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计划书_3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757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计划书_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组计划书_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组计划书_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组计划书_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组计划书_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计划书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计划书_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组计划书网络这一新世纪的代名词,已经走入很多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中。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上网找朋友聊天、浏览网页、网络游戏、写博客、网上购物等成为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各方研究也表明,网络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与以下列出的条件密切相关:孩子的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家长对网络的了解情况,孩子的伙伴关系,社会关系,学校和老师对网络的态度等,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睦、父母对网络有较深了解并与孩子有良好沟通习惯,那么,孩子与网络大多能建立健康、良性的互动关系,否则,孩子就比较容易受到黄色、暴力、邪教等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的侵害。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数

2、据(2009)报告: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 人数约为2 4042 万。在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 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 8585 万。与此同时,由于网瘾而犯罪的比率也在不断上升,由此可见青少年网瘾问题亟待解决。小组主题:使学生正确、理性的认识网络世界,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小组目标:1. 使组员充分认识自我的网络沉迷程度。2. 使组员理性的分析、认识网络世界。3. 减轻组员的网络沉迷程度。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把原因调到理论前面来了。:利用“人在情境中”的原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进行分析,可使小组工作计划更加有针对性。从人这一主体特征来分析,

3、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 这是青少年易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首先,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忧虑,如果这些忧虑得不到很好地解决,他们就会倾向于利用网络来摆脱忧虑,逃避现实。其次,好奇心是人的一种本质特征,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则更集中地体现在对一些问题的关注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青少年会以强烈的探索精神来对待网络。再加上青少年自制力比较差,他们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越好奇就越沉迷,越沉迷就越好奇。而从环境这一客体特征分析,青少年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客观原因,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 家庭方面:不当的教养方式是促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

4、会化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 Sym onds)。他提出了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以此来说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这三种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可能会把孩子推向网络的深渊。父母对网络的错误认识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对网络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因而禁绝青少年接触网络,结果青少年在叛逆心理和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二是认为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赞成青少年上网,但是却没有给青少年一些必要的指导,放任自流,结果青少年就易

5、网络成瘾。2、 学校方面:在“一分决胜负,一考定终身”的强大压力下,学院片面追求升学率,往往秉承“成绩英雄论”,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 而忽略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得不到老师重视的“差生”就会上网宣泄郁闷情绪、寻求慰藉。而且由于中小学的网络教育还不普及,教师又缺乏必要的技能,因而不能对上网学生进行及时性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科学引导。加上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又缺乏社会经验,也不具备足够的识别和自制能力,在面对良莠混杂的虚拟网络世界时,极易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3、 社会方面国家虽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一些校园周边的网吧在利益地驱使下,利用低廉的价格优势,采取会员制、贵宾卡、储值消费

6、、优惠包夜、吃住玩“ 一条龙” 服务等手段, 提供暴力游戏、色情网站接入服务,引诱青少年前来上网。同时,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值每年都以近50的高速增长,呈膨胀型发展状态。游戏制造商千方百计吸引玩家成瘾,频繁更新游戏场景界面。少数网络游戏开发商缺乏社会责任感,通过暴力、赌博、色情等不良内容和无尽的升级设计来引诱青少年。理论架构:社会化理论: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社会化时期,现阶段的社会化在很大

7、的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人格的定型,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青少年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活动。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不是很强,他们会对吸引他们的东西投入很大的精力。网络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很多的学生面对网络时不懂得合理分配时间、戒指自我,导致沉迷网络。对于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并不是一次两次的教育就会有效果的,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网络世界是什么样的,外面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怎么样去克制自己等,使他们接触的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是美丽的。“人生八阶”艾理克森(Erikson)之心理社会发展论 (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青少年正处于第五阶

8、段“自我统整 角色错乱”中所描述的自我认同状况。艾理克森在“人生八阶”学说中指出每一个人生发展阶段,都会面对危机,需要重新调整自我。而自我认同的任务在青少年期显得特别迫切,因为在此时期,青少年面临很突出的身心变化,因而感到青少年困惑。第五阶段的自我认同 (self-identity),有危亦有机,倘自我认同成功,危机会化为机遇,相反,假如自我认同失败,青少年变得迷惘,无所适从,甚至走入歧途。对于沉迷网络的少年,很多无法完成自我认同,自身的困惑得不到解决,而寄情于虚拟的世界,以致无法自拔。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发展心理学中,布朗芬布伦纳

