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基础地质学-第九章-地质构造(一、二)产状及接触关系1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4606451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1、2、基础地质学-第九章-地质构造(一、二)产状及接触关系1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9-1、2、基础地质学-第九章-地质构造(一、二)产状及接触关系1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9-1、2、基础地质学-第九章-地质构造(一、二)产状及接触关系1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9-1、2、基础地质学-第九章-地质构造(一、二)产状及接触关系1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9-1、2、基础地质学-第九章-地质构造(一、二)产状及接触关系1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1、2、基础地质学-第九章-地质构造(一、二)产状及接触关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2、基础地质学-第九章-地质构造(一、二)产状及接触关系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地质构造本章主要内容:概述;层状岩石的产状及地层接触关系;褶皱;节理;断层;劈理及线理。第一节 概述一、有关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1、地质构造是指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岩层或岩体, 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的变形产物 (但本章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 )。例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和线理 等。2、地质构造的规模( “构造尺度” )可分六级: 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超微型 (显微)。3、原生构造 岩层或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称“原 生构造”;4、次生构造 在成岩之后受力变形而产生的构造,称“次生 构造”。二、学习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一)、理论意义: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 上的相

2、互关系和时间上发育顺序,探讨地 壳构造演化、地壳运动规律和动力来源; (二)、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 规律指导生产实践。1、指导区域地质填图;2、指导找矿;3、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 和环境地质等相关问题。三、本章教学安排及要求本章实际是本课程的第二篇,即“构造地质 学”这门课程的内容,也是地质课程中的专业基 础部分,是地质课内容中与专业课内容联系最紧 密的一部分。所以这一章安排了40学时,其中包 括9次实验和综合作业。此外还安排在暑假后 的野外实习。对本章内容,不但要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 知识,而且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读图技能、 作图技能以及综合读图和编写地质报告初步能 力

3、,在野外实习中还要学会认识地质构造、进行 地质描述、使用罗盘和地质素描的能力。第二节 层状岩石的产状及地层接触关系一、岩层的产状 (一)、基本概念 1、地层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沉 积物与岩石。地层是有一定层位的。 2、岩层是层状岩石的泛称。单个岩层是指两个平行或近乎平行界面所限定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体。层面-岩层的上、下界面。上界面称上层面或顶面;下界面称下层面或底面。3、层理的识别层理是沉积物在沉积时形成的一种成层构造。可以根据 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厚、形状等沿垂向的变 化以及层面构造而识别出来。层理的类型主要有: (1)平行层理; (2)波状层理 ; (3)斜层理; 其次

4、是: (4)粒序层理; (5)凸镜状层 理; (6)块状层理。 层面构造有:波痕、印模、干裂、雨痕等 。 其他构造有:结核、缝合线、生物遗迹等 。(二)、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 顶、底面(或面向)1、交错层理(斜层理) 交错层理是指在一个单层中出 现一组或多组与主层理斜交 的层纹构造。不同类型的斜 层理细层的倾斜方向可以向 同一方向倾斜,也可向不同 方向倾斜。 其判别特征是:每组细层理与 层系顶部主层面成截交关系 ,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 敛变缓而相切的关系,弧形 层理凹向顶面。2、粒序(递变)层理:特点是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 到细

5、到细,如由底部的砾石或粗砂向上递变为细砂、粉,如由底部的砾石或粗砂向上递变为细砂、粉 砂以至泥质,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常砂以至泥质,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常 为突变界面。为突变界面。3 3、波、波 痕:痕:波痕类型很多,振荡式浪波痕类型很多,振荡式浪 成波痕一般为对称型,而流水作用形成成波痕一般为对称型,而流水作用形成 的一般为不对称型。的一般为不对称型。能指示岩层顶、底面的主要是对称型的浪成波能指示岩层顶、底面的主要是对称型的浪成波 痕。由尖棱状波峰和圆弧形波谷组成。痕。由尖棱状波峰和圆弧形波谷组成。无论是原型还是其印膜,都是无论是原型还是其印膜,都是波峰尖端波峰尖端指向岩

