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dherin, α-,β-catenin, 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53724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cadherin, α-,β-catenin, 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E-cadherin, α-,β-catenin, 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E-cadherin, α-,β-catenin, 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E-cadherin, α-,β-catenin, 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E-cadherin, α-,β-catenin, 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cadherin, α-,β-catenin, 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cadherin, α-,β-catenin, 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E-cadherin, -,-catenin, 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 意义姓名:杨剑锋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指导教师:刘筱娴;徐增绶200305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E c a d h e r i n ,Q ,B c a t e n i n ,c y c l i n D l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硕士研究生:杨剑锋指导教师:刘筱娴教授、徐增绶教授摘要目的:E c d c a t e n i n s 复合物在上皮细胞黏附、维持组织结构的稳定,以及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E c d c a t e n i n s 复合

2、物的表达异常或功能紊乱,引起细胞黏附功能丧失,导致细胞恶性变,促使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我们通过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 c d 、C I 一、1 3 c a t e n i n 及c y c l i n D l 的表达,探讨E - c d 、c a t e n i n s 在乳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 - 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 0 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 - c d 、a - 、1 3 一c a t e n i n 及c y c l i n D l 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有2 9 例( 4 8 3 5 ) E - c d 、2 3 例( 3 8 3 5 ) a c

3、a t e n i n 、1 8 例( 3 0 ) B c a t e n i n 正常表达,2 8 例( 4 6 7 ) c y c l i n D l过度表达。E c d 、a 、p c a t e n i n 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E c d 、Q 、0 一c a t e n i n 正常表达率明显下降( P 4 ) o f L Nm e t a s t a s i s ,t h ea b n o r m a le x p r e s s i o no fE - c a d h e r i na n d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o f

4、c y c l i n D lw e r ei n c r e a s i n g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o w e v e r , t h e r eW a sn os i g n i f i c a n t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a 一B - c a t e n i ns t a i n i n ga n dh i s t o l o g i c a lg r a d ea n dl y m p hn o d es t a t u s W h e na l lo f t h r e ep r o t e i n

5、 s ( E c a d h e r i n ,a - ,Bc a t e n i n ) w e r ea n a l y s e da so n eg r o u p ,as i g n i f i c a n ta s s o c i a t i o nw a ss e e nb e t w e e na b n o r m a le x p r e s s i o no fa tl e a s to n eo ft h e s et h r e ep r o t e i n sa n dt h ep r e s e n c eo fl y m p h a t i cm e t a s

6、t a s i s A m o n g3 1c a s e sw i t ha b n o r m a ls t a i n i n go f E c a d h e d n ,6 1 2 ( 1 9 3 1 ) o f t h ec a s e ss h o w e d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o fc y l i n D l ,w h i l eo n l y3 1 ( 9 2 9 ) o ft h ec a s e ss h o w e dc y c l i n D l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a m o n g2 9n o r m

7、 a ls t a i n i n go fE c a d h e r i n ,i n d i c a t i n g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E - c a d h e r i na n dt h a to fc y c l i n D l ( P 7 5 ( + + + ) 。( + + + )为染色正常,( + + ) ( ) 为染色减弱或缺失。2 )1 3 c a t 染色结果的判断标准:参照M a

8、 r u y a m a “ 1 等的方法,分别从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三个方面判断1 3 c a t 在癌细胞内的分布:膜阳性细胞数 7 0 为正常表达反之表达减弱或缺失;胞浆或胞核阳性细胞数 1 0 为异位表达。膜表达减弱或缺失及异位表达均称为异常表达。3 ) C y e l i n D l 染色结果的判断标准:c y c l i n D l 表达定位于胞核,细胞核呈棕黄色细小颗粒着色为阳性细胞。染色结果在高倍显微镜下计数5 0 0 个以上癌细胞,计算细胞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阳性率,细胞阳性率 5 为过度表达f 1 8 】。4 ) 统计方法:应用卡方( x2 ) 检验和四

9、格表确切概率计算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n = 0 0 5 。结果与分析一、癌组织内残存正常乳腺组织:E c d 、Q c a t 、B c a t 三种蛋白在残存的正常乳腺组织中主要分布于乳腺导管上皮、腺泡上皮和肌上皮细胞侧缘,出现强的棕黄色颗粒着色。c y c l i n D l 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二、乳腺良性病变:6 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四种蛋白的表达大致与正常乳腺组织相同。E c d 、n 。c a t 、pc a t 均表现出强的胞膜表达( 图1 ) ,正常表达率1 0 0 。n c a t 、1 3 。c a t 除胞膜强着色外,还可见到胞浆弥散的微弱的着色。无c y c