9、(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青少年已经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初见模型的生态系统,家庭、学校、社会、同辈群体都对其有着深深的影响。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受着来自诸多方面的影响,若要解决青少年的问题还要从多方面入手,考虑其所处的环境的诸多方面。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应当重视在问题中的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及获得支持的程度,协助个人发展或维持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其因应生活压力事件的资源。而资源又可区分为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前者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因应能力等,后者指个人的关系

10、网络广度与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支持功能的程度。社会网络干预的目的在于强化个人的社会资源,以增强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协助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网瘾少年需要社会支持,包括取缔一些黑网吧、不良网吧,加强社区治安巡逻等等。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法:萨提亚模式则认为人是活在环境、关系中的(或说系统中)。所以,一个症状的出现,与人与他人、环境的互动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经验到的各种关系,以及各种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可以看到,人在各种关系中,影响人,也被影响。所以,症状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这么简单。而是人与周围的人事物,相互的影响。而这些关系中的沟通不良,导致了各

11、种压力、情绪、症状的产生。所以,可以看到,其一:人的压力、情绪、症状的产生过程中,没有谁是单纯的受害者或迫害者,人都必须对这段关系的产生,承担部分的责任。其二:可以通过改善与他人的沟通方式,来改善心理状况。“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经验到的各种关系,以及各种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而在这些家庭关系中,影响力最大的,又属从童年至青少年期(出生至16岁)之间,在家庭中经历的关系,影响最为深远。当长大成人之后,在青年期之前经历、学到的思考、行为、感受的方式都会一直影响着的生活、工作、人际关际。与父母的关系,被内化到心里,然后,会在与爱人、孩子、朋友、上司、下属等人的关系中,重演这种关系。所

12、以,萨提亚创造出家庭图、影响圈来协助人们了解自己在家庭或整个人际关系圈中,与他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还有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应对姿态是怎么样的?(应对姿态是萨提亚总结出来的关于人们在压力下,对他人、环境、自己的应对的方式,上面的图是四种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萨提亚创造前面提到的“雕塑”技术,可以呈现人们的心理症状背后,对受到怎么样的关系所影响的。并进一步,改善这些沟通不良的关系,以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对小组成员的问题分析和小组活动中,需要将家庭情况和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纳入进小组的过程中,以便更好的解决现阶段的网瘾问题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小组对象:社区学校八年级学生若是七年级的学生可能还存在刚

13、上初中的适应问题,问题又复杂了一点。所以还是八年级的吧。小组详情:1. 活动节数:4节2. 每节所需时间:60分钟。3. 活动地点:待定4. 参与人数:12人。招募方法:班主任提供一些沉迷网络的学生名单。工作者通过与学生建立初步联系,并熟悉学生的相关资料,最终确定组员名单。每次活动的主要任务以及目的:第一次:建立联系,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二次:寻找原因第三次:寻找解决问题方案原因那些我们都找到了的啊。这里还是用那个美丽新世界里的中间那两个主题吧要不。这样写有些笼统。第四次:总结评估评估1、组前评估。通过小组开始前个别面谈方式进行,达成三个功能:评估、筛选、建立关系。这里着重强调评估,尤其是

14、需求评估。必须考虑的因素有:小组的整体需求、组员的需求和小组的环境需求。此次的小组成员是青少年,大多较敏感,又充满对世界的挑战与疑问。需要工作者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设计初有效的干预计划。2、组后评估。A、组后评估可以通过个别面谈进行,主要是以组前评估使用的度量工具再进行测试,然后比较事前事后的测试结果,显示组员的变化。组后评估还有三个功能:收集组员对小组内容、工作手法、工作者表现等的意见,借以改善服务素质;巩固组员在小组过程中学习所得,把组员的转变归因于其所付出的尝试和努力,增强组员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动机;预防问题复发。B、在小组结束后对组员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家长老师同学的反馈,检验小组活动的成