6、指向岩 层的层的顶面顶面,波谷圆弧波谷圆弧则是凹向则是凹向底面底面。波痕常见于砂。波痕常见于砂 岩、粉砂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中。岩、粉砂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中。对称的浪成波痕不对称的波痕4 4、泥裂(干裂):、泥裂(干裂):泥裂使层面构成网状、放射状或不规则状的裂泥裂使层面构成网状、放射状或不规则状的裂 缝,在剖面上呈缝,在剖面上呈“ “V”V”形形, ,或或“ “U”U”字型字型。当泥裂被上覆。当泥裂被上覆 沉积物填充,填充层的底面形成底面脊状印模。楔沉积物填充,填充层的底面形成底面脊状印模。楔 状裂缝和脊状印模的状裂缝和脊状印模的尖端尖端均指向岩层均指向岩层底面底面。泥裂的铸模-示底面构造5、

7、雨痕雹痕是雨点或冰雹落在湿润而柔 软泥质或粉砂质沉积物上, 打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略 高于沉积物表面的凹坑。冰 雹痕较雨痕大而深,形状不 太规则,也较粗糙,凹坑边 缘也较高。凹坑形成后又被上覆沉积物 填充掩埋,成岩后在岩层顶 面上留下凹坑,在上覆岩层 底面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瘤状 突起的印模。因此,凹坑总 是分布在岩层的顶层,瘤状 印模则出现在岩层的底面。6、冲刷痕和底面印膜因流水冲刷,或携带石块、贝壳、树枝等对沉 积物表面冲击或刻划所造成的各种沟、槽和浅坑等 冲刷痕,在上覆沉积层底面上可形成印膜。印痕和 印膜都是凹形印痕分布在岩层顶面上,凸起印模则 在岩层底面上。从深坑浅坑指示水流方向。根据冲刷

8、面特征确定岩层顶底面7、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保存在岩层中的动、植物化石,除了 可以根据其种属确定地层时代以外,还可 以根据其生长和埋藏状态确定岩层的顶、 底面。叠层石-生长线弧形突起方向指示上层面( 美国威斯康星州北部寒武系白云岩)植物根系和贝壳类化石植物根系和贝壳类化石介壳化石凸面朝上指示上层面方向(三)、岩层原始产状及变动后产状1、岩层的原始产状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上的产出方位。而岩层的原始产状是指岩层形成时的空间 状态。岩层形成时的环境不同,其原始产状也不 同。在广阔而平坦的沉积盆地,其原始产 状近乎水平,但在盆地边缘或水下隆起的 局部地带的岩层,则其层面有一定的倾斜, 称为原始

9、倾斜。2、岩层变动后的产状岩层受构造运动等影响,会改变其原始产状,出现水平 、倾斜、直立、倒转等四种类型。在水平和倾斜岩层 中,若顶面在上、底面在下,即上新下老的称为正常产 状;若底面在上、顶面在下,即上老下新的称为倒转产 状。岩层的常见产状类型:岩层的常见产状类型:1 1、水平产状、水平产状- -岩层倾角岩层倾角55- 8 85 5正常产状(正常岩层)正常产状(正常岩层)- -顺倾向方向顺倾向方向岩层由老到新岩层由老到新 倒转产状(倒转岩层)倒转产状(倒转岩层)- -顺倾向方向顺倾向方向岩层由新到老岩层由新到老水平岩层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直立岩层(四)、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 1

10、、岩层的产状要素 岩层的产状,指岩层面在产出地点的三维空间方 位。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1)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 交的线叫走向线 。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 方向即为岩层的 走向。岩层走向都有两 个方位角数值, 如NE30和 SW210。(2)、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的直线叫倾斜线 。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层面倾斜方向,称真倾向 ,简称倾向。 在层面上与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 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 向。倾斜线(3)、倾角 岩层倾斜线与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夹角就称真倾角,又 叫倾角。

