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九章固体干燥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914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第九章固体干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工原理第九章固体干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工原理第九章固体干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工原理第九章固体干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工原理第九章固体干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第九章固体干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第九章固体干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九章第九章 固体干燥固体干燥一、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1.常用的去湿法包括。机械去湿法 吸附去湿法 供热干燥 化学去湿法 2.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干燥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水分或其他湿分气化,借此来除去固体物料中 湿分的操作干燥过程按操作压强可分为常压干燥和真空干燥干燥过程按操作方式可分为连续操作和间歇操作干燥过程按传热方式可分为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等干燥过程是传热和传质同时进行的过程,干燥速率由传热速率及传质 速率共同控制 3.下面有关对流干燥论断中正确的是。对流干燥是用热空气或其他高温气体为介质,使之掠过物料表面,介 质向物料供热并带走气化的湿分的过程对流干燥是一热、质反向传递的过程对

2、流干燥过程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对流干燥操作的经济性主要取决于能耗和热的利用率;废气带走的热、 设备的热损失及固体物料的温升是影响热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4.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湿度是湿空气的温度。湿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与绝对干空气的质量之比称为湿度干燥过程中湿度是不变的湿空气经预热器前后的湿度不变 5.湿度表示湿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相对值 绝对值 增加值 减少值 6.空气的饱和湿度 Hs 是湿空气 的函数。总压及干球温度 总压及湿球温度总压及露点 湿球温度及焓 7.空气相对湿度越高,其吸收水汽的能力。越高 越低 无影响 无法判断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将温度计的感湿球用纱布包裹,纱布用

3、水保持润湿,该温度计在空气 中所达到的平衡或稳定的温度称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由湿空气的温度、湿度所决定,它实质上是包裹温度计感温 球纱布中水分的温度,而与湿纱布水分的初始温度无关 对于某一定干球温度的湿空气而言,其相对湿度愈低,湿球温度值亦 愈低对于不饱和的湿空气,湿球温度低于干球温度;对于饱和湿空气,其 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饱和空气在绝热饱和器中与大量循环的水密切接触,设备保温良好,2最后空气被水汽所饱和后达到的温度即为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过程中热量只在气液、两相之间传递,对周围环境是绝热的,当忽略 水汽的显热时,空气的焓值可视为不变,发生的是空气的绝热降温

4、增湿 过程(等焓过程)尽管绝热饱和湿度和湿球温度的概念不同,但两者都是湿空气状态(t 和 H)的函数;对空气-水汽系统而言,两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绝热饱和温度和湿球温度是同一个概念 10.已知空气、甲苯混合物的 /kH=1.8CH,试问:对一定的 t 和 H,其绝热饱 和温度 tas 和湿球温度 tw 之间的关系为。 tastw tastw tas=tw 无法判断 11.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 t,湿球温度为 tw,露点为 td,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100%时,则 t、tw、td 三者的关系为。t=tw=td ttwtd tdtwt ttw=td 12.空气的干球温度为 t,湿球温度为 tw,露点为

5、 td,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80% 时,则 t、tw、td 三者的关系为。 t=tw=td ttwtd tdtwt ttw=td 13.对于被水汽饱和的湿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湿空气的湿球温度介于干球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该湿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无关落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百坌数等于其相理遏度该湿空气在改变温度时,其湿容积不变 14.当总压固定,下列参数中可以用来确定空气状态的是。湿空气的露点及湿热容湿空气的湿球温度及热容湿空气的绝对湿度及湿热容湿空气的湿热容及湿球温度 15.湿空气通过换热器预热的过程为。等容过程 等湿度过程 等焓过程 等相对湿度过程 16.已知湿空气的下列两个参数 ,利用 H-I 图

6、可以查得其他未知参数。水汽分压 p,温度 露点 td,湿度 H 湿球温度 tw,干球温度 t 焓 I,湿球温度 tw 17.已知湿空气的下列两个参数 ,可利用焓-湿度图查得其他参数。H,p H,td t,tw I,tas 18.关于图 91 所示的 a、b、c 状态的湿空气,以下讨论中正确的是。处于 a、b、c 状态的湿空气,其湿球温度相同处于 a、b、C 状态的湿空气,其水汽分压相同处于 a、b、c 状态的湿空气,其湿容积相同处于 a、b、c 状态的湿空气,其相对湿度百分数相同3图 91 19.据图 91,以每千克干空气为基准,下列关于 a、b、c、d 状态下湿空气等 温载湿能力的讨论中正确

7、的是。a 状态下湿空气的载湿能力比 b 状态的大d 状态下湿空气的载湿能力比 c 状态的小d 状态下湿空气的载湿能力与 b 状态的相同b、c 状态下湿空气的载湿能力相同 20.据图 91,2kg e 状态的湿空气升温到 f 状态,吸收的热量 Q 按下列 式计算。Q=2(iH2- iH1) Q=2(iH2- iH1)(1+He)Q=2(1+He)/(iH2- iH1) Q=0.5(1+He)/(iH2- iH1) 21.据题图 91,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甲:湿空气经绝热饱和过程,其湿热容一定提高。 乙:湿空气经预热升温,不会改变其湿热容。 甲对 乙对 甲、乙不对 甲、乙都对22.若湿空气处于如图

