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12.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05202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12.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12.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12.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12.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12.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12.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四:12.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呀, 朋友呀告诉你, 他不在柳荫下, 也不在温室里, 他在辛勤的工作中, 他在艰苦的劳动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幸福在哪里呀 朋友呀告诉你 他不在月光下 也不在睡梦里 他在精心的耕耘中 他在知识的宝库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的 本课知识点集萃(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是从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的(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是从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来看的 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唐山十三位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 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 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 荣誉市民”的称号。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几经辗转 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 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 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 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课堂探究一:1、劳动在实现人生价 值中有何意义?2、他们把为人民做好事看做是他最大 的快乐和幸

3、福,这体现了什么样的人 生价值观?这对我们有何启发?(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 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的 1、(1)劳动者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 价值、体现自身的价值。(贡献越大,幸福感越强)(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 证明自己的价值。(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重要手段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 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 的根本途径。为什么“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体会)劳动劳动 财财富 贡贡献 幸福感、成就感 价值值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你有切身体会吗?) 你乐于助人吗? 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

4、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 一个没有亲情、友情、爱心的人会幸福吗? 【“翔之队” 】 : 与姚明“姚之队”巨大的商业化不同,“翔之队”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由体育科研人 员组成,而“翔之队”的全称更是叫做“国家体育总局刘翔课题研究小组”。【生活保障组】【指挥决策组】【科技攻关组】新战靴 “Air Zoom Trainer LX ”课堂探究二: 1、“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 ”,这句话对我们实现人生的价值有何启 发? 2、个人与社会是什么关系?(课本P109 )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是否与追求人的个性发展相矛盾?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 基础。人的价值的实

5、现,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和他 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 必须在社会中实现。2、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 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所以,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3 、正确认识和追求个性发展。(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是从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的拼搏的拼搏的刘翔:当代青年人的楷模“ 虽 然 苦 点 儿 , 但 很 幸 福 ”他的宿舍挂着这样的铭言:“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 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 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胜 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刘

6、翔训练场地四周的墙上,张贴着醒目的标语 : “苦练为先,以苦为本,苦练出高水平”, “实战为先,以实为本,实战出硬成绩”, “敢想,敢做,拼命去做,争牌争分,为国争光”, “祖国至上,人民至上,事业至上,奥运至上” 光辉闪耀的背后如何正确认识“个性发展”?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 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材料:有这样一个人,他冷酷无情嗜酒如命 且毒瘾很深,一次在酒吧里因看一个酒保不顺眼 而犯下了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 年龄相差才1岁,其中一个同样毒瘾重,靠偷窃和勒索 为生,后来也因杀人而坐监。另一个却既不喝酒,也不 吸毒,不仅有美满的婚姻,还担任一家大

7、企业公司的经 理。在一次访问中,问起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二 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 法?”思考:同样的客观条件为什么成长了两个不同类别 的人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 要的主观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强调克服挫折和失败,艰辛的努力。)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 面提高个人素质。 (全面的能力,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广阔的空间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 确价值观的指引。(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从 实现价值的主观条件来看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 授,博士生

8、导师,古代文学教研 室骨干教师。1991年考取袁行霈 先生博士生,1994年毕业后留北 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任教。 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日本东 京大学任教两年。2004年3月至4月底,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 援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支教期间,出现严重的嗓 子喑哑,仍坚持为中文系的学生和教师授课。经诊断,他 患了食管恶性肿瘤。在先后经历三次大手术后,仍坚持课 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2006年4月22日凌晨1时20分在北 京病逝,享年49岁。 日前,教育部党组决定 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孟 二冬同志学习的活动,北 京大学党委决定授予他“ 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和“北京大学优秀

9、教师标 兵”称号,并号召全校师 生员工向他学习。 孟老师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的?从孟老师的事迹中你得 到了怎样的启示?新疆石河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生 杜晓华:我觉得他面对疾病始终保持乐观、上进的态度,而且非 常镇定,从不把病痛的情绪感染给周围的人。 孟二冬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足球队的主力,第一次手术 后不久,同学们就在操场上看到了他的身影。这本驾驶 证是孟二冬第二次手术后考取的。而孟二冬正在起草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传统文化建议书是第三次 手术后给自己确定的新课题。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更是共产党员孟二冬治学育人的原 则。 生命不熄、奋斗不止,全面提高 自身素质乐观向上,永不放弃

10、信念支撑他 与病魔顽强斗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也是一个病树,我 要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去迎接新的春天,拥抱新的春天。 坚定的理想信念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 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一中实现价值 (客观条件)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是 统一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发展才能,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的信念,正确价值观在砥砺自我中走 向成功 (主观条件)典型高考试题l1.(2008北京卷31)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 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 自觉追

11、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l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l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l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l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lA. B.C. D.2.(09北京34)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 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 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 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 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 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 B. C. D.09高考链接北

12、京本题考查正确的价值判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辨析:一个人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越多,就越 能实现人生价值。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而科学文化素质只是其中一方面,还有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2)要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这样才能利用自己的科学 文化知识才能为人类作出贡献。3)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要实现 人生价值还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克服 各种不利因素。4)因此,一个人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越多,就越能实现 人生价值的观点是片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