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4):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9588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4):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复习:(4):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复习:(4):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复习:(4):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复习:(4):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4):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4):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 1 - 页 共 9 页2010 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课练(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课练(4):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计 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 )A、1949 年秋 B、1954 年秋 C、1956 年底 D、1978 年底2、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下列哪种方针( )A、

2、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平等、团结、共同发展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新民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主要依据是( )A、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4、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主要依据是A、民主党派在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民主党派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已成为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C、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5、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3、 )A、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B、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C、新中国的成立鼓舞了其他各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6、历史上,制约中共确定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C、中国革命力量的强弱 D、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7、我国各民族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第 - 2 - 页 共 9 页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B、在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在民族地区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与以前相比,其特点是( )A、增加了多党合作的内容 B、包含了更广泛的社会力量C、提高了民主党派的地位 D、建立了民主协商的制度9、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10、下列和“文化大革命”发动有关的是( )、党内“左”倾错误指导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对国内形势的错误估计、林彪、江青、康生一伙野心家对毛泽东错误的利用 A、 B、 C、 D、11、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

5、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2、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一部法律文献是( )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3、“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在( )A、1978 年 B、1982 年 C、1999 年 D、2002 年1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得以明确是在( )A、十三大报告 B、十四大报告 C、十五大报告 D、十六大报告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的相同之处是( )、共产党倡导 、目标是国家统一、基本任务相同 、具

6、有爱国性 A、 B、 C、 D、16、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是( )A、加紧立法工作 B、加紧总结“文革” C、加紧普法宣传 D、加紧平反冤案第 - 3 - 页 共 9 页17、直接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8、“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一个政府,两个国家 D、一种制度,两个国家19、既体现“发展是硬道理”,又是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最重要因素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

7、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20、中国政府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哪一年( )A、1978 年 B、1979 年 C、1981 年 D、1982 年21、当前,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武器 B、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C、日本对台湾的暗中支持 D、人权问题22、我国经济特区与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外交方针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23、台湾与大陆合作是双赢,说明( )A、台湾回归祖国,既符合祖国大

8、陆的利益,也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C、鼓励台湾人民到大陆投资D、实行改革热在必行24、关于香港回归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洗刷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B、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C、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D、是 20 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25、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和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这段话的含义是( )、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第 - 4 - 页 共 9 页、国民党不作为地方性代表参加会谈 、统一后台湾

9、与中央地位平A、 B、 C、 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6、阅读下面材料 (12 分)近代化在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民主化与法制化。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我们党后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已任,党在全国执政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一直在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进行民主实践,坚持和完善政治制度,实行依法治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五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

10、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请回答:、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了哪些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的举措?(6 分)、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的?(6 分)27、阅读下列材料 (12 分)材料一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材料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口号,也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到去年,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这些口号明确地提出来了。”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材料三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

11、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同时,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材料四 我们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第 - 5 - 页 共 9 页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材料五 1982 年 9 月,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

12、、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爱国人士的合作,必须一致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十二大”报告请回答:、材料一中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什么?它大体形成于何时?、材料二提出的统一战线方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如何理解它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和理论依据、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五,分析“和平解决”和“一国两制”的构想与爱国统一战线的关系并联系现实说明爱国统一战线对祖国统一所起的作用第 - 6 - 页 共 9 页28、阅读

13、下列材料(13 分)材料一 1982 年 9 月 24 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 1983 牟 6 月 26 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新泽西州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说:“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有关政策是逐渐完备起来的,我们将坚持不变。“材料三 1984 年 2 月 24 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材料四 1984 年 7 月 31 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晨豪时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不是今天形成的,而是几年以前,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