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雪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084453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雪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雪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雪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雪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雪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雪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雪教案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雪 教材分析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字词,背诵文中相关段落。【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中精练传神或含蓄隽永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

2、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所寄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悟文中描绘的两幅雪景图,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古时候,有三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位当官的,一位懒汉,三个人在一个雪下得很大的日子里来到一位老农家躲雪,望着天上洋洋洒洒的鹅毛大雪一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三个人都觉得无聊极了,其中的读书人就说,咱们以雪为内容来做一首诗,于是,读书人先开了头“大雪纷纷坠地”,当官的,整天溜须拍马,也借雪歌颂皇恩,牵强出了一句:“这是皇家的瑞气”;懒汉不懂

3、做诗,但很希望天天下雪,这样就不用下地干活了,于是也说了一句:“下个三百六十五天”,正在为天下雪不能下地干活的而忧愁的老农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于是骂了懒汉一句“放你娘的狗屁”。于是四人就凑成四句诗:“大雪纷纷坠地,这是皇家的瑞气;下个三百六十五天,放你娘的狗屁”。 同样的雪,由于四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作出来的诗内容也不同。这正印证了教师曾说过的一句话“一千名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那么,对于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我们班的同学们会得出什么样的阅读见解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解鲁迅先生创作于1925年的散文诗十九 雪。二、资料链接1.简介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

4、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2.知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鲁迅因为支持学生的运动遭受挫折,但他没有气馁,他继续坚持战斗,但他从朔方的雪中寻找精神,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汲取战斗的勇气和力量。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磬口(qng) 忙碌(l) 脂粉奁(Iin) 灼灼(zhu) 嘻笑(x) 褪尽(tu) 朔方(shu) 凛冽(ln li)2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可分两个部

5、分。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2)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明确: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

6、健少女的皮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明确: 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

7、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2.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

8、朔方飞雪的? 明确: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

9、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

10、,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3. 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

11、)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明确: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

12、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4学习文章写法。明确: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全文小结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