15、果,同时在小组成员的生活学习群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改善的氛围,肯定他的改变,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治疗模式:治疗模式的话就用作参考资料用吧,我感觉很难把握的样子。行为治疗模式因为自身理论的特殊性,所以,在一般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基本流程上又进一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为治疗工作主要阶段,行为治疗模式的实际开展过程主要可以划分为十二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列出问题范围。社工将案主所可能涉及到的问题不论大小全部开列出来,目的在于使社工和案主对于即将遇到的问题有一个全面认识。 第二步,选择并确定问题。在诸多问题中经过讨论选择并且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将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目的在于使社工和案主明确具体的服务目标和努力方向

16、。 第三步,要求合作。当问题明确之后,要求案主给予充分的合作,对于已经诊断和矫正过的行为能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四步,探究问题。社工帮助案主对问题本身进行深人的分析诊断,使案主和重要他人对案主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案主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第五步,收集基本资料。进一步收集与案主问题相关的详细资料,对于问题本身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该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问。次数、严重性等,为进一步的介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六步,识别可控制的环境。了解案主问题产生的具体环境,明确案主问题行为产生的环境刺激因素,以便更好地消除不良的环境刺激,更好地控制行为的发生。 第七步,评估积极的环境资源。详细了解案主的环境

17、,区分有利于案主行为改变的良性环境资源,通过这种积极环境资源的利用,推动案主行为的矫正。 第八步,确定行为目标。社工和案主共同确定行为矫正的目标,为行为矫正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九步,制定矫正计划。为案主行为的改变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使案主对自己的行为改变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步骤。 第十步,介入。社工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对案主进行专业介入,展开实际服务过程,使案主的偏差行为得到真正的矫正和切实的改变。 第十一步,评估。对案主行为矫正的结果和专业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反省专业介入的实际效果。 第十二步,跟进。对案主进行持续的跟进服务,必要时候需再对案主进行专业介人,帮助案主维持行为矫正的良好结果。行为治

18、疗模式的主要技巧: 1. 反映性技巧 反映性技巧主要针对的是反映性行为,是建立在古典性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具体技巧主要包括反条件反射、循序减敏法、嫌恶疗法、休克疗法等四种。 反条件反射主要是建立在行为与环境的刺激一反应基础之上的,为案主重新创造一个积极的条件反射,从而取代原来的消极条件反射,也就是用积极的行为反应取代消极的行为反应。比如一个小孩每天都睡得很晚,我们就鼓励小孩早睡,只要睡得早就就奖励,慢慢地,小孩就养成了早睡的习惯,晚睡的毛病自然就被早睡的习惯替代了。 循序减敏法主要是将行为矫正的大目标细分为一系列具体目标,通过相互抑制作用,按照一定的顺序,帮助案主逐渐脱离原来的消极行为。比如一

19、个人每天都要抽一包烟,为了帮助他戒烟,我们先让他每天只抽半包烟,然后,每天只抽五支烟,逐渐递减,直到他最终彻底戒断为止。 嫌恶疗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一种令案主感到嫌恶的不愉快条件反射去替代原来感到快乐的不良条件反射。也就是用一种令案主感到不快乐的行为去抑制案主原来感到快乐但却属不良的行为反应。这种方法在戒烟、戒酒、减肥等多个领域应用很广。国外有的地方为了让违章司机遵守交通规则,抓到违章后就让司机天大看违章行车造成的惨剧,这种悲惨的景象深深地印在司机脑海中,让司机感到痛苦不堪,于是,就不再违章了。 休克疗法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想像的和真实的两种治疗方法,基本治疗方法是短时间之内让案主大

20、量面对他曾经非常焦虑或恐惧的环境刺激,通过极端的刺激使案主最终对原来的不良环境刺激产生抵抗作用。这种休克疗法目前不仅在个人行为矫正上广为应用,即使在社会变革等宏大主题上同样应用很广。当然,休克疗法具有一定的风险,这要求社工对案主本人有清醒的了解,同时,对于单位时间内的不良刺激能够有高超的掌控能力,以免对案主造成伤害。比如小孩子学游泳,一开始往往对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敢下水,有经验的教练不会长时间劝小孩下水,他会乘小孩不备,突然把他扔到水里,小孩受到惊吓,喝两口水,哭两声,反倒发现其实下水也没什么可怕的,于是,就开始到水里游泳了,这就是休克疗法的一个应用。 2.操作性技巧 操作性技巧主要针对的

