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01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08450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01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版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01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版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01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版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01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01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01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燎原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井冈山会师。这些历史事件对今后中国革命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农村包围城市”为今后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在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一个必要环节,因为没有八一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经历了秋收起义的挫败,中国革命才踏上了毛泽东指出的开辟农村根据地的正确道路。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没有井冈山会师,就不会有

2、后来的星火燎原之势。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有知识面广、个性普遍突出、惯于表象思维的特点。但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缺乏相应的主动性。从我们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在前一课的学习的基础上,有对下一课再进行学习的渴望,鉴于本课的知识量大,生动故事多、照片插图多、音像资料多,我们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将其串在本课的主线上,既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

3、程。过程与方法:(1)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2)明确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3)讨论探索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2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2)引导学生认识革命斗争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

4、起义。通过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两次起义的基本概况。以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两次起义失败的原因,从而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的部队向农村进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这一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为了化难为简,层层深入,采取分析比较法。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一

5、开始抓住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上课伊始,通过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点,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所讲内容。二、讲授新课: 子目一:“南昌起义”,讲授时教师播放南昌起义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上课伊始就把学生带入历史环境中。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点。(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指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概括叙述历史事件的方法,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整合了教材,拓展了课程资源。接着探究:起义胜利后,南昌起义队伍为何要撤离南昌,南下广东?要求学生讨论回答。探究和讨论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最后教师总结:虽然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但

6、它具有重大的意义,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南昌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学生自然理解“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子目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老师播放秋收起义视频,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从视觉上直击秋收起义的经过。让学生结合教材,明确秋收起义的相关知识3点(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学会概括历史事件的方法。接着探究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走城市革命道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走城市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教师过渡讲解:秋收起义遇挫后,工农革命军余部退到文家市,让学生了解“文家市决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部队从此踏上毛泽东指出的开辟农村根据地的正确道路

7、。研讨: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什么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然后,层层引导:A在城市中敌人的力量强,而农村中敌人的力量相对较弱,并且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只有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发展革命势力,然后才能由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政权。 (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探究和

8、讨论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井冈山会师:教师出示井冈山会师视频 ,渲染会师的热闹场面,感受会师的愉悦氛围,继而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结合教材概括井冈山会师相关知识点(时间、会师队伍、会师后队伍名称、地位、领导人)过渡:井冈山会师后,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的奋斗历程。教师出示“红军歌谣” ,体会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投影 19281930 年中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进行小结。通过这一环节,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便于学生加深印象。同时在整理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党的革命历程,也能激发对党的热爱之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注重对教材内容的重新建构与整合,星火这条主线贯穿始终,把这节课整合为“火种是怎样出现的?星星之火是在哪里点燃的?星星之火是如何实现的?”三部分,视觉新颖,内容处理的比较巧妙,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比较感兴趣。2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采用图片、史料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4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关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生硬枯燥的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倦。本课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内容,自然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体验中理解和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