鼓励合群从众,贬斥标新立异;训练时,多类型化的整体作文,少个性化的片断练笔。这就使得学生在作文时,不是把它看作发表见解的好机会,而是视之为机械地拼凑材料、生硬地套用理论的苦差使。无我之情,必然使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无我之思,必然使文章没有真知灼见。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学生作文能力的培

5、养是通过学生的历练和内化完成的。要使他们的文章成为“有物”之文, “有我”之文。我认为还需从下面两个途径去努力。第一 ,感悟生活。要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书,课内课外的书都要读,人文和自然的书都要看;另一本是无字书,社会人生的理都要悟,古今中外的事都要思。平时有了丰富的积累,一经触动,它就会像闪电一样启动思维,使潜藏的信息如洪水般喷将出来。例如,冰心的散文一支木屐 ,就是当初和女儿在归国船边的水上发现漂着一只黑褐的木屐,受到这一触动,潜藏在意识中的往事和生活感受立刻涌现出来,于是萌发了写作思想。为了鼓励学生积累和感悟生活,平时可以通过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观察笔记等形式进行训练。第二,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文章应该是有感而发,有需而写的。作文训练也应该如此。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命题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触动学生的种种联想,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内在动因,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动,真正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使语文成为生活的工具。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系统地做好作文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真正内化生活,激发学生情感,需要我们教学时不断实践和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