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考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199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大报告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十八大报告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十八大报告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十八大报告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十八大报告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大报告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大报告考点(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击直击 2013】十八大报告考点十八大报告考点 一、十八大报告中的命题热点一、十八大报告中的命题热点 1“科学发展观”首次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报告 3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4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5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10 年翻番 6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7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二、十八大报告中的选择题二、十八大报告中的选择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包括()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理论体系C. 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制度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D.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 十八大报告中将党的建设的主线概括为()A. 科学性建设B. 执政能力建设C. 先进性建设D. 纯洁性建设三、十八大报告中的分析题三、十八大报告中的分析题 材料 1我们

3、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 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 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的讲话 材料 2 雄关漫道真如铁”梦想不可丢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历史,从深重的苦难中拉开大幕。 “人间正道是沧桑”道路不可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复兴之路,改变了 13 亿人的命运,将中国送到了一个世界 大国的位置。 “长风破浪会有时”信心不可泄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新方位,我们的面前是前所未有的复兴曙光。我们距离“中国 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

4、更接近,要脚踏实地。坚定地保持“中国信心”。习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陈列的重要讲话 材料 3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 成熟和完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制度建设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回顾“中国道路”的发展历程,挫折 与失误往往与制度缺失或者受到破坏有关。30 多年前,改革开放发轫之时,邓小平就高屋建瓴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992 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他再次指出:“恐怕再有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 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 型化

5、。”回首十年,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制度建设方面率先垂范。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 作制度、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巡视制度、党委新闻发言人制 度等逐步建立。回首十年,“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国家根本大法,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与改革开放同行,与国家发展同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站上了新的起点。回首十年,举行立法听证会、开展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围绕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 题询问、着力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和代表履职工作,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展现蓬勃生机。回首十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协商形成制度,一大批党外人士 在各级人大、政府、政

6、协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引自人民日报 材料 4回首十年,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民营经济更加活跃。以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趋成熟。来自不同社会制度的声音,让“中国制度”的发展历程表现得更为真实、客观。德国 柏林社会科学中心跨国冲突和国际制度系主任米夏埃尔曲恩说,“最迟从金融危机以来, 以中国为代表的政治制度成长起来”,“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大不相同,二是卓有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鲜明特点和巨大优势在这一制度下得以充分展现“中国的政治

7、体制最重要的优点就是能够迅速做出众多复杂决定,而且决策结果还不 错。”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这样评价。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坚持改革开放,从依法治国到社会管理创新,从维护民族 团结、国家统一到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到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为乘风破浪的中国巨轮保驾护航。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无论作为实践、理论,还是作为道路、事业,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制度上,才能 真正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引自人民日报 命题角度一:命题角度一: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答: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

8、域 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 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命题角度二命题角度二: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 度保障?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

9、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 会稳定、国家统一。 命题角度三: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的关系的关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

10、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 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 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

11、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 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四、十八大报告中的首次提出:四、十八大报告中的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 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 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 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注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1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 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 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 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 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 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 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时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

13、别协商、提 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对立统一规律的命题角度对立统一规律的命题角度 答题方法答题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第 34 题的头号考点。对此须特别加以注意。 矛盾学说在试卷上的考查方向可归纳为矛盾分析、矛盾作用、矛盾转化、矛盾普遍性 和特殊性等几个考查方向。 一,一, 矛盾分析 矛盾分析法分为广狭二义,都非常重要。 (一)广义的矛盾分析(一)广义的矛盾分析 广义的矛盾分析就是指“辩证认识的实质”,即“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 对立”。 1解答选择题 解答此处的选择题,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矛盾”。对什么是矛盾有了感觉,此题不 难。 从实质上讲,矛盾就是指事物统一体内部的对立因

14、素之间的联系。直白的讲,事物都 包含着矛盾。事物本身就都是矛盾。因为,任何事物中都有两个方面。而且,这两方面除 了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外,还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因此,解答选择题时要特别留意,那些“单打一”式的,只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而 忽视、否认、抹煞另一个方面的选项,一定是错误选项。 2解答分析题 (1)要准确地锁定考点。试卷对这一考点的提问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提问,如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分析问题。“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某材料。或者,某 材料“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其中都出现了“矛盾”)。另一种模式是 间接设问,如“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某

15、材料,或者,某材料“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 有何启示?”,或者,某材料中“蕴含着何种哲理?(提问本身未指明是“矛盾”,而是 在材料或后续的多问中出现“求同存异”,“换位思考”等提示性文字) (2)要正确地组织有效答案。 首先,要正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中都普遍地存在着 矛盾,矛盾是指事物统一体内部对立因素之间的关系。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对于事物内部对立因素之间关 系的理论把握就构成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也就是广义的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就是说

16、,要全面地 认识事物。分析事物时,必须看到矛盾双方的作用,“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 (列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发展。 接着,要结合材料展开论证。不仅是誊抄材料中的情节文字,而且要运用上述原理分 析材料。基本的论证方法为:正面材料反面写;反面材料正面写。若材料的案例是正面的, 即符合矛盾学说的,就指出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怎样不对。反之亦然。如,材料中的事物 必然包括矛盾双方,如果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抹煞另一方面,就一定会如材料中的某 观点那样得出某种片面结论。如果只看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无视这一方面,就一定会如 材料中的另一观点那样得出另一种片面结论。而两种片面观点虽方向相反,但性质相同, 都是由于否认矛盾,从而割裂事物,成为形而上学观点。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则是全面地把 握矛盾的各个方面,既看到了矛盾这一方的作用,又看到另一方的影响,并分析了在材料当下的具体条件下矛盾双方的实际作用。这种就是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种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