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558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第一节第一节 秦代文学秦代文学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 国。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 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 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短短十几年的秦代, 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 。这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 著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它兼有儒、道、墨、法、 农诸家学说,故

2、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 闻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先秦 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例如荡 兵 、 顺说 、 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人,曾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后 为秦丞相。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 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虽 不产于秦,而秦用之,以与异国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 力: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

3、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 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 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 踶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 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与汉 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为接近。秦有一些刻石文,如泰山、琅玡、之罘、会稽等处的 刻石文,大都也出于李斯之手。内容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

4、 但多以三句为一韵。秦刻石文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它是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 有影响。此外,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 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的话, 可以想见当时人民利用歌谣同秦代的黑暗统治进行斗争的情形。今所传者,仅有这样 一首: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首歌谣见于晋杨泉物理论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它。它相当深 刻地反映了秦代人民反对征戍徭役的激愤情绪。类似这样的民谣当时一定不少,可惜 没有流传下来。第二节第二节 贾谊和汉初散文贾谊和汉初散文贾谊(前 200-前 168),洛阳人,西汉初期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年十八,以能诵 诗书属文称于郡

5、中”;二十馀,为博士,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得到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贬谪中,他仍 不忘国事。后为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仅三十三岁。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刘向编为新书 。 新书在流传过程中,多有散佚,因而残缺不全,个别篇章也可能经过割裂窜 改,但决非伪书。贾谊在新书中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 先秦的民本思想。他说:“自古及今,凡与民为敌者,或迟或速,而民必胜之”(大政 上)。为了解决人民生计问题,他提倡“农本”,反对富人奢侈浪费。面对迅速巩固政权、 完善封建制度的历史任务,贾谊又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如要求削弱诸侯和

6、限制豪强 商贾的非法活动,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主张更完善地建 立以等级制为中心的封建礼制,以巩固封建统治。这些主张适应汉初统一形势的需要, 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作用。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 、 大政等篇。 过秦分上、中、下三篇,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 史原因。上篇主要叙述秦国力量的强大,是全文的关键。它用渲染、比衬手法显示秦 国的声威。如写六国人材众多, “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史记作“叩”)关而攻秦” ,结果却为秦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但就是这个“席卷天下”、 “威震四海” 的王朝,却在“率散乱之

7、众数百”的陈涉“奋臂大呼”下土崩瓦解。经过这一比衬,文章 有力地突出了秦代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威力,足以给封建地主 阶级以致命的打击,统治者如果不向农民作些让步,即一点“不施仁义”,那只有失尽 民心、走上灭亡的道路。所以作者在中篇中从各方面来阐明民心的作用,读完中篇人 们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民心一失,无论如何强大也不免覆灭的命运。这样, 上文对强秦的夸张又起了加强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过秦篇在文字上颇重修饰,又 善于铺张渲染,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所谓陈政事疏及新书前四卷“事势” 类就是这种文章。它的一个特色是观察敏锐,能透过太平景象,觉

8、察到社会潜伏的矛 盾和危机。例如数宁篇说:“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无知,固谀者耳夫抱火 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作者还敢于大胆揭露这些矛盾和危机,加强其笔锋犀利、言辞激切、感情强烈的特色。 例如时变篇:胡以孝弟循顺为?善书而为吏耳。胡以行义礼节为?家富而出官耳。骄耻偏而为祭 尊,黥劓者攘臂而为政。行惟狗彘也,苟家富财足,隐机盱视而为天子耳!唯告罪昆弟, 欺突伯父,逆于父母乎?然钱财多也,衣服循也,车马严也,走犬良也。矫诬而家美, 盗贼而财多,何伤?对于富人豪强的横行霸道,作者就是这样无情地揭露,猛烈地抨击的。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

9、的文章, 新书后六卷的“连语”、 “杂事”大 都属于这一类。其语言浅显,叙述也较生动。贾谊的散文都有善用比喻的特点,语言 富于形象性。他的文章风格对唐宋的政论文是颇有影响的。贾谊又是汉初著名的辞赋家。赋本是诵的意思, 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 之赋。 ”荀卿赋篇第一次以“赋”名篇,汉人沿袭其义,凡辞赋都称为“赋”。汉初骚体 的楚辞逐渐变化,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故贾谊的赋兼有屈原、荀卿二家体制。他 的吊屈原赋为谪往长沙途经湘水时所作,借凭吊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例如说: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在那个时代,作者确实是一个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杰出人物,但却遭

