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959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120202020 年年) ) 前 言本规划所指儿童为生活在我市、未满 18 周岁的社会成员。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贯彻儿童优先和利益最大化原则,对于全面提高我市人口素质,促进儿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儿童时期对人生的发展最为关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及参与的需求和机会,将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重要基础。商洛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 年) (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儿童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与发展, “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死亡率、5 岁

2、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 4.96、5.61;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班)率达到 60%,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75%;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儿童权利地方法律体系;贫困、孤残、流浪、艾滋病致孤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怀和救助;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我市城乡、区域、阶层之间儿童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儿童健康保障需要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公共资源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儿童受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均衡;面向全体儿童的适度普惠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弱势儿童群体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及社会环境

3、还有待改善;儿童工作机制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促进我市儿童的健康发展,提升人口整体素质,有必要继续制定和实施新的十年儿童发展战略规划。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以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年) 和陕西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的基本精神,结合我市儿童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原则,以优先保护、平等发展、普惠福利为主线,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和儿童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二)基本原则1.优先原则。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政策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2.最大利益原则。处

4、理与儿童相关的一切事务应坚持从儿童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3.平等发展原则。任何儿童不因户籍、地域、性别、民族、信仰以及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和家庭财产状况等差异受到任何歧视,为儿童创造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4.参与原则。畅通儿童表达渠道,重视吸纳儿童意见,鼓励、支持儿童广泛参与社会生活。二、总目标全面促进儿童和儿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完善城乡儿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保障儿童享有高品质的教育;逐步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建立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提升儿童福利水平;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

5、文化环境和家庭环境,促进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的实现。三、主要目标和保障措施(一)儿童与健康主要目标:1.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全市婴儿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15 年分别控制在 12和15,2020 年分别降低到 10和 13以下。2.降低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到 2020 年,儿童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 90/万以内,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 5%以下。3.消除新生儿破伤风。4.提高疫苗接种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镇办为单位,2020 年达到 95%以上。5.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提高儿童结核病、艾滋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管理水平。6.提高儿童系统管理水平。2

6、020 年,城乡 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 90%以上,7 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 80% 。7.提高母乳喂养率。06 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2015 年达到 45%,2020 年达到 56以上。8.提高儿童营养水平。5 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 15%以下,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 年为基数下降 25%;农村和城市 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 2015 年分别降低到 13%和5%以下,2020 年降低到 10%和 3%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 6%以下。9.提高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降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10.促进儿童心理健康。降低儿童心理行

7、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11.提高儿童不同年龄段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保障措施:1.加大对妇幼卫生工作支持力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妇幼卫生经费比例,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妇幼卫生经费投入;加强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加快儿童医疗机构建设,建立专业性儿童医院,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建设,提高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2.完善儿童出生缺陷防治体系。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加强新生儿筛查、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加强婚检知识宣传,推进免费婚检;加强不明原因出生缺陷和智力低下的病因探讨和干预。3.加强儿童保健管

8、理与服务。落实儿童保健工作规范 ,为 06 岁儿童提供出生缺陷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计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本保健服务。为 03 岁儿童提供免费基本保健服务;完善儿童重大疾病救治体系;把母婴乙肝、梅毒、艾滋病等阻断干预治疗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将流动儿童纳入社区儿童保健管理体系。4.加强 5 岁以下儿童疾病死亡监测与评审工作。及时发现影响全省儿童健康的高危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干预措施。5.强化儿童营养管理。积极推行母乳喂养,严格执行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 ;大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活动;加强科学育儿喂养咨询和指导,

9、普及辅食添加相关知识;继续推行“营养早餐”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继续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6.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全面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儿童膳食、体育锻炼和用眼卫生指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减少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近视和龋齿的发生;保障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7.健全儿童心理健康公共服务。在相关医院设立心理咨询科,配备一定数量的专科医师;在中小学校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8.加强儿童生殖健康服务。构建儿童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网络,提高儿童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增加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数量,开展分性别门诊,

10、满足儿童的咨询与治疗需求;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降低青春期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二)儿童与教育主要目标:1.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公平教育,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社区差距、校际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2.促进 03 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机构;培养早教专业化人才。3.普及儿童学前教育。2015 年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普及学前两年教育;2020 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保障残疾、流动、留守和家庭困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4.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2015 年达到 96%,2020 年达到 99%以上;

11、确保流动儿童、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2015 年达到 96%以上,2020 年达到 98%以上。6.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2015 年达到 2.1 万人以上,2020 达到 2.2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2015 年达到 0.4 万人以上,2020 年达到 0.5 万人以上。7.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到 2015 年,有学习能力的残障儿童都能接受学校教育;到 2020 年,30 万人口以上的县区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达到国家标准。8.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儿童综合素质和能力。保障措施:1.加大儿童教育投

12、入。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体制;增加地方财政对儿童教育的投入。2.坚持基础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教育科学发展保障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缩小办学条件差距;完善教师培训、交流制度。3.发展 03 岁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服务机构。建设以社区为依托的公益性托儿机构和多样化的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场所,为 03 岁儿童家庭提供科学的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4.加快发展 36 岁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到 2015 年每个县(区)城至少建成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建成学前教

13、育县、乡(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县、乡(镇) 、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的办园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培养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注册管理等体系,提高办园质量。5.确保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优先满足留守儿童食宿需求;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县(区) ,至少建立一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辅导、抚慰;落实弱势儿童资助政策。6.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增加职业教育内容,满足不同儿童的发展需求。

14、7.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8.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鼓励和支持普通学校接收残疾、轻度智障儿童;逐步实施残疾儿童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开展残疾儿童就业培训与指导。9.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教育,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拓展和探索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注重教育效果;鼓励引导儿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公民意识。10.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扩大农村中小学建网学校比例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学校数字化教育体系。(三)儿童与福利主要目标:1.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进补缺型福利向

15、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变。2.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 2020 年达到 95%以上;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3.继续在全市推行中小学生营养早餐分级补助计划。2015 年实现全覆盖。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伙食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4.基本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5.完善贫困儿童福利保障制度。2020 年前,建立 5 岁以下贫困家庭儿童营养补贴制度。6.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康复、医疗、住房和就业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建立孤儿保障体系,提高孤儿基本保障水平。7.满足残疾儿童发展的基本需求。提高 06 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率;建立残疾儿童康复补贴

16、制度; 2020 年商洛市建立 1 家儿童康复机构。8.减少流浪儿童的数量,并降低反复性流浪发生率。完善流浪儿童保护的专业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9.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权利。保障措施:1.提高面向儿童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明确政府对儿童福利的责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增加财政对儿童福利投入,尝试建立儿童福利账户,逐步实现儿童公共服务均等化。2.完善儿童医疗保障体系。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内完善儿童基本的医疗保险办法。逐步扩大儿童医疗保险的支出范围,提高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拓宽筹资渠道,推动设立儿童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对大病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实施医疗费减免或专项补助。3.保障中小学生营养早餐专项资金持续投入,扩大覆盖面,加强质量监管。4.建立和完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服务机制。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在地化管理;建立 16 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完善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