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0851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研究性阅读教学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的尝试武义县壶山小学 徐玉女 摘要摘要 研究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读懂课文,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意,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操作中,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研读氛围;确立富有价值的研读专题;运用合作探究的研读方式;构建现场生成的研读过程。关键词关键词 研究性阅读 氛围 专题 合作 研读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瞩目,乃至“忧思” 。许多专家和教师都在为改变这一现状而努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开展研究性阅读是一条有益的渠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应逐步培养学

2、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就必须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当前所倡导的研究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读懂课文,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意,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据此提出的研究性阅读的课堂模式,是将阅读教学分为初读课文与深读课文两大块,深读课文时包括“复习导入,提炼主线,专题研读和课堂交流”四个环节。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觉得“樱桃好吃树难栽” ,用研读模式设计的教案上课,确实是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集中,教学形式

3、活泼,教学效果好。在课堂中实施这种“研读”模式,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民主和谐的研读氛围一、创设民主和谐的研读氛围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基础,要求教师具有民主化的教学观念,树立“尊重2是教育的第一原则”的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超前的、开放的、民主的学习氛围。要凸现学生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中要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研究和发现的成果,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从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

4、展。如绿色的卫兵这篇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枯燥的环保知识以生动形象的人格化情境,增强了可读性与感染力,能有效地调动儿童的阅读情趣。所以,本文可按“自主、自立、自觉阅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意志;自立阅读培养学生独立的善于自我驾驭和调控的学习能力;自觉阅读培养善于迁移运用积极阅读与广泛阅读的习惯。从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也使他们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要实现以上这些,教师还要十分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那样的清规戒律,要实行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愉快地投入到

5、研读活动中。二、确立富有价值的研读专题二、确立富有价值的研读专题根据小学生的学力、心理品质和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研究性阅读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随意学习,而应通过师生合作,去寻找和确立少而精的富有研究价值的研读专题,尔后根据或围绕这些专题开展研读。那么,怎样确立研读专题呢?(一) 反思存疑即在把握课文所叙述的表层信息后,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反思,这主要阅读材料所昭示的结果存在还有待澄清的疑问,有待于求证的猜测。如田忌赛马 ,在提炼主题之后,反思赛马结果时,追问“还是原来吗,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一定能转败为胜吗?”让学生通过个体研读,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这一专题来对课文的语句与措词展开深

6、入的研究。通过专题研读,学生由语言表层信息的把握进入到深层内涵的领悟,提高了阅读质量。(二) 追根溯源针对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在把握了阅读材料的主要情节后,可以带领3学生循着这种阅读期待,从文字材料中探究情节或现象的根源,从而挖掘出现象背后的实质。如小猫种鱼一课,教师带领着一年级小朋友看完“小猫种鱼时美滋滋地想看到了秋天所得到好多小鱼”的多媒体课件后,有小朋友站起来问:“课文说:小猫看到了, 小猫看到了什么,让它想到去种鱼?”回过头来读了第一自然段,马上又有小朋友站起来说:“小猫看到了农民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到了很多玉米,就生搬硬套去种小鱼,它不知道小鱼是不能种的。 ”通过对可笑的

7、课文情节的追根溯源,学生自己领悟了小猫的错误类推,也知道了:为什么课题明明是“小猫种鱼” ,文章却要先写农民种玉米、种花生,看来这些话不是多余的。语感就在这样的专题研读中一点点生成。(三) 浓描重绘有些课文情节并不复杂,但其情感内涵很深厚,不浓描重绘地研读就咂摸不出其深长的意味,那么在主题提练之后,就应使用这种方式来确立专题,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圆明圆的毁灭 ,在完成主题提练后,可设专题“究竟这是一个怎样的圆明园,为什么说当它被野蛮、残暴地毁灭之后成为人类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去流连想象课文前三段关于圆明园结构、建筑风格及园内收藏的描写,读一段,心中的屈辱悲愤