10、到保守官 僚的排挤,政治抱负未得施展。作者以其抑郁不平之气倾注在吊屈原赋中,虽痛 逝者,实以自悼。他的鵩鸟赋为谪居长沙时所作。赋中据老庄“万物变化”之理,说明祸福荣辱皆不足介意。这是作者谪居时哀伤情绪的自我排遗。汉初黄老思想流行, 赋中充满了“纵躯委命”的消极思想。这是作者处在逆境中的心情的反映。还有惜誓 一篇,被收在楚辞中,或以为贾谊所作,但王逸已经“疑不能明”。贾谊的赋在形 式上,趋向散体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这是新赋体的特点,显 示了从楚辞向新体赋过渡的痕迹。汉初除贾谊外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都或论秦之得失,以为统治者的借 鉴;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文章的语

11、言多受辞赋影响,有很多排偶句,风格 颇有战国说辞的遗风。这一方面固然是前代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游士说客 仍然存在于诸侯王国的缘故。后来,随着诸侯势力的削弱和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这 种文章风格也逐渐消失。在这些散文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为较高。晁错(?前 154),文景时人,官至御史大夫。著有贤良文学对策 、 言兵事 疏 、 守边劝农疏 、 论贵粟疏等。其中以守边劝农疏 、 论贵粟疏(此二疏原 为一文。 汉书?晁错传于守边劝农疏前云:“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 务二事曰”然此疏实只言守边备塞一事,另有论贵粟疏载于汉书?食货志 , 正言劝农力本事,故知二疏原为一篇。)最为著名。此二疏

12、主张募民备塞,防御匈奴的 入侵。他又敏锐地注意到农民流亡的社会现象,指出人民流亡的原因是由于生活的贫 困;而人民的贫困主要是由于官府的“急政暴赋”和商人的兼并所造成;所以主张务农 贵粟,提出募粟入官、得以拜爵除罪的政策。晁错的文章善于从历史事实、当前情况、 各种利弊得失等方面作具体分析,立论精辟而切于实际,其不足之处是略乏文采。邹阳,文景时人,曾为吴王、梁孝王门客,著有上吴王书 、 狱中上梁王书 等。而后者是作者在狱中的自我表白。 汉书?邹阳传说他为人有智略,而这篇文章 恰好体现了“有智略”的特色。因梁王听信谗言,心有馀怒,直说则不利;所以用大量 篇幅说明知人与不知人之别。指出知人必须不“惑于

13、众口”,不“移于浮辞”,这就动摇 了梁王对谗言的信赖。作者善于把握这一关键,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本文博引史实, 排比铺张,有战国游说家气味。 汉书?艺文志有邹阳七篇,列入纵横家,不是没有 原因的。第三节第三节 枚乘枚乘枚乘(?约前 140),字叔,淮阴人,汉初重要的辞赋家。他生活在文景时代,初为 吴王濞郎中,后为梁孝王门客, “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及武帝即位,乘已年老, “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 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存七发一篇是 他的代表作。七发是假设楚太子有疾,吴客往问的谈话。 “七发”的意义,刘勰以为“七窍所 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文心雕龙?杂文)

14、。李善以为“说七 事以启发太子”,后一种解释比较符合作者原意。 七发首段指出楚太子的腐化享乐、 安逸懒惰是贵族子弟的病根,但此病非药石针炙所能治。这显然是作者针对当时贵族 的腐朽生活而提出的讽刺和劝戒,但未能给予正面的有力的批评。接着吴客分述音乐、 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等事,目的是由静而动,由近及远,一步步启发太子, 诱导他改变生活方式。作者特别倾全力于田猎和观涛两事的铺写,认为田猎可驱散懒 惰的习惯,观涛有“发蒙解惑”的功效。但根本问题并不在此,而在于用“要言妙道”转 移他的志趣。故末段要进方术之士与太子“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而太子即 已“涣然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恝然汗出,

15、霍然病已”。作者认为安逸享乐的病,最好 从思想上来治疗,这具有深刻意义。篇中对这一点虽未加以充分发挥,但通过前面各种事物的逐渐引导,已经可以使读者有所领悟。七发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张,刘勰说:“枚乘摛艳,首制七发 ,腴辞云搆, 夸丽风骇”(同上)。但它并不像后来的大赋那样堆叠奇僻词汇,读起来较为平易,而且 不乏精彩片段。例如: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氵岂氵岂,如素车白马帷 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 兵这一段用各种比况描写涛状,奇观满目,音声盈耳,使读者精神震荡,有如身临 其境。此外,如前半篇用夸张、渲染手法表现音乐的动听也

16、颇为出色。但总的看来, 七发铺写过繁,刻划有余,而生动不足,这不能不算是艺术上的一个缺点。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 要地位。新体赋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屈宋等作家的楚辞富于楚国的地方特色,是 一种形式自由、句法散文化,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的诗歌体裁。新体 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则改变楚辞句中多用 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新体 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所以刘勰说:“赋者,铺 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新体赋的散文化以及经常使用排比 整齐的句法,都与这一根本特色有关。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它引起后代许多作者的 模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