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五学考第28题——化学基础实验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097284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讲座五学考第28题——化学基础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讲座五学考第28题——化学基础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讲座五学考第28题——化学基础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讲座五学考第28题——化学基础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讲座五学考第28题——化学基础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讲座五学考第28题——化学基础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讲座五学考第28题——化学基础实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讲座五专题讲座五 学考第学考第 28 题题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基础实验1(2016浙江 4 月选考,28)为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 CO2质量进行计算。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仪器 a 的名称是_。(2)装置 B 中冰水的作用是_。(3)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有关该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下列因素可能使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填字母)。A样品分解不完全B装置 B、C 之间缺少 CO2的干燥装置C产生 CO2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答案 (1)干燥管 (2)使水蒸气变成液态的

2、水 (3)AC解析 该实验的原理:通过称量反应前后 C 装置(吸收 NaHCO3加热分解后的 CO2)的增重,来计算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及其质量分数。(1)仪器 a的名称为干燥管。(2)为减少实验误差,需要将装置 B 中 NaHCO3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变为液态水,仅使 CO2被装置 C 中的碱石灰吸收。(3)若样品分解不完全,则被 C 装置吸收的CO2量减少,即样品中的 NaHCO3质量偏低,从而计算求得的样品中 Na2CO3质量分数偏高,A 正确;装置 B、C 之间缺少 CO2的干燥装置,则使 C 装置的增重偏大,即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偏大,从而

3、Na2CO3的质量分数偏低,B 错误;产生 CO2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使 C 装置的增重偏低,即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偏低,从而使Na2CO3的质量分数偏高,C 正确;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空气中含有部分 CO2,使 C 装置的增重偏高,即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偏高,从而 Na2CO3的质量分数偏低,D 错误。2(2015浙江 10 月选考,28)如图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请回答:(1)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2)浓硫酸的作用是_。(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A向 a 试管中加入沸石,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B饱和碳酸钠

4、溶液可以除去产物中混有的乙酸C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透明、密度比水大的油状液体D若原料为 CH3COOH 和 CH3CHOH,则乙酸乙酯中不含18O18 2答案 (1)连接好装置,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 a,若导管口出现气泡,片刻后松开手,导管末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2)催化剂、吸水剂 (3)AB解析 (1)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是利用压强差原理,因此在检验气密性时一定要保证整个装置系统是一个密封的体系,如果能观察到压强差的现象出现,则说明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2)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吸水后有利于反应平衡正向移动。(3)沸石的作用就是防

5、止加热时溶液暴沸,A 正确;饱和 Na2CO3的作用是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而有利于分层,同时可以吸收加热挥发出来的乙醇,反应挥发出来的乙酸,B 正确;乙酸乙酯的密度为 0.897 gcm3,C 错误;CH3COOH 和 CH3CHOH18 2反应,乙酸提供羟基,乙醇提供氢原子,结合生成水,故乙酸乙酯中含有18O,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OHCH3CO18OCH2CH3H2O,D 错误。18 2浓硫酸在本省学考中,第 28 题作为固定题型的实验题目,涉及的基本实验操作如仪器的连接、气密性检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等,以及较高层次的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误差分析等,检测学生的化学学科基本素养

6、。类型一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1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思路2重要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制备气体所需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将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三类:(1)固体固体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O2、NH3、CH4等(2)固体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Cl2、C2H4等(3)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能制取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所有气体。3气体的除杂方法除杂试剂选择的依据:主体气体和杂质气体性质上的差异,如溶解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除杂原则:(1)不损失主体气体;(2)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3)在密闭装置内进行;(4)先除易除的气体。一般可从以

7、下几个方面考虑:易溶于水的杂质可用水吸收;酸性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碱性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水分可用干燥剂吸收;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性的物质,也可用作吸收剂。4气体干燥净化装置类型液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固体,加热装置常见干燥剂浓 H2SO4(酸性、强氧化性)无水氯化钙(中性)碱石灰(碱性)除杂试剂Cu、CuO、Mg等当 CO2中混有 O2杂质时,应选用上述中的装置除 O2,除杂试剂是 Cu 粉。5气体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收集气体的类型收集装置可收集的气体(举例)排水法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的气体O2、H2、Cl2(饱和NaCl 溶液)、CO2(饱和 NaHCO3溶液)、

8、CO 等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Cl2、SO2、CO2等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H2、NH3等6.尾气处理的原因和方法(1)原因:有些气体有毒或有可燃性,任其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或者引发火灾、爆炸等灾害。(2)处理方法:一般根据气体的相关性质,使其转换为非气态物质或无毒物质,如酸性有毒气体用碱溶液吸收,可燃性气体用点燃等措施。7常见气体的检验(1)可燃性气体的检验(2)酸性气体的检验(3)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1有以下三种实验装置ABC用下列实验原理制取常见气体,请选择相应的上述装置。(1)2Na2O22H2O=4NaOHO2_;(2)2H2O

9、22H2OO2_=MnO2;(3)2KClO32KCl3O2_=MnO2_;(4)ZnH2SO4=ZnSO4H2_;(5)CaCO32HCl=CaCl2H2OCO2_;(6)2NaHCO3Na2CO3H2OCO2_;=(7)MnO24HCl(浓)MnCl2Cl22H2O_。=答案 (1)C (2)C (3)A (4)C (5)C (6)A (7)B2为下列各组气体选择合适的除杂试剂(括号内为杂质气体)(1)含有 HCl 杂质的气体CO2(HCl):_;Cl2(HCl):_。(2)中性气体中含有酸性杂质气体O2(Cl2):_;CO(CO2):_。(3)酸性气体中含有其他酸性气体CO2(SO2):

10、_。(4)含有 O2杂质的气体CO2(O2):_;N2(O2):_。答案 (1)饱和 NaHCO3溶液 饱和食盐水 (2)NaOH 溶液 NaOH 溶液 (3)饱和NaHCO3溶液或 KMnO4溶液 (4)灼热铜网 灼热铜网3(2016台州调研)为制备干燥、纯净的 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应依次装入( )饱和 NaHCO3溶液;无水 CaCl2固体饱和 NaHCO3溶液;浓硫酸浓硫酸;饱和 NaHCO3溶液饱和 Na2CO3溶液;稀硫酸A B C D答案 A解析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得的 CO2中,含有少量 HCl,可用饱和 NaHCO

11、3溶液除去;干燥 CO2可用浓硫酸或无水 CaCl2固体作干燥剂。注意应先净化后干燥。4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品红溶液褪色;通入品红溶液结论:原气体一定是 SO2B气体气体白色沉淀;点燃通入BaOH2溶液结论:原气体一定是烃C某溶液冒白雾白烟;打开瓶盖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结论:原溶液一定是浓盐酸D某有色溶液蓝色;滴加淀粉溶液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I2答案 D解析 A 项中 O3、Cl2、NO2等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 项中 H2S、CxHy、HCHO 等都可出现此现象;C 项中浓 HNO3等也有此现象。类型二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装置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

12、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装置(1)过滤:适用条件: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说明:操作中 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b.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2)蒸发:适用条件:分离易溶性固体的溶质和溶剂。说明: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在蒸发结晶中应注意:a.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b.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3)蒸馏:适用条件: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说明:a.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c.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4)萃取和分液:适用条件: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说明:a.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b.两种液体互不相溶;c.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5)升华:适用条件:除去不挥发性杂质或分离不同挥发程度的固体混合物。说明: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