8、就添一层。(四)察暗窥隐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心理和探究程序,对于存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的课文,明线可作为主题提炼,暗线宜作专题研读的内容来挖掘。如曼谷的小象中小象的主人阿玲指挥着小象拉车、洗车是学生不易察觉的暗线,以此设计研读专题,由向阿玲的致谢切入, “当我们再次向阿玲表示感谢时,我们会说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让暗线的内涵凸显出来。再如灰雀一课,列宁用爱心感染、打动教育男孩是暗线,可在提炼过“男孩说话算数,让灰雀回到树林”这一主题后,深究:“灰雀失而复现,除了男孩,还有谁起作用?”这就是在进行专题研读了。4(五) 细嚼慢品有些课文语言质朴,其叙述内容需要细细咀嚼方解其中情味,甚至于其

9、表达方式本身就蕴含着深意,这就要细嚼慢品,从这一阅读批判的角度,去确定研读专题。如春蚕一课,养蚕及母亲养蚕的辛劳这些情节很容易提炼,二是课文细致地描述了从蚕的生命开始到渐渐长大结茧的过程及其相应的喂养工序,学生觉得这些琐碎单调。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一表达方式作为研读专题,让学生在读中、在列表梳理中、在交流中感受养蚕的不容易和母亲的艰辛。三、运用合作探究的研读方式三、运用合作探究的研读方式自主学习是研读的基础,合作探究是研读的有效途径。在研究性阅读中应让学生充分地合作、自主地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师生合作,也可以根据研究专题的不同进行分工。如要是你在野路迷了路

10、 ,可设“太阳” 、 “北极星” 、 “大树”3 个组,再让学生以组为核心提出问题,探究知识,赏析词句,研读探讨。为了保证合作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还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自学与引导的关系。语文教学活动一般都是由学生“学”和教师“导”双向互动构成的。在研读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硬件,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两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成人“个体内向式”的自学,而是需要接受教师指导与群体合作探究、交流的“群体外向式”自学。只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与群体的交流合作密切配合,才能提高研读的课堂效率。三是单一与多样的

11、关系。小学生的研读应注意体现以读、议、写为主的基本方法与其他各种学习方法相结合的特点。为合作演课本剧,动手做小实验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他们开展研读的兴趣。四是同步与差异的关系。教师要不断提醒自己:语文教学中,不同生活经历、人性特点的孩子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差异,因而在他们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习得,就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合作5才会更充分,探究才会更深入,体验也才能更深刻。四、构建现场生成的研读过程四、构建现场生成的研读过程研读性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都不应取决于一成不变的教案,而应由师生现场的研读活动

12、来决定。研读教学过程要轻事先设计,重现场生成。要根据课堂研读的实际进展,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师生多向的交互性、研究发现的多样性来构建教学过程。学生的质疑问难、诵读感悟、研究发现、交流讨论、实践应用、教师的反馈调空等都是教学过程现场生成的基点。如笔者在教学完狐狸和乌鸦之后,就借题发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师: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狐狸真正吃到了美味可口的肉了吗?乌鸦伤心之余,会不会想到其他什么办法呢?生;老师,如果我是狐狸,我会马上找个地方把肉吃掉。生:老师,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嘴里的肉,把好话都说尽了,我想:他一定会很珍惜这块肉的。师:那你觉得乌鸦会怎么做呢?(我趁机问道)生:乌鸦也不一定

13、就会这么罢休的。是啊,这个学生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啊。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情绪高涨,唧唧喳喳地议论起来了。而后,我便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再如,研读鸬鹚一文, “鸬鹚捕鱼后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一现象,有学生认为这时湖面的平静,不是简单的回复到原来的样子,而是静得让人回味。教师及时捕捉并利用了这一信息,帮助学生确立了“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是一种( )的静,一种( )的静,一种( )的静。 ”这一研读的效应,让学生自己有诵读感悟,去研究发现。这样现场就生成了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有的说:“渔人满载而归,他们家可以吃上美味的菜肴,这是一种带有幸福的静。 ”有的说:“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是一种渔人和鸬鹚紧张劳动之后的静,比捕鱼前显得更静了。 ”6可见学生的感悟是多么的深刻,而这一可贵的学习结果,显然不是来自教师事先的安排,而是来自学生自己研读过程的现场生成。所以,重视和利用好研读过程中的现场生成,对提高研读的效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总之,研究性阅读凸现了学生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了更好、更充分地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同时也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富创意,更有活力。主要参与文献:主要参与文献:1、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设计 朱军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