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201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639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20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 第 1 页 共 4 页大庆实验中学大庆实验中学 20102011 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命题人:王立春命题人:王立春 审题人:郗春花审题人:郗春花第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5050 分)分)1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 ”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 并力,共拒中国” 。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2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2、。 ” “吾 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 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 3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 客,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 者,为君也。 ”上述思想都 A主张“贤明”君主政治 B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D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

3、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 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 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5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 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 以往,国人、所怀

4、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6在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认识到,在政治制度背后实际有一种更广的文化支持,具体表现 为国民素质或曰国民性。因此,他提出要造就“新民”,并以“中国之新民”作为自己的笔名。为 此,他在 1902 年 2 月创办了新民丛报 。对本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梁启超对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文化心理层面B梁启超由倡导君主立宪转变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进步 C 新民丛报自此成为保皇派宣传君主立宪思想的重要平台 D梁启超认为失败关键在于国

5、民政治觉悟尚未开启 7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 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到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8一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 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 这位学者的行为最可能受到的影响是 A鸦片战争前的程朱理学 B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说 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 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说 9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 分引起的阻力。

6、因为非重要的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方式受到冲击而造成的如此猛烈、痛 苦的动乱。 ”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洋务派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 B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C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 D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10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 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 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1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7、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BCD 12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 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 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 ,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 是 A近代中国的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欧共体成立后着手建立关税同盟,比、荷、卢和联邦德国生产率较高,产品成本低,出口 竞争力强,因此对开放共同体内部市场非常积极,而法国和意大利由

8、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因 此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后才在关税问题上作出让步。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不宜进行经济合作 B权利让渡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C欧共体内部各国利益冲突激烈历史 第 2 页 共 4 页D60 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条件尚不成熟 14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 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一反思是针对某政策的弊病而言的。这一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15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

9、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 立。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 D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16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图 中的“”曲线代表的国家是A中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17.有历史学家概叹:“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 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

10、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发展资本主义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18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 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19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春联, 反映了我国 20 世纪

11、50 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B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C斧头开辟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D抗战胜利一元复始 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20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1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 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 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2、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2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 ” 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 )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23据记载, “是时武昌、南京属管之地,粤人出示安民,开科取士,禁头变服,按例征粮, 农工商贾各安其业,俨然有王者风。 ” (镜山野史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政权采用传统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B 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政策已无法实行下去 C时临时政府要求人们

13、断发易服 D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政权 24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 、 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 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他们这些 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政治文明演进B经济转型 C社会思潮激荡D社会群体 25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 ”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研究历史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历史的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面对历史,历史学家往往

14、无能为力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5050 分)分) 26、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尽逐绫 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 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 800 张, 织工 2330 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 1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 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材料二 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历史 第 3 页 共 4 页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 分)(2)材料二的地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分)张謇是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创办的企业大部分都在南运河地区。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其原因。(7 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