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精神我的认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295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大精神我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八大精神我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八大精神我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八大精神我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八大精神我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大精神我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大精神我的认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十八大精神我的认识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阶段,开启新的篇章。十八大报告是一篇创新之作,是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集中反映,体现了理论上的系统性、思想上的深邃性、政治上的坚定性,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体现了全党的意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我理解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主一是主题题生生动动。 。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

2、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 这个主题向全党、全民族、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引领中华民族继续前进。这个主题既是十八大会议的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题。报告全篇围绕这个主题,准确鲜明地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 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 2 -社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二是承前启后。二是承前启后。报告

3、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十个方面精炼简洁地展示了十七大以来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十八大开启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定义提到新的高度,详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涵义,强调当代中国发展进

4、步的根本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和党的领导八项基本要求,就一定能够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就一定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胜利。三是三是继继承承发发展。展。战略布局的继承发展。报告提出要“全面落- 3 -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5、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 1986 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从“三位一体”、 “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经验不断丰

6、富,适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指导思想的继承发展。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并写进了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内涵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深化,从根本指针到

7、重大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定位逐步提高,最终成为了指导全党和- 4 -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五位一体”战略布局、 “八个坚持”基本要求、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五个方面”目标要求、 “两个翻番”经济目标、 “四化同步”、 “三型”执政党等一系列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继承发扬的科学发展思想,展示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自信和坚定决心。奋斗目标的继承发展。报告提出“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这一概念,

8、并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我们党对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提高。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一个过程,一个结果,一字之变,发生质的飞跃,这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对世界的明确昭告,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四是高屋建瓴。四是高屋建瓴。报告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

9、方面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 5 -大进展。这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与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一致,对应了全国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涵盖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个方面。报告从第四部分到第八部分,用了五个部分来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详细部署,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纲领,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诉求,体现了党对人民民主权利的尊重和民生建设的关注,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和美好环境的期待。报告从国防

10、军队建设、领土主权方针、和平发展和党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方针、统战方针、全球化策略和党建新标准、新要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后盾保障。五是凸五是凸显显人民。人民。报告开篇嘱咐“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在近 100 分钟的报告中, “人民”共有 145个, “始终依靠人民”、 “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 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坚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正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困难问题,坦- 6 -率而坦诚地回应人民关切的一切热点问题,让我们看到党的担当和自信。一个真正视人民为国家之本,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党,必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美丽中国,实现 13 亿中国人民的愿望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