11、 视倾斜线和它的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 或“假倾角”。从层面上任一点都可 引出许多视倾斜线 ,因而也就有许多 视倾角,而视倾角 都比该点的真倾角 值小。 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 系可用数学式表示 :tg= tgcos(五)、水平岩层的主要特征1、地层层序正常时,新岩层在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剥 蚀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 烈,较老岩层可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即岩层 愈老出露位置愈低,岩层愈新其出露位置愈高。2、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 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而不相交。在河谷、冲沟中岩层的出露界线随等高 线弯曲而弯曲,成“V”

12、字形,“V”字型尖端指向上 游。在山顶和山坡上岩层露头的分布往往呈孤岛状 、不规则的同心圆状或条带状。3、水平岩层的厚度(m) 即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图右侧m)。mm4、水平岩层露头宽度(a)随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变化而变化。 当坡度相同时,厚度大的岩层露头宽度就宽,厚度小的岩 层露头宽度就窄; 当厚度相等时,坡度缓,露头宽度就宽;坡度陡,岩层露 头宽度就窄。在陡崖处,岩层上、下层面界线的投影线重 合成,即露头宽度为零。(六)、倾斜岩层的主要特征倾斜岩层常常以“单斜岩层”的形式出现。单斜岩层 可以是某种构造的一部分,如为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 一盘。如一个地区内的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也大

13、致相同,则称为单斜层或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倾斜岩层形成的地貌-单面山1、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特征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形态较复杂,表现 为与地形等高线成交切关系,即当其横过 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 层产状、地面坡向及坡度不同,“V”字形 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 法则。“V”字形法则可以简单归纳成12个字:“相反相同”;“相同相反”;“相同相同”。倾斜岩层的水平投影特征:倾斜岩层的水平投影特征:V V字形法则字形法则相反相反相同相同;相同相同相相反反;相同相同相相同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n相反相同张

14、大口n相同缓倾开口小n相同陡倾笑歪嘴2、倾斜岩层的厚度 “真厚度“、“视厚度“和“铅直厚度“。真厚度(h)- 指岩层两个 平行界面之间的垂直距 离。 视厚度(h)-在与岩层走 向斜交的直立剖面或与 层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 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 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 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H)-指岩层顶 、底面之间沿铅直距离 。 真厚度(h)=铅直厚度(H )cos(为岩层真倾角 )3、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1)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主要取决于 岩层的厚度和倾角 (2)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还受地面坡角、坡向与 岩层的倾角、倾向之间关系的影响。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地面坡度缓,岩层露 头就宽;坡度陡,

15、露头就窄 。岩层出露在陡崖峭壁 上,岩层顶、底面的界在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成一条 线,造成在平面图上岩层“尖灭”的假象。当岩层面与倾斜地面直交时,这时露头宽度小于 岩层厚度(a);岩层倾角达90o时,露头宽度等于 岩层厚度,且不受地形影响图( b )层;当岩层面 与地面之间的交角(指相交锐夹角)由大变小,则露 头宽度由窄变宽(c、d)。(七)、直立岩层的主要特征直立岩层是指岩层倾角大于850的岩层。 真正900倾角的直立岩层只有走向,没有倾向。 直立岩层的地质界线此较平直,不受地形影响。 直立岩层的露头宽度等于岩层真厚度。二、地层的接触关系一个地区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从一个侧 面记录了该地区地壳运

16、动的演化历史。通 过对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地壳 运动的演化特点和性质,确定地质构造的 形成时期和岩浆活动时期,同时对研究古 地理、寻找某些矿床及解决其他有关地质 问题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层接触关系可分“整合“和“不整合“两类。左为整合岩层、右为不整合岩层(一)、整合和不整合1、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 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 化石都是一致或递变的 ,其产状基本一致,是 连续沉积形成的,称为整 合接触。反映在形成这 两套地层的地质时期该 区处于持续缓慢下降, 或虽有短期上升,但沉 积从未间断,或地壳运 动与沉积作用处于相对 平衡,沉积物一层层地 连续沉积。2、不整合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如果有了间断, 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 。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 作用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的岩石 被侵蚀的时期,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 。在上、下地层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面, 叫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叫 不整合线,它是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