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三)(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2776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三)(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会计基础(三)(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会计基础(三)(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会计基础(三)(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会计基础(三)(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三)(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 1 章 总论总论第 1 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1.1 会计的本质 1)会计的本质定义于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并随之日益完善 3)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1.2 会计的职能 1)会计核算:以货币形式将经济活动转化为会计信息并向各方进行公开报告,对经济活动 的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的核算 2)会计监督: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效益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检查、指 导、和督促 3)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密切关联、相铺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延伸 4)预测、决策、分析和考核等其他职能 1.3 会计的主要特点 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形式 2)

2、对经济活动反映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有一套完善的专门方法第 2 节 会计目标 1.1 会计的总体目标 1)讲求和提高经济效益,在会计目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与企业单位总体目标一致制约会 计直接目标,是直接目标的基础 2)它追求的经济效益应该是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2 会计的直接目标 1)关于会计信息的内容:财务状况信息(资产、债务总额及构成及投资人权益及内容)经营成果信息(收入、费用和成本,利润或亏损及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净流量及来源和去向) 2)关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人、内部管理者、债权人、社会管理和监督部门、客户、公众等 3)关于会

3、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可靠性(信息要客观、准确、完整) ;相关性(预测经济活动发展趋 势,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进行决策和管理,修正原来的决策和管理) ;可比性(一定范围、一定时间、一定时间和一定内容上可以进行纵向和横 向 比较。 ) 4)提供会计信息报告的方式: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经营成果信息;现金流量表 5)概括:向有关各方提供其决策有用和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讲求或提高经济效益。第 3 节 会计对象 概念: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要素。1.1 会计要素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做出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因素 2)意义:便于确认、记录、计量和

4、报告,满足信息使用者理解和利用,是会计对象具体化。 1.2 会计要素的构成 六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因素反映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是利润表的要素反映单位经营成果 1)资产: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测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 益。 资产的特点: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一种经济资源可投入生产经营;由 过去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 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不超一年、存货、短期投资不超一年)长期资产(长期投资超 2)负债: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

5、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特点:是企业承担的义务或债务须在未来加以清偿,经济利益外漏是由过去形成的未来预测的不能形成负债。 负债的分类: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不超一年,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收应付款、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超一年,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 3)所有制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相对于负债而言,具有以下特点:所有者权益不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产或破产清算企业破产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于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分享企业利润,负债不

6、能。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实收资本: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资本公积:在接受过程中或非经营过程中形成,如资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盈余公积:从净利润中提取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等。 4)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点: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不包括偶然得利收入增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收入增加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收入增加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5)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与收入相比,费用具有的特点:日常生活中产生,不包括偶然损失费用增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同时体现在资产减少和负债增加将会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

7、减少。 费用的分类:营业成本:指已售商品或已提供劳务的成本(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 、营业费用(销售过程中处商品成本以外的 各项费用)和财务费用(为筹集资金消耗的费用) 。 6)利润: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营业利润:从事经营活动中实现的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后的金额 第 4 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1 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又称会计个体或会计实体,会计主体 既 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独立法人(如合伙经营) 。 1.2 持续经营:指会计主体按既定持续经营下去,

8、至少在将来不会因为清算、解散、破产而终止经 营。 1.3 会计分期:会计人员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 我国,会计期间被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四种,采用公历 1 月 1 日起到 12 月31 日止。 1.4 货币计量: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1)生产经营活动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但最终必须以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加以综合记录和 反映。 2)在我国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选定某外币为记账本位 币,但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要折算成人民币。 3)在物价波动时应以币值稳定为前提。 第 5

9、 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1 用于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资料可靠、内容真实、数字准确 2)相关性原则:满足会计使用者的需要即有用性原则 3)一贯性原则: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一贯性) 。 4)可比性原则:所有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会计处理方法去核算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口径保持一致 便于不同企业之间能够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和利用。 5)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6)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2 会计要素要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

10、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复,都应作为当 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一不作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反映经营成果。与其相对的是收付实现制以款项是否收付为标准。 2)配比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同一时期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3)实际成本计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企 业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会计核算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收益性支出仅涉及当年或一个营业周期;资本性支出涉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会采用不同的

11、会计处理方法。 1.3 对上述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不得多记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 2)重要性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核算方法。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进行 会计核算。第 6 节 会计核算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4)登记会计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报财务会计报告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 会计等式和经济业务 1)会计基本等式: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债务人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基本

12、等式是复式记账和构建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2)会计基本等式的扩展: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是反映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构建利润表的理 论依据。 3)会计基本等式的扩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是揭示负债表要素与利润表要素的内在联 系和数量上的关系。第 2 节 经纪业务 1.1 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素类型 1)第一类,经济业务发生,资产内部项目之间有增有减 2)第二类,引起权益内部项目之间有增有减 负债内部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有增有减;负债项目减少,所有着权益项目减少 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权益减少。 3)第三类,引起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同时增加;引起

13、资产项目与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增加 4)第四类,引起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同时减少;引起资产项目与所有者项目同减。 1.2 经济业务发生时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无论发生怎样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之间 的平衡关系,会计基本等式不会破坏。第三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1.1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或基础。 1.2 会计科目设计的原则:合规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1.3 会计科目表 1.4 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2)按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明细类 1.5 账户余额的计算: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

14、额 1.6 账户的分类:按经济内容: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帐户、损 益账户。安详细程度:总账、明细账。 1.7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共同点,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不同点,账户有机构会计科目没有。章 3 章 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第 1 章 借贷记账法 1.1 记账法的概述 1)单式记账法: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的方法,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的来龙去脉是一种不完整的、不科学的记账方法。 2)复式记账法: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得进行登记。它的登记结果可以 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核算检查。复式记账法用于 工业企业;另外增减记账法

15、用于商品流通企业:收付记账法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1.2 借贷记账法 1)记账符号:借 、贷 2)各类账户结构3)两大类账户期末余额计根据“资产 =权益”可以把账号户分为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两大类 资产类: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权益类: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4)账户的对应关系的作用及对应账户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 是否符合有关经济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 5)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业务内容及其账户依据账户类型明确借贷方向录入数量金额检验借贷平衡 6)试算平衡 公式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

16、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1.3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同依据登记即原始凭证必须相同 2)同时登记,同一会计期间借 帐户名称(账户科目) 贷资产增加 费用成本支出增加 负债减少 所有者权益减少 收入减少资产减少费用成本支出减少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增加3)同向登记借贷方向一致 4)等额登记: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余额合计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余额合计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第二节 借贷记账发的运用1.1 资金筹集的核算 1)投入资本的核算 投资者投入资本形成所有者权益,所用者权益科目增加,资产科目增加会计分录如下借:资产类科目 10000贷: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10000 2)接入资金的核算 向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