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化社会”:军事管理方式的内在矛盾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1940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化社会”:军事管理方式的内在矛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军事化社会”:军事管理方式的内在矛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军事化社会”:军事管理方式的内在矛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军事化社会”:军事管理方式的内在矛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军事化社会”:军事管理方式的内在矛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军事化社会”:军事管理方式的内在矛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化社会”:军事管理方式的内在矛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军事化社会军事化社会”:军事管理方式的内在矛盾:军事管理方式的内在矛盾 【原文出处】 战略与管理 【原刊地名】 京 【原刊期号】 199701 【原刊页号】 97-103 【分 类 号】 C3 【分 类 名】 管理科学 【复印期号】 199705 【作 者】 陈明明 纵观国际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历过军事管理 方式的过程,我认为,研究这一社会现象,具有重大的现代化理论意义。一把丰富多彩的社会变成一个军营,把操持百业的民众组成一支军队,这是 许多军事独裁者的一种哲学情愫。虽然我们未必能在他们的纲领、文告、通令 与有关的政策文件中找出它的完整无误的表述,但是,以军事方式管理

2、社会本 身却透露着这样一个信息:社会的肿瘤只有靠军事强力才能割除,社会的慵懒 散漫只有靠军事强力才能扫荡。黑格尔就相信,“通过战争,各国民族的 伦理健康就由于它们对各种有限规定的凝固表示冷淡而得到保存,这好比风的 吹动防止湖水的腐臭一样;持续的平静会使湖水发生相反的结果,正如持续的 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甚至一些反对战争和暴力的学者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也容忍或欣赏这种观点,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认为战争对 于“防止一个民族演变得男人都带女子气”是必要的;()意大利学者 克罗齐的态度则更具浪漫主义色彩:“生而无死、美而无丑、真而无误、得而 无失、善而无恶、乐而无苦”的境界永远无法企及,战

3、争同生活本身是分不开 的,“战争和暴力以及其他种种邪恶对人类进步都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这种观点包含着这样一个逻辑,即效率、命令、强制、统一和牺牲是民族 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某个非常时期的社会军事化有其合理性。 军事政权正是抓住这种合理性而把变态化为常态,把偶然转为必然,把某个时 期的现象变为一种长期的现实。要实现那种全民一致、同仇敌忾的状态,还有 什么管理方式能比军事管理更有效和更直接的呢?而就军事管理的特点和技术 而言,又有什么政治形式能比军事政权更合适和更胜任的呢?意大利心理学家 米里奥谢尔瓦焦指出:“过惯了兵营中的生活,兵营的纪律和军阶等级有着 无可怀疑的区别,命令在任

4、何时候都是不能讨论的,敏锐的思维能力等于是多 余的,从而形成专横主义,这种专横从军内极力向外扩展,结果是不可避免地 要把这种绝对服从的制度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然而,要把社会变成一个军营从而实现对社会的军事管理必须满足这样几 个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也构成了“军事化社会”的特征”:第一,这个社会的军事职能与社会职能是合一的。把社会生活寓于军事生 活,以军事生活引导社会生活,是这个社会的首要特征。在“军事化社会”里, 国家实行兵民合一,以军事建制替代社会组织,居民有划一的住地和“营区”, 有固定的劳作和训练场所,国家组织社会生活具有浓厚的军事动员色彩。第二,这个社会是封闭的。与外部世

5、界隔绝,形成一个闭锁的生态环境, 是“军事化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在这个社会里,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商品交换是一种偶然的行为,社会利益结构分化程度低下,自由流动资源 极为稀缺。由于与外界隔绝,因而也避免了外界的诱惑与干扰,保持了淳厚的 民风,养成了简单的思维,造就了驯服的性格。第三,这个社会实行严格的等级制。从形式上看,国家垄断了全部的经济 资源,不存在私有财产,因而“军事化社会”的等级不具有阶级的含义,或者 说它是一种等级性的阶级。资源与权力的分配严格按等级格序进行,各个等级 作为军事机器的必要环节均承担明确规定的义务。命令从最高层发出,逐级贯 通基层,信息从基层起逐级上达高层,从而