10、l i n D l 过度表达。三、乳腺浸润癌:1 E c d 、a c a t 、B c a t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表1 )表1E c d 、a c a t 、B e a t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良性病变表达的关系6 0 例癌组织中E c d2 9 例( 4 8 3 ) 表达正常( 图2 ) ,3 1 例( 5 1 7 ) 表达异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6 0 例癌组织中E c d2 9 例( 4 8 3 ) 表达正常( 图2 ) ,3 1 例( 5 1 7 ) 表达异常其中2 8 例( 4 6 7 ) 膜表达减弱,2 例( 3 3 ) 膜表达丧失但胞浆有着色表达,1

11、 例( 1 7 ) 表达完全缺失。与乳腺良性病变相比组间有显著差异( P 值= O 0 2 6 ) 。2 3 例( 3 8 ,3 ) 癌组织a c a t 的表达正常,3 7 例( 6 1 7 ) 表达异常,其中2 8 例( 5 1 7 ) 呈胞浆着色表达或膜浆共同表达,3 例( 5 ) 膜表达减弱,6 例( 1 0 ) 表达完全缺失。与乳腺良性病变相比组间有显著差异( P 值= O 0 0 5 ) 。1 8 例( 3 0 ) 癌组织表现出B c a t 正常表达( 图3 ) 。多数癌组织中1 3 c a t 着色在细胞质中,胞膜着色减弱或消失。有4 1 例( 6 8 3 ) 出现0 一c a

12、 t 胞浆或( 和) 胞核内异位表达,其中有2 1 例癌细胞胞浆内可见散在的着色较深的颗粒,1 9 例有少数散在的胞核着色( 图4 ) 。1 例( 1 7 ) 表达完全缺失。与乳腺良性病变相比组问有显著差异( P 值= O 0 0 1 ) 。2 E c d 、C I c a t 、1 3 c a t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1 ) E e d 、Q e a t 、1 3 e a t 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表2 )表2E c d 、a c a t 、1 3 c a t 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的关系本组乳腺癌中 5 c m1 1 例。结果显示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E c d 、n c a t 、B

13、 c a t 的正常表达率各自为:1 ) 5 c m :2 7 3 、2 7 3 、9 1 ,表达均有下降趋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 1E e d 、Q - c a t 、1 3 一e a t 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的关系:( 表3 )表3E c d 、n c a t 、B c a t 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的关系频 数I l1 1 1分化程度图一E - e d 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的关系本组6 例I 级乳腺癌组织E c d 均表现为正常表达( 1 0 0 ) ,1 6 2 9 例( 5 6 7 ) I I级乳腺癌呈正常表达,只有7 ,2 5 例( 2 8 ) I I I 级乳腺癌E c d

14、 表达正常( 图一) 。E c d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I 、I I 与相比较,P 4 个) E c d 的表达较淋巴结转移0 3 个组明显减弱( P 5 e r a分化程度II II T N M 分期I I II 组织学类型小叶癌导管癌浸润皮肤、胸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个数O1 32 91 l0 3 4P 0 0 51 5P 0 0 54 0 5P 0 0 51 7P 0 0 55 5 lP 腺瘤 原发癌 转移癌川,在宫颈上皮的表达情况是正常宫颈组织 宫颈上皮内瘤 富颈癌组织。但B a n k f a l v i 等研究发现E c d B c a t 在乳腺腺病、导管增

15、生、导管非典型增生、乳头状瘤病中的表达均呈强的胞膜表达,表明E c d 、B c a t 没有直接参与这两种乳腺病变的发生机制。本实验中4 例纤维腺瘤、2 例腺病E c d 、Q c a t 、B c a t 均表现出强的胞膜表达,与B b m k f a l v i 的结果相符。研究显示E c d c a t e n i n s 复合物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降低。我们的实验中4 8 3 的乳腺癌组织中E c d 表现为正常表达,这与其他学者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2 4 2 5 。o 一、B c a t华中科技走擘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正常表达率分别3 8 3 、3 0 ,这比G o n z a l e z t l6 】等报道的,c a t 、B c a t 的表达率分别为7 4 5 、5 6 4 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病例不同的来源、类型,不同公司的抗体及不同的结果判定等方面有关。浸润性导管癌( I D C ) E c d 、n c a t 、0 一c a t 的正常表达率分别为6 1 1 、5 0 、4 1 7 ,而在浸润性小叶癌( I L C ) 中的正常表达率分别为1 9 0 4 、1 4 3 、4 8 ,明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这种差异性,国外多数学者“ 2 52 6 】的实验有相对一致的结果,但是国内这方面研究较少,而韩安家等2 M 的研究部认为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