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与社会和谐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761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与社会和谐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与社会和谐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与社会和谐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与社会和谐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与社会和谐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与社会和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与社会和谐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业绩考核论文网网 络络 环环 境境 与与 社社 会会 和和 谐谐刘 建 新计算机互联网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科技产物,具有传输信 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开放性互动性强的特点。自 20 世 纪 90 年代信息网络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网络以来,它正以惊人的速度 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 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高速信 息交流与发布平台,互联网正越来越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 成为构成我们社会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 互联网的重要作用不仅为广大的社会公众所认可,更引起党和政 府的极大关注。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

2、互联网法规及行业规范, 对与互联网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保护作用。随着科技的不 断进步,互联网将会融入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我们工作和 生活的有力助手。 互联网在现实生活当中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及行为习 惯,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信息交流的方便和快捷,更给人们传统的 思维和行为方式带来冲击。时至今日,我们有必要对互联网在我们社 会中的作用及未来影响做充分全面的审视。结合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互联网的发展也应当在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 其独到的作用,并成为社会和谐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据此,笔 者拟从互联网对我们社会的作用、影响及如何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等 方面

3、,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互联网发展概述 1969 年,为适应当时冷战的国际局势的需要,美国国防部高级研 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首次用计算机连 接美国的四个大学,它标志着计算机网络新纪元的到来。 1980 年,作为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核心技术TCP/IP 协议诞生。 到 1986 年,美国建成了基于 TCP/IP 技术的主干网,这也是世界上第 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 Internet 互联网。此后,计算机互联网在各个发 达国家迅速普及。 1987 年,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利用互联网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 1994 年,中国获准加入国际互联网组织。同年,国家建设了第一个全教学业绩考

4、核论文国性 TCP/IP 互联网。次年,商业性质的互联网站落户中国,互联网开 始进入普通百姓家。以后,由于国家的鼓励政策和积极投资,互联网 在我国快速成倍增长,并涌现出一些大型的商业性网络公司。2000 年 前后一些网络公司相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网络业务日趋丰富、规 范,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截至 2007 年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 2.1 亿人。 2007 年一年增加了 7300 万,年增长率为 53.3%。按照这个增长率计算, 我国网民总数到目前已经居世界第一。二、网络环境特点及社会作用 第一、即时性(速度快) 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网络新闻等信息能够达到与所发生的事 件同步传递,广大社会公众

5、已经习惯于从网络获取他们所关注的一些 社会焦点新闻、咨询或帮助。网络直播等形式更是成为社会公众获取 信息的快捷通道。比如,汶川“5.12”地震发生后20多分钟,新华网 即进行了确切报道。当天,各大网络媒体开始24小时滚动直播,准确 传达了灾情及中央的指示,让真实跑在了谣言之前。 第二、广泛性(内容丰富) 网络信息无所不包,内容的丰富程度是以往任何一种信息手段无 法比拟的,其信息量可以是“无限大” 。网络信息涉及到社会及个人生 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可以很轻松地从网络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各类信息, 网络的交互性已经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紧密地结合到一起,融 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第三、共享性 网民能够

6、在互联网上方便快捷地获得和使用各类信息资料、软件、 媒体文件等,并可以发布分享。共享性特征使得各类信息、软件等的 使用和消费形成了庞大的群体,从而产生了不小的社会效应。尤其是 对等网等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共享性效应还在不断扩大。 第四、易用性(操作简单) 许多网络业务和产品的开发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而其操作使用 近乎“傻瓜化”,这使得现代高科技开发的复杂化与其产品操作使用 的简单化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比如:网游、网银、即时通 讯等。这种趋势带动了更多的社会公众加入到网民的行列。 第五、营利性网上银行及其它网络支付手段的开发和普及,使得公众参与网上 交易变的极为便利。以电子商务、网游、

7、短信等经营为代表,互联网教学业绩考核论文上已经聚集了数额庞大的财富。利用互联网开展商业经营已经不在是 少数科技精英才能涉足的领域,普通公众也同样能创造巨额网络财富 的奇迹。 第六、隐秘性(信息安全) 各种加密技术、数字证书、网络空间的使用,为网络信息的隐蔽、 存储提供了最大的安全保证。不论单位或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互联网提 供的隐秘、安全服务,各类加密手段灵活多样,技术在不断更新,极 大地增强了网民的社会安全感。 第七、个性化(自由表达) 互联网以其丰富多彩的发布平台模式,让每个人的智慧创造与思 维个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的博客、个人空间、论坛等发布 平台为网民展示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带来了宽松

8、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人 愿意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寻求解答、帮助或共鸣。三、网络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及其社会影响 1、政治颠覆 网络为公民基于信息共享的舆论监督提供了便利。更为公民的政 治参与提供了条件,这从近年来的许多个案都可以看得出来,在今年 的抗震救灾、反击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 “网络政治”正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亟需正视的新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组党结社,进行针对我国党 和政府的非法组织和串联活动,猖獗频繁,屡禁不止。尤其是一些非 法组织有计划地通过网络渠道,宣传异教邪说,妄图扰乱人心,扰乱 社会秩序。例如,“功”非法组织就是在美国设网站,利用无国

9、界 的信息空间进行反政府活动。 2、文化渗透 我国的网络文化建设在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我国 与世界之间信息与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这样一个高速度、高流 量、无国界的传播渠道,也必然会成为文化安全的门户。而在众多的 网络机构中,文化网站工作中的文化安全保障问题,更有其突出的地 位和紧迫的任务。 由于文化产品自身的特性,它的生产、销售和消费可以在网上独 立完成,网民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入世 以来,借助网络开放环境交流进来的各种文化元素令人目不暇接,它 们在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活动。教学业绩考核论文文化渗透没有枪炮、战舰的来势凶猛