6、把各个等级联为一体。在等级格序 中,每个人都被要求恪守本分,尽忠履职。越位是最严重的罪行之一,要受到 严厉的制裁。各个等级可能辅以某种标识,或是颜色,或是微饰饰,或是旗帜, 以示区别,便于管理。第四,这个社会有统一的意识形态。“军事化社会”的封闭性与等级性造 就了统一的社会格局,这种社会格局由统一的意识形态来维系。所有的资讯被 最高权威当局所垄断,居民只能从官方的读物和宣传中了解动态、评价事物。 在大量的不识字的人中,口头传播是最重要的沟通手段。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居 民对权威的依赖与认同。意识形态往往以军事精神为核心,其内容主要是勇敢 善战、诚实无欺、守纪服从、自我克制、爱国(族)主义等等。“军

7、事化社会” 常举行各种宗教仪式,通过这些仪式,统一的意识形态又衍化出一套不算太复 杂的行为规范,把居民整合进“军事体系”中。第五,这个社会排斥个人的主体意识。在这个社会里,个人只是军事机器 上的零件,贯彻最高权威意志的工具。人的创造性至多只限于如何把命令执行 得更好。第六,这个社会存在严重的外部危机。正因为存在外部危机,对内管理的 专横性才被视为“合理”。外部危机使统治者道义上的任何缺陷都显得微不足 道,使居民的自我牺牲充满了“为国捐躯”的意味。从某种程度上说,外部危 机构成了“军事化社会”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如果没有外部危机, “军事化社会”的领导人也要制造外部危机。例如对外挑衅、

8、侵略、掠夺、制 造“国际”事端。完整地具备上述特征的纯粹的“军事化社会”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某些游 牧民族群落可能是较为典型的一个。按照汤因比的说法,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 相比,其生存环境更为严峻,生存资源更为不稳,因此,它们的生活更需要 “性格上和行为上的高度的严格性”,表现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力对于一种 更难控制的对象的胜利”。()由于漂泊不定,游牧民族不得不把自己 组成一支军队,他们的骑射猎狩本身就是军事生活的体现。在古代中国,大漠 南北一直是北方各游牧民族出演“弓马之国”的雄壮史剧的中心舞台。研究蒙 古社会的学者发现,以十进位的军事编制来组织社会的形式在蒙古兴起之前已 经有千余年断断续续的

9、历史传统。匈奴、乌丸、柔然等族的千人队、百人队等 十进位编制是以血族团体为联系纽带的调度游牧民战士的部落单位编组形式。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前后,曾经两次按照千户、百户来改编被征服的蒙古诸 部。这种军事编制与游牧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合一的。而当蒙古统治者通过 千户百户最终实现对全体蒙古编民的领属权后,对于划分游牧民来说,血缘关 系已经没有决定意义了。()在不太严格意义的上,古希腊的斯巴达城邦也可以被视为“军事化社会” 的一个实例。希腊文明首先是一种军事文明,文明的基石是在掠夺财富、征服 异族的战火中锻造而成的。作为希腊文明的一部分,斯巴达城邦在战争中发展 起来,频繁的战争决定了斯巴达人不能不采

10、取军事管理的方式来组织社会生活。 公元前世纪后期,斯巴达人征服了附近的麦西尼亚的肥沃平原,从而排除了 向海外扩张的需要,斯巴达人因此而过着一种封闭的变化很少的农耕生活,小 农经济成为其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在这种封闭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为了适应 战争和控制社会,斯巴达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国家组织得像一个军营,一切都 得服从军事需要”。()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中描述了这个“军事化社会”的主要生活:“体弱多病的婴孩遗弃于荒野等死, 只有体质较好的婴孩才许抚养。男孩从岁起就住到兵营里受训练。所有年不 满岁的男子都得受军纪约束。奢侈品不受欢迎,个人生活几乎全被取消。 早晨跳入欧罗塔斯河冰冷

11、的河水中,餐桌上食品匮乏,用斧砍制成的木头房子 十分粗糙,这些在整个希腊都已出名。有组织的娱乐活动、集体进餐、公众事 务、军事训练和值勤,这些几乎构成了生活的全部内容。这种社会制度使斯巴 达人成为整个希腊最好的步兵”。()军事管理方式往往是专制主义统治者最便利的工具,也是专制主义统治的 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马克思关于东方专制主义亚细亚社会的分析对我们认 识这一点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亚细亚社会有三大特征:()不存在土地 和财产的私人所有制,君主是最高的或唯一的所有者;()农业和家庭手工 业相结合的村社制是社会的基础,村社制的封闭性和自足性使社会获得了一种 抗拒外界变迁对内部发生影响的超稳定机制;

