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典论文的写作与评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797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理论与实践典论文的写作与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典论文的写作与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典论文的写作与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典论文的写作与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典论文的写作与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译理论与实践典论文的写作与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理论与实践典论文的写作与评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译理论与实践典论文的写作与评析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交流的重 要手 段。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翻译活动对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 用。从 某种意义上说,文明的保存、社会的发展,首先应归功于翻译.从古罗马帝国到现 代欧洲 共同体,从基督教的传播到佛教的弘扬,离开翻译人员的努力都是难以想象的 D 虽然翻译活动无论在中国或西方都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翻译研究活动也一直伴随着 这一 历史进程,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翻译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翻译以及 译者 的社会地位一直不髙,翻译在一般人眼里只是一门技能,译者只是译匠而已。相对于 原文

2、以及原文作者,译者只不过是“仆人” 、 “媒人” 、 “舌人”以及“不忠的美人”而已 9 翻译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 学、教 育学、心理学、人类学和信息学等学科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巳经拥有 了一套 自己的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尽管把翻译学作为 一门独 立的学科而进行认真的研究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但翻译学如今已成为一个公认的 92 英语专业毕此论文写作教程 学术名词,译学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并在国内、国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进展。作为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它还有许多基础研究工作等待着翻译爱好者和翻译研究

3、 者认真去做 在翻译领域可供研究探索的课题非常多。大体说来,英语专业学生可从以下几个论题 着手 进行翻译方面的论文写作。 1.翻译的基本间題:翻译的定义和性质 关于“什么是翻译”存在许多回答。例如,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 J.C.Catford.曾经说 过: “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的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的文本 的过 程” (19G5: 20)。美国翻译理论家 Eugene A Nida 则认为:“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 和原 文信息尽可能接近的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1982; 12)。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

4、言语产物在保 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 (1985: 4) 我国翻译家张培基则认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 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 从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离开语言,研究翻译是不可能的,但是翻译研究不仅仅是对 语言 的研究,因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它还涉及到语言学、哲学、美学、交际学、 文化、 心理学等诸多因索。 对于翻译的性质,国内外翻译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大体上说,以语言学家为代表的翻 译理 论家一般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服从于语言学规律,人们称这一派观点为翻译 的科 学学派;而文学家则认为翻译

5、(应指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过程,所以称之 为翻 译的艺术学派。后来美国语言学家、符号学家 Rorrmnjakobscm 又把翻译活动从语言 符号 扩大到整个符号体系,将翻译分为三类,即符际翻译、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但这样 还是 难以消除关于翻译本质的争论,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探索,可以进一 步认 识翻译,并为今后对翻译问题的深人研究莫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a 2.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任何翻译实践总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或原则,衡童一篇译文的好坏同样也离不开一 定的 翻译标准,因此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指导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翻译活 动历 史悠久,从事翻译的人具备不同的社会背

6、景与语言背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与期待值 均不 相同,衡量翻译的原则也各不相同,因面形成了多种翻译标准。概括起来,它们大体 可分 为四类.(1)以作者或读者两方中某一方为主要着眼点的翻译原则提出这类原则的包括所谓 的硬译 (重“质” )派和意译(重“文” 派。前者如西晋的笠法护,以及中世纪欧洲翻译 基督 教文献的译者,他们一般唯原文形式是从,不加改动,甚至多用音译法。后者如三国 时期 的支谦、康僧会,东晋的鸠摩罗什,以及文艺复兴时欧洲的文学翻译家,他们的译文 力求 归化,文辞典雅,但有时不惜曲解原文。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奈达早年提出的“动态 对等” 原则也基本上是以读者为取向的。 “直译”和“意译

7、”作为实际翻译中具体使用的 两种方 法,其实是可以并存的。但是如果把它们当中的任何一种奉为翻译的原则,都会造 成很多 误解,带来种种弊端。第七章专,华业论文的写作与评析 93 .(2)同时考虑作者和读者的翻译原则。这一原则既考虑到作者又同时考虑到读者,比 较全 面。唐代玄奘提出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就表达了这个原则。18 世纪末的英国 学者 亚历山大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在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 名的“翻 译三原则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 性质相同; 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严复在天演论 (译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信、 达、雅

8、”三 字标准。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 则保存着原 作的丰姿/ 这类翻译原则或标准虽说正确,但过于理想化,执行起来困难较大。 (3)从美学角度提出的翻译原则。这类翻译原则主要为文学翻译家所提倡。如傅雷的 “神 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和许渊冲的“三美说 在这类翻译原则的指导下,会产 生非 常精彩的译品,但描述不太具体,同时也不适合非文学作品的翻译. (4)以社会符号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这类翻译原则强调翻译必须考虑各种语言符号 所传 达的意义和功能.它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地把原文所承载的各种意义和功能全部 传递 给译人语的读者,能这样做当然十全十美,但往往

9、很难做到 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可运用当代翻译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前人提出的翻译 标准 和原则迸行探讨,从而加深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3.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 关于翻译技巧和方法的研究是应用翻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翻译研究中一个最 基本 的课题。 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字面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非字面翻译或自由翻译(non- literal translation or free translation) a 最严格的字而翻译是逐字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而语义型翻译(semantic transiation)和忠实于原文的翻译(f