21、是操作性行为,它的主要技巧包括正增强、负增强、消减。差别增强、相继渐进法、系列分解法、惩罚等多种。 正增强主要是对于案主特定行为给予积极强化,从而维持或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日常生活中的奖励是最普遍的正增强方法。 负增强与正增强正好相反,主要是通过给予案主负面的消极刺激和强化,从而帮助案主减少或抑制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剥夺与惩罚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负增强形式。 消减也是刺激一反应的一种直接表现,主要是通过减少特定行为相关联的刺激或强化,从而削弱或禁绝该行为的发生概率。 差别增强是面临多重行为发生时,分别不同情况,对于不同行为采取不同的刺激或强化,从而抑制某些行为,强化另一些行为,这是正增强和负

22、增强的联合应用。 相继渐进法主要是对某个特定行为一下子很难达到时采取的一种渐进方法,如同切香肠一样,通过不同的刺激一反应,逐渐接近真正的目标。 系列分解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目标相对比较大,难以一下子完成时所采取的化整为零的变通方法,儿童学习大动作时经常采用这种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相继渐进法的地方在于系列分解主要是对于目标本身的分解,而相继渐进法则是着眼于与目标相关的非目标,通过非目标达到真正的目标。 惩罚很显然就是直接对行为本身进行惩罚,从而迅速消除不良行为。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行为矫正中,斯金纳非常明确地指出,奖励的效果要明显地好于惩罚的效果。现代教育理念中崇尚表扬,反对批评,就是具

23、体证明。 3. 综合性技巧 综合性技巧是由拉扎卢斯所提出的,他认为,对于行为的分析不应该是简单的刺激一反应模式,而应该是多元的整体的系统分析,因为人的行为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而是七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这七种因素分别是行为、情感反应、感官知觉、心像、认知、人际关系、药物、饮食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对行为的治疗必须充分考虑这七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综合性技巧很显然主张行为治疗应该采用综合的方法,在具体工作程序上,综合性技巧首先要求对案主七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其次,要对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最后,根据案主的行为特征灵活采用多元化的介入方法。 行为治疗模式评估行为治

24、疗模式评估行为治疗模式评估行为治疗模式评估 行为治疗模式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它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 出,它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一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里面既有赞扬,也有批评,归纳起来,行为治疗模式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人的假设 传统行为主义将人简化为消极被动的机械存在,行为主义因此沦为环境决定论,尽 管班杜拉重新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引人进来,但总体来说,行为主义依然将人简化为行为 的复合体,这一方面导致了行为治疗模式简洁使用的优点,但另一方面也的确出现了将 人矮化、简单化的趋势,这也是行为治疗模式广受质疑和批评的主要原因。 2对杜会工作价值观的挑战 行为治疗

25、模式因为信奉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所以,传统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汕 对案主的尊重以及强调案主自决的原则在行为治疗模式里有些遭弃,这种颠覆性的影咋 究竟是革命抑或是破坏,也是争论的焦点所在。 3行为治疗的非历史性 行为治疗模式认为,案主的行为应该是当下的、可观察的,而且,通过改变环境束 激就可以改变行为本身。所以,行为治疗模式既反 对心理对行为的作用,又反对 4治标不治本的行为矫正方法 行为治疗模式追求的短平快的治疗效果,因此,行为治疗模式不对行为的深层原因进行追索,这有点类似于外科手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的行为发生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单纯刺激,还包括了主体本身的认知选择作用,而这则是行为治疗模式所忽略的,也正因为如此,当代社会工作的发展新趋势是行为治疗模式逐渐被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所取代,个中原因很清楚,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不仅继承了传统行为治疗模式的优点,而且,进一步将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引人很显然,这才是比较科学的行为治疗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