8、 92 所示的 A、G 状态, 下列关于它们的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td、湿球温度 tw,以及水汽分压 p 的比较式 中有错误的是。ApG图 92 湿空气-焓湿度图423.如图 92 所示,湿空气若从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G,则有错误的说法是。湿度和相对湿度都增加了 湿度增加了,而相对湿度降低了湿度和相对湿度都降低了 湿度降低了,而相对湿度增加了 24.将图 92 所示的 A、G 状态的两股湿空气混合。关于混合湿空气性质的判断 中错误的是。以干空气为基准的混合气的焓值与 G 状态湿空气的相同以干空气为基准的混合气的热容将少于 G 状态湿空气的热容值混合气的湿球温度将与 A 状态湿空气的相同混合

9、气的露点将与 G 状态湿空气的相同 25.若以 1m3湿空气为基准,关于题图 92 所示的 A、G 状态湿空气的下列讨论 中正确的是。 甲:将 A 状态的湿空气加热 20比将 G 状态空气加热 20耗热少些。 乙:G 状态的绝热载湿能力将比 A 状态的绝热载湿能力大些。 甲正确 乙正确 甲、乙均正确 甲、乙均不正确 26.有关物料中水分论断正确的是。非结合水是指机械地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水分,例如物料中的吸附水和 较大孔隙中的水结合水是指借助化学力或物理化学力与固体结合的水分。例如物料细 胞壁内的水分、小毛细管内的水分以及以结晶水的形态存在于固体物 料中的水分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的基本区别是其表现的平

10、衡蒸气压不同。结合水的 蒸气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非结合水的蒸气压与同温度 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相同当物料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后,物料可能被除去水分或吸收水分, 直到物料表现水的蒸气压等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为止,即最终达到恒 定的物料含水量平衡水分平衡水分随物料的种类及空气的状态(温度、相对湿度)不同而异一定干燥条件下物料可被除去的水分,其值为物料含水量与平衡水分 的差值物料在干燥过程中,一般均经历预热段、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 段,而其中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是以物料临界含水量区分的平衡水分必定是结合水分 27.不仅与湿物料的性质和干燥介质的状态有关,而且与湿物料同干燥介质的接

11、触方式及相对速度有关的是湿物料的。平衡水 结合水 临界水分 非结合水 28.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非结合水分 自由水分 结合水分 临界水分 29.关于湿物料中水分性质的下列讨论,正确的是。湿物料中的自由水一定是非结合水湿物料中的结合水必定是平衡水湿物料中的结合水一定不是自由水湿物料中的平衡水必定是结合水 30.干燥过程中较易除去的是。结合水分 非结合水分 平衡水分 自由水分531.湿物料在一定的空气状态下干燥的极限为。自由水分 平衡水分 总水分 结合水分 32.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干燥速度降为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为。平衡含水量 自由含水量 结合含水量 非结合含水量 33.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其恒速干

12、燥阶段和降速阶段区分的标志是。平衡水分 自由水分 结合水分 临界含水量 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湿物料中的非结合水一定大于结合水。乙:湿物料中的自由水必定大于平衡水。甲、乙都对 甲、乙都不对 甲对 乙对 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通过对流干燥可为干燥介质带走的水分,是湿物料的非结合水。乙:通过对流干燥可为干燥介质带走的水分,是湿物料的自由水。甲对 乙对 甲、乙对 甲、乙都不对 36.若湿物料在恒定干燥过程中,其表面温度一直等于干燥介质的湿球温度。据 此,关于该干燥过程的下列议论中。甲:物料中湿分的排除受表面汽化控制。乙:物料始终处于恒速干燥之中。丙:干燥过程排除的湿分仅为非结合水分。

13、丁:干燥过程排除的湿分全部系自由水分。甲、乙、丙、丁对 甲、丙、丁对乙、丙、丁对 甲、乙、丁对 37.其他干燥工艺条件不变,仅改变湿物料的粉碎程度,可知。甲:物料越细碎,其平衡水分与结合水分都越小,干燥过程的推动力将越大, 所需干燥的时间将越短。乙:物料越细碎,干燥过程的临界湿含量越低,多数水分将在表面汽化阶段 被除去,所以干燥的时间将越短。甲对 乙对 甲、乙都对 尚不能得到甲、乙判断 38.某湿物料有大小及形状不同的两个品种,A 及 B 两个品种的初始湿含量相同, 在恒定干燥实验中,测得它们的临界含水量分别为(Xo)A、(Xo)B。倘若(Xo)A(Xo)B,今设想用同一设备及干燥介质来干燥

14、A、B,且要达到相同的干燥 程度, 品种的干燥时间花费将少些。A 品种 B 品种 A、B 费时相同 条件不够,不能判断 39.在恒定干燥实验中,其他实验条件不变,仅降低空气的湿度。下列推论中合 理的是。干燥过程的临界湿含量将提高,恒速干燥段时间延长干燥过程的临界湿含量将降低,恒速干燥段时间延长干燥过程的临界湿含量将提高,恒速干燥段时间缩短干燥过程的临界湿含量将降低,恒速干燥段时间缩短 40.对直管式气流干燥的干燥管,通常将其划分为加速段与等速段。下列关于这 种划分正确的是。 甲:这种划分是以“干燥速率”的加速与恒速为根据的。 乙:这种划分是以物料颗粒相对设备的运动变化为根据的。 甲对 乙对 甲、乙都对 甲、乙全不对641.仅提高恒定干燥过程中湿料与干燥介质的相对运动速度,那么湿物料的平衡 含水量 x*及恒速干燥时间 1将。x*、2都增大 x*、2都变小 x*不变,1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