10、aithful translation)则是字面翻译的 变体,沟通型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习惯语翻 译(idiomatic translation)和归化翻 译(adaptation translation)都可归人自由翻译类。 研究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就是对转换现象的语言学描写和功能分析,包括转换技巧 的条 件、限制、规律、类别以及习惯成分.研究翻译技巧的论题,可以集中于一个方向, 如: 典故的译法、习语的译法、电彩片名的译法和科技术语的译法等 一般而言,这类题 目更 容易操作,学生只褥收集一定数量的专题翻译例证,然后通过分析比较,从中归纳出 几种 处理

11、的形式,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例证必须切合所论述的观点,译文力求准确为 了增强 论文的说服力,还可引用某些权威人士的评论和译文. 本类别研究属于实用研究,对于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能力有直接的意义,研究 内容 和方法多为比较英、汉语的异同,并运用语言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探讨具体语境 中的 翻译方法的运用。 4.翻译的客体研究 翻译客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原文文本的意义的探寻。原文文本具有双重性质,一方 面是被决定了的性质,另一方面是幵放的性质。所谓被决定是指它有原意,作者的写作是 有意 图的,因而原文是一个图式框架,有一定的定向性。这种定向性即说明原文文本对译 者有 一定的制约性。然而一部文本

12、,特别是文学文本,它的语言符号是能指优势符号,具 94 英语专北毕北论文写作教程 有返回能性、情感性和伪指性。文学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强制性的对应关系,而 表现为象征性、形象性和隐喻性等特点,文学文本因而存在许多空白和未定性,形成一个 具有开放性和召唤性的结构,因此任何文学性的文本向着一切可能开放着。 对意义的追寻在同一种语言文化作品中就如此复杂,在翻译中必定更为复杂。由于不 同民 族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以及作者与译者的人生经历、情感以及对世界的体验存在着差 异,因 而翻译中对意义的理解与表达成了一个永久性争论的话题。 英语专业本科生可以通过对译本的研究,探讨原文文本在何种程度上制约着译者的

13、主 观能 动性,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翻译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它的创造性. 除了文学文本以外,文本的类型还包括应用性文体(如信函、通知、启事、合同、协 议、 说明书以及使用指南等) 、科技文体(如科学报告、科学论文、专利文献和科普读物 等) , 以及一些专门用途的文本(如商贸合同、法律条文和广告)等,由于这些类型的文 本与文 学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内容的性质不相同, ,所以它们的符号学特征和语言功能也不一 样。 这些类型的文本符号追求的是统一以及确定性的意义,具有强烈的他律性殳 英语专业本科生可以就某一类型的文本符号特征和语言功能分析人手,探讨此类型的 文本 在翻译时应遵从的原则和采取的具体方法学生还可以

14、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某一 类型的 文本翻译现状进行描述,找出问题所在,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其原因,找出更好的 翻译改 进办法。这一问题的探索有助于学生提髙对不同文体翻译的能力。 5,翻译的主体研究 翻译的主体研究主要探讨的是译者的主体与主体性问题。由于受西方文论中“作者中 心论” 和“文本中心论”的影响传统的翻译研究对译者的主体与主体性问题十分不重 视,它往 往侧重于译者主体的被动与消极和受制约的一而,而压制主体的主体性。近几年 受“读者 中心论”的影响以及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影响,翻译研究者非常重视译者的主体与 主体性的 探讨。 译者主体的构成要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语言的感悟力和语言的创造力;

15、丰富 的想 像力;富于情感;审美判断力和艺术的敏感译者的主体性主要是指译者对原文 本的 理解和阐释的主观能动性即再创造性。它主要体现为:译者的心理关注与审美期 待; 译者的知识实在性;理解阶段原文本意义的再创与重建;翻译中的文本重构殳 在研究这个论题时,学生可以将中外某一个著名的翻译家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他的翻 译思 想,评析他的翻译作品,通过介绍他在翻译活动中所具备的良好素质以及表现出的主 观能 动性,彰显他的翻译活动对社会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这种研究将有利于译者地位和 翻译 地位的提髙& 6.翻译的环境研究 翻译的环境研究主要包括语言内部环境和语言外部环境研究。 (1)落后的内部控制。 语言

16、的力量。 人类创造了语言,但人又被自己所创造的语言所控制 6 因为人们给词语以一定的概 念,然 后这一概念被人们普通接受。如果拒绝接受它,就会被大多数人所不容,看来人们 始终生 活在语言的牢笼之中,受着它的制约。一旦两种文化中出现了词语概念意义的空缺 第七幸专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评析 95 和不对等,翻译的问题就会出现。英语专业本科生可以翻译的角度,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词语搭配和词义 等方 面的异同,从面进一探讨语言差异所带来的翻译问题以及解决与处理问题的办法. 英汉互 译中词语概念意义的空缺和不对等现象,应如何通过调整、补偿、替换,甚至增加 解释等 手段来达到传达原文本义的翻译目的& 语境的制约 语言意义的表达必须依靠语境,孤零零的一个词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上下文,人们很 难确 定其意义。以往人们多注意词语与外部世界的对应性意义,而现在人们开始关注词的 用法, 注意它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的,即语境问题。 由于一个词的准确意义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明确,因此无论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