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二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

上传人:luoxia****01810 文档编号:4606322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第二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第二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第二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第二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第二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学年年度度黄黄埠埠第第二二小小学学六六年年级级数数学学第第二二学学期期备备课课组组工工作作总总结结光阴似箭,一个紧张、充实、有序的学期即将结束了,本学期由五位教师承担六年级五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们遵照校领导的要求完成了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常规工作落在实处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在这一方面我们从源头的细微之处入手:在备课写教案的过程中(一)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到位,不要泛泛而谈,并且要在教案的各部分(如概念部分、例题及练习部分、小结部分等)注明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不是只在“教学目标”一栏的空泛之谈,这样做可以使得课

2、堂教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教案的各部分都要体现各自的教学过程和具体目的要求、教学手段,而不是只将定理、例题、练习题抄上一遍;(三)备课中要针对六年级新生年龄小,本学期又是他们进入中学的适应期的特点,在阅读数学课本、听课方法、作业规则等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在教案中应有所体现。这样做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很强的操控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常规的第两个重头戏就是学生的作业与测试,在新教材中往往是一节课的容量太大,并且练习册中的习题与课本的基本要求差距较大,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编制适合我们自己学生的课内外习题,作为学生形成性练习的一种补充,与完成从课本到练习册中习题的铺垫,收到了

3、较好的效果。测试也都是任课教师根据日常教学与学生情况自己命题,真正起到了对教与学的检测作用。抓学生的作业习惯是我们一年来工作的重点之一。从作业的书写方式到解题过程的表达方式,从完成作业的方法到订正作业的要求,等等,反反复复地讲解说明,一次次地辅导纠正,如:解答题要写“解” ,计算题要从原算式开始“原式=” ,解答几何图形的问题要写出条件及公式等等。使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为数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学生的作业与测试卷一如既往地认真地批改,并且在批改作业的同时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及时反馈、指导订正。对学有困难及特殊的错误的学生采取面批的形式,提高了批改作业的针对性。当然,这样做就

4、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特别是马法明、金英老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但他们一直都坚持着。二、重视教学交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新教材的新理念使得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空间较大,这就对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北师大版教材首先新在理念上,它反映在教学内容的选定、安排顺序、展现方式与方法等,这些理念的贯彻执行都决定于施教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操作。我们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教材,集体研讨,交流教授的经验与认识,精心处理教学内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以往的教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并合理使用多媒体,有效增加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共享教学资源。如:应用题(分数、百分比、比)

5、,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等。我们在新授课的引入环节上加以重视,想方设法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体现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我们的做法是:1、统一安排课时进度;2、各自阅读教材,设计教学情景;3、交流,互相学习;4、根据各班情况实施教学;5、交流教学情况。三、正视差距,分层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对“尖子生”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如加大课堂及课外的学习的容量,适当提高教学的难度。对于一些数学竞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建议他们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另一方面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我们做到不歧视、不放弃,在课内只要求他们完成基本训练,并课后有监督与检查,课外经常有针对性地辅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的成绩普遍得以提高。以上所述,只是这一学期来我们备课组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当然,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一如既往务实地工作,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真诚地希望其他老师给予批评指正,帮助我们提高,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组长:张伟浓2012-6-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