12、()中央集权的政府具有举办 公共工程的重要职能,在执行这一职能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一种“东方专制 制度”。不难发现,亚细亚社会的这些特征与“军事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吻 合的或是相似的。东方专制制度一般都会呈现出某种军事化的形态,这个现象很早就为一些 西方游历者所注意。例如法国医生贝尔尼埃在他的大莫卧儿等国游记中把 这些国家所以维持一支庞大军队的原因归结为其“独特的管理制度”:“只要 了解国家的情况和独特的管理制度,对所有这一切不会感到奇怪,因为国王是 国中全部土地的唯一所有者,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是,整个首都,如德里或阿 格拉,几乎完全靠军队生活,因此当国王要在某个时期出征时,全城的人都得 随同

13、前往。这些城市一点也不像巴黎,它们实际上是军营。”()需要 指出的是,亚细亚社会可能是一种更不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化社会”,因而对 它的分析需要更多的限定。尽管它的国民生活军事化色彩不弱,但它的基层组 织村社制并不是一种军事建制。这与游牧民族社会不同的是其社会制度和 军事制度并没有合一,军事职能只是专制主义国家三大职能中的一种,(另两 大职能是财政职能与公共工程职能)。由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几个推论:第一,幅员越小,采用军事管理的方式越容易。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 认为,政治共同体可以两种方式来衡量,即领土面积与人口数目,这两种衡量 之间存在着一个适当的比例:一个国家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不能加以有效治

14、理, 也不能太小,太小了就不能很好地维持自己。()卢梭是小国寡民论 者。从专制主义的角度看,在小国中,任何阴谋活动和叛逆行为都比较容易被 粉碎;从军事管理的角度看,在小国中,把每个人都编入军籍从而实施严密的控制也比较容易办到。此外,疆域小、人口少,公共事务也就简单,官僚机器 可以大大精减,从而在技术上可以保证统治者直接君临社会,发号施令,把其 权威意志最大限度地贯彻到基层。因此,小国最容易实行军事专制主义。然而, 小国由于资源短缺,贸易条件恶劣,不能不经常考虑对外进攻与掠夺,以求生 存和发展,这样,它势必走上扩张之路,从而呈现出由小国变为大国的演化趋 势。随着国家的扩大、人口的增多、公共事务的

15、繁浩与复杂化,军事管理方式 越来越难以像过去那样施用于社会。在这里,军事管理遇到了它的悖论:一方 面,小国容易实行军事管理,对内控制与对外掠夺也须求助于军事管理;另一 方面,在大国形成趋势中生长而出的各种经济、政治与行政的大量复杂的因素 又会与军事管理发生尖锐的冲突,不断在消蚀着原来在小国条件下军事管理的 有效性与合理性。第二,社会越落后,采用军事管理方式的可能性越大。所谓社会落后,是 指社会结构分化程度低、自由流动资源稀缺、自由活动空间狭小、资讯传播渠 道阻塞、身份系统固着不变等等。我们发现,这种落后的社会正好满足了实行 军事管理的条件。或者换言之,落后社会与军事管理之间具有强烈的亲和性。

16、因此,从历史上看,越往前追溯,越能找到“军事化社会”的痕迹。社会的落 后意味着文化与教育的不发达,交通与信息手段的欠缺,官僚制度无法从社会 中补充合格的人员,极易为贵族阶层所侵蚀和控制,而按照艾森斯塔特的观点, 贵族是统治者的天敌。因而,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至尊地位和统一权力,在不 能依靠一个有效的官僚阶层时,自然倾向于以军事方式管理社会和国家。军事 管理方式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行政管理方式的不足。但当社会随着经济 发展而能提供一个比较成熟的官僚制度时,军事管理方式的衰落过程就开始了。第三,外部危机越深厚,采用军事管理方式的必要性越强。在几乎所有实 行军事管理的社会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统治者或该社会的权威当局对自身的 命运怀有深深的警惕、恐惧和忧虑。这多少可以用霍布斯式的箴言来解释。在 霍布斯那里,这是一个无政府的“恐怖世界”:人与人之间是战争。但是政府 确立后,情况并无实质改观,只不过现在转换为:国与国之间是战争。在资源 匮乏、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有限的条件下,战争往往是谋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