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985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2015 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24.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依法治国 C.隆礼重法 D.君主集权 25.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 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26.翁同龢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同治六年)京城上层人士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

2、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反映当时A.洋务派面临阻挠 B.维新派遭到围攻 C.革命派处境险恶 D.立宪派崇洋媚外 27.据 1936 年司法统计,各省律师人数如表 1 所示表 1江 苏广 东江 西湖 北湖 南四 川河 南山 东山 西陕 西甘 肃福 建浙 江广 西贵 州察哈尔绥 远合 计251 7113 237 173 025 423 438 973 69 73 51 042 996 610 88151 8804 9 当时上海律师人数为 1313 人,是国内城市中最多的。据此可知A.律师数量反映民主化程度 B.政治分裂影响统计工作进行C.律师分布反映近代化差异 D.留学教育推动司法

3、体系完善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19 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受 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 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以下不属于“重新评价”表现的是A.更新观念,学习西方 B.民族觉醒,一致对外 C.兴办实业,挽救危亡 D.崇尚理性,倡导民主 29.对表 2 解读合理的是表 2 19922000 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表年份1992199519982000 总量/亿美元98.6319.7386348.9东部所占比重%89.685.985.286.5 总量/亿美元11.352.566.85

4、4.4中西部所占比重%10.414.114.813.5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30.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在任职前,经过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审查后,受审人就走向那块宰 牲祭供的石头,登上这块石头宣誓说,他们将公正地和依法地从政,而绝不以他们的职务 接受礼物,如果他们接受任何东西,他们就要立一金像。宣誓之后,他们就到卫城去,在 那里再次进行这样的宣誓,然后才就职。这表明雅典政治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强调官员公正廉洁C.彰显权力制衡精神 D.体现法律至上原则 31.钱乘旦教授将西方发达国家

5、的政治现代化道路总结为三条:一是以 国为代表的渐进 改革之路,即通过不断的改革、妥协完成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一是以 国为代表的人民革命之路,暴力色彩浓厚,反复而跳跃;一是 国式道路,其特点是新生社会力量在现代化 过程中丢失主动权,旧的社会统治集团主导国家现代化,最终将国家引向错误的发展方向。 划线处依次应为A.日、中、俄 B.英、美、俄 C.法、美、德 D.英、法、德 32.图 6 为 19 世纪英国国民收入来源示意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A.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 C.政府政策 D.奴隶贸易 33.“启蒙学派的哲学家曾经哀叹中世纪是理智的谬误时代,而他们却怀着尊敬甚至留恋的 心情去看

6、待以往的年代,从中找到一种富有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东西,或者是寻觅到在当 代已经看不到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材料中的“他们”是指A.浪漫主义者 B.批判现实主义者C.现代主义者 D.革命现实主义者 34. “在西方,它作为社会革命的最后阶段,长期使人恐惧或被人赞美。在殖民地或前殖 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这里的“开端”指A.以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化迈进 B.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C.以暴力革命方式实现民族独立 D.以改良的方式走资本主义道路 35.美国学者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 他所破坏了的制度。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

7、。他大大改变 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 的障碍。”帕尔默评价的人最有可能是 A.拿破仑 B.俾斯麦 C.光绪帝 D.戈尔巴乔夫40.(25 分)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深刻影响世界局势。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 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短暂的联盟,虽然对已经订立的 政治性条约,应该忠实履行,但仅以此为限,以后不再增加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 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乔

8、治华盛顿告别词材料二 时常发生的越轨行为,或因虚弱无能而造成文明社会的纽带普遍松弛。在美洲, 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终将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而在西半球,美国之奉行门罗主 义(由美国总统门罗于 1823 年提出,认为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 战事,美国保持中立),迫使美国,虽非出于心愿,将不得不在这种越轨行为或虚弱无能 的重大案件中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只有作为最后的手段,只有当他们显然在国内或 国外无力或不愿保持公道,因而触犯美国权利,或招致有损美洲各国整体的外来侵略时, 我们才会干涉他们。我

9、们在维护门罗主义时,在采取我们对古巴、委内瑞拉和巴拿马 所采取过的步骤时,在努力缩小远东战场时我们是为了本国利益,也是为了人类普遍 的利益而采取行动的。选自 1904 年 12 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国情咨 文 材料三 咨文阐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 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 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 ,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 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

10、自由世界”守 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摘编自 1947 年 3 月 12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国情咨 文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美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重点。(12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外交政策及其重点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3 分)41.(12 分)阅读图 9 及材料,完成要求。寒冷期,温度降低对应于战争数目增加;而暖期适宜的气候使得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得 到发展,战争数目相对比冷期战争数目少。温暖期,降温只要达到一定程度也会造成战争的 爆发,如中世纪暖期,虽然处于温度距平之上时期,但两次降温仍然对应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事实上,暖期中的突然降温,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的

11、压力更大,暖期激增的人口遭遇突然的灾 害,往往缺乏应对措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从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最终导致王朝的改朝 换代。王荆俊、叶玮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史之间的关系综述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气候变化是影响政权更迭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信息和 所学知识,评价此观点。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 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 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 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12、材料二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上层统治集团,在完成统治重心的转变、大体上接受了前 代中原王朝的一套典章制度以后,迅速向保守的方面转化。他们对推行汉法的工作采取消 极态度,对残留的许多蒙古落后制度拒绝进一步变革,使大量的蒙古旧制得到保留,同时 却热衷于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搜刮财富,使刚刚略显平缓的社会矛盾重新激化起来,元朝 过早地出现了中衰的征兆。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笔记(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两次改革改革方式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9 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少数民族传统这一问题的认识。(6 分)4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

13、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 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 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 态 材料二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上也只能是这样。由 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 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 家。列宁选集第 2 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同列宁在共产主义革命问题上认识的 差异。(8 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哪些实践活动体现了对共

14、产主义理论的创新?(7 分哈三中 2015 年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24-35 CBACB CBDBA AD 40.(25 分)(1)(12 分) 建国初期,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重点:避免涉及国际冲突,关注自身发展。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以拉丁美洲为主要扩张对象。 二战后,实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对抗苏联,与苏联展开冷战,在全世界进行扩张。 (2)(13 分) 变化的原因:(6 分)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形势(格局)的发展 变化。 变化的影响:(7 分) 对美国:推动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增强了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对世界:霸权政策(对外侵略政

15、策)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引起各国不满,加剧国际关 系的紧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1.(12 分) 评分等级: (1)第一等(12 分):能够结合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辨证评价题中观点。史实运用 恰当,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观点示例:该观点仅从气候变化与历史上某些政权更迭时间相吻合而得出“气候变化是政 权更替、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的结论,不够充分。 政权更迭有时在寒冷期,有时在温暖期。(可依据图示说明) 寒冷期带来生存条件的恶化,容易引发民族间的冲突和社会矛盾激化。(可举例说明) 但实际状况与政权的统治水平以及政治因素相关,并非是单一气候因素所致。(可举例说 明) (2)第二等(69 分):能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单方面肯定或者否定题中观点。史实 运用比较恰当,逻辑较为清晰,表达准确。 (3)第三等(35 分):简单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