10、,但是也足以改变社会制度。西 方文化渗透的全方位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和我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关 系,应当引起我们广大网民的警觉。 3、迷信、伪科学 迷信是生产力低下,科技欠发达的产物,人们对某些自然和社会 现象缺乏认识,而进行的错误解释和盲目的崇拜。科学技术是迷信的 天敌,是它的大力发展,使人们逐步走出了封建迷信的阴影,擦亮了 眼睛开始科学地认识这个世界。而如今,网络迷信却将迷信与科 学技术嫁接到了一起,为迷信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占星奇缘、十二星 座解说、周公解梦、北斗星易等等,网络迷信以五花八门的形式,迷 乱了世人的双眼,搅乱了人们的思绪。 网络迷信打着“时尚”和“科技”的旗号,借用了现代科技手段

11、 重新包装,它更容易腐蚀人的思想,扼杀人的理想,让人在不知不觉 中形成消极的人生观。网络上流传的伪科学往往都抓住人们日常生活 当中碰到的一些困惑和疑难,借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包装和一些模糊 概念迷惑广大的普通百姓。比如气功、医疗、保健等等。 4、虚假、造谣、煽动 极少数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的发布虚假信息,混淆视听,以图引 起社会混乱和恐慌。据悉,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地震以后,公安机关陆 续发现有不法人员通过互联网借机造谣,散布虚假信息,甚至危言耸 听,扰乱人心。为保证抗震救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秩序稳定,公安机 关对违法人员及时进行了查处,河北、辽宁、安徽等11个省市的公安 机关,已经对涉嫌借地震在网上造

12、谣的40余条信息进行了调查,截止 到5月15日,公安机关已经查处17名造谣者。 公安机关侦查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达赖集团发布指令,传播煽动 信息的重要渠道。“西藏人民大起义运动”倡议书、行动计划和 部署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网络发布的。 5、网上窃密 境外间谍机构利用网络窃取国家机密,据国台办透露:多年以来, 台湾的间谍情报机关对大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窃密,影响十分恶劣。 商业机密也是网络窃密的主要对象,2006年,美国最大网络商业窃密 案最告破,被告最终支付赔偿金110万美元。个人网络登录账号、网银 账号、Email、网购交易码等等,往往因个人防范不严而频频被盗,社 会公众损失严重。 6、网络诈骗教

13、学业绩考核论文网络诈骗主要的侵害对象是个人,行骗者往往以中奖、团购、集 资回报、考试、留学等为诱饵,骗取公众钱财,手段花样翻新。网络 诈骗出现低龄化趋势,并形成“作吃”群体。去年月,海南省公安 部门查获多起冒充“奥组委”的网络诈骗案。令人震惊的是,作案者 中竟有大量年龄才十多岁的学生,共抓到“小网骗”100余人。 7、网络盗版、侵权 网络侵权盗版是依托网络环境进行的侵犯著作权行为。侵害对象 主要是应用软件、影音产品、网络游戏产品。非法经营者利用网络提 供盗版影音产品下载,从中牟利。还私自架设服务器,外挂软件程序, 擅自利用互联网从事网络游戏经营。网络盗版侵权行为不仅严重阻碍 了版权相关产业的生

14、存和发展,同时也破坏民族文化创新能力,损害 国家形象,对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8、色情、赌博、游戏 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看,色情业像一颗与生俱来毒瘤一直附着在 它上面。借助科技的进步,网络色情也花样倍出,尤其对青少年的成 长构成严重威胁。网络赌博手段隐蔽,数额巨大,流转迅速。不仅具 有常见赌博形式的危害,更造成国内资金的大量外流。云南陆良县农 行刘江华用公款参与网络赌博耗资近 800 万,江苏扬州“630”网络 赌博案投注额高达 52.5 亿。受巨额利润驱动,各大网站竞相推出大型 网络游戏,消费对象直指青少年。网络游戏一直以其消费对象及成瘾 性而倍受争议,被认为是青少年的“精神鸦片” 。据权威

15、统计,青少年 上网玩游戏的人数比例超过 70%。四、优化网络环境 促进社会和谐 (一)、政府的监管和引导 1、完善法规 强化管理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颁布互联网法规50多件,有15个政府部门 参与互联网管理,中国互联网协会也制定了一系列自律性规范,已经 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互联网管理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业 务会不断更新,需要我们继续丰富和完善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对于 已经出台的法规也应进行清理整合,要不断升级网络监管技术手段, 互联网执法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也亟待加强。 网络法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应有 专门机构负责制订、审查网络信息,确定网络信息的传播原则和方法,

16、 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网络信息传播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等。特别是教学业绩考核论文新闻传播领域,要作为网络信息法律法规建设的重点。要坚持行政管 理与法律建设两手抓,确保网络信息传播规范运行。 2、真实公开 即时透明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社会公众信息平台。各级政府及相关 职能部门基本上都开设了网站,借助信息传播技术的优势,政府通过 互联网渠道把公众关心的各类信息真实、迅速地提供给广大普通网民, 让他们及时、全方位地了解所关注的内容。比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和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就是很好的例证。 今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新华网对我州建州50周年庆 典进行了网上直播,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最为典型的是政府通过 互联网对汶川“5.12”地震情况所做的全方位快速报道,做到了信息 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次对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我们动用了信息传输 技术的十八般武艺,从天上到地下,从卫星到DV,所有手段一起上阵, 将地震灾区的信息全面、丰富、准确、及时地向国人报道,向世界展 示,从而赢得了国人和世人的普遍赞誉。 3、把握主流 正面